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东辰国际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二学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东辰国际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第二学月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3 10: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辰国际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月考试
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
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C.性质不同的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性质相同的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3.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Δt=1.2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15 m/s2,向上 B.15 m/s2,向下 C.1.67 m/s2,向上 D.1.67 m/s2,向下
4.已知力F的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F1大小未知,如图所示,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  )
A B
C.F D.无法判断
5.刀、斧、凿等切削工具的刃部叫作劈,如图所示是用斧头劈木柴的示意图。劈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使用劈的时候,垂直劈背加一个力F,这个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劈的两个侧面推压木柴,把木柴劈开。设劈背的宽度为d,劈的侧面长为l,不计斧头的自身重力,则劈的侧面推压木柴的力约为(  )
A.F B.F C.F D.F
6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 s内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
B.1.5 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0~1.5 s的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等于B的平均速度
D.0~2 s内A、B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 m
7.如图所示,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开始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的最初5 s内和最后5 s内经过的位移之比为11∶5。忽略空气阻力,则此物块从底端开始上滑到返回斜面底端一共经历的时间是(   )
A.8 s B.10 s C.16 s D.20 s
8.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9.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
A. B. C. D.
2.本大题共5小题,总分20分,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C.具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D.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
11.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
12.A、B、C、D四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A物体的x–t、B物体的v–t、C物体和D物体的a–t图象依次如图所示,规定水平向右为正,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且此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  )
A.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B物体
B.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
C.t=2.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D.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13.如图所示,两块固定且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POQ,OP竖直放置,OQ水平,小球a、b固定在轻杆的两端,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作用于b上,使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推动小球b,使之缓缓到达b′位置,则(  )
A.推力F变小
B.小球a对OP的压力变大
C.小球b对OQ的压力变大
D.杆上的弹力减小
14.观察水龙头,在水龙头出水口出水的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横截面的水的体积即流量等于横截面积乘以速度)稳定时,发现自来水水流不太大时,从水龙头中连续流出的水会形成一水柱。现测得某水龙头处高为H的水柱上端横截面面积为S1,下端横截面面积为S2,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柱是上细下粗
B.水柱是上粗下细
C.该水龙头出水的流量是S1S2
D.该水龙头出水的流量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15.在暗室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f1一滴滴地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闪光频率f2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  。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
16.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0 0.50 1.00 1.50 2.00 2.50
l/cm l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
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 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F 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____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丁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6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4分)
17. 如图所示,用悬绳AO、BO、CO悬挂一重物,AO、BO、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 N,已知BO处于水平,∠AOB=150°,为保证悬绳都不断,所挂重物最多不能超过多重?
18.某天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甲、乙两辆汽车同向行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的速度v1=15 m/s,乙车的速度v2=25 m/s,当乙车行驶到距甲车s=60 m时,驾驶员发现了前方的甲车,设两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均为Δt=0.5 s。
(1)若乙车的驾驶员发现甲车后经反应时间Δt后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了防止相撞,求乙车减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a1(此过程甲车速度保持不变);
(2)若乙车的驾驶员发现甲车后经反应时间Δt后,仅采取鸣笛警告措施,甲车驾驶员听到鸣笛后经反应时间Δt后立即做匀加速运动,为了防止相撞,求甲车加速运动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a2。
19.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倾角为θ=37°,质量为m=2 kg的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40 N作用下恰好能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而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物块和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3)固定斜面体,改变推力F的大小,可以使物块在斜面体上保持静止,求F的取值范围。
答案
1-5BBAAB 6-9CCCC 10-14AD AB BD AD BC
15.(1)f1=f2(2)9.72 2.27(3)空气阻力存在影响
16.(1) 10.00 (2)1.80 (3) (4)FOO/
17. 18.
1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