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06中学2022届高三五调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4—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出口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2014- 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出口平均价格趋势图(单位:美元/块)
(摘编自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二
2019年的“516实体清单”事件,让华为损失惨重,但依靠海恩、鸿蒙、HMS(华为移动服务)等“备胎”,华为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出台了出口管制新规,要求使用美国芯片技术和设备的外国公司,要先获得美国的许可,才可以将芯片供应给华为及其关联企业。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坦言,华为作为ICT(信息、通信和技术)的设备和终端公司,能够做好产品的设计、集成电路的设计,但是超出这些之外的很多能力华为并不具备。
实际上,芯片产业链是个全球高度分工协作的产业。华为海思具备的芯片设计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环,比如芯片代工制造就要依赖台积电机、中芯国际、三星等企业。据外媒分析,如果台积电的代工受到影响,华为或可将订单转向中资背景的中芯国际生产,使用国产设备完成一些芯片订单。不过中芯国际在工艺制程上与台积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从美国此次的出口管制新规来看。这个第三方购买芯片的方式能否可行,也是未知数。
(摘编自《华为再遇生死时刻:芯片供应被掐断能否安全渡劫 》)
材料三
中国的强项在于芯片的IC(集成电路)设计,但制造方面则远远落后。中国之所以在芯片切割制造方面落后,主要是因为工艺难度太大,再加上建设集成电路厂的投资弥巨,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这种投资只会不断加大。再加上很多切割设备需要全产业链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储备不足,甚至还有技术断层。美、日、欧洲又不肯出售相关设备,导致我国在芯片生产领域始终无法快速进步,必须长期依赖台湾地区的代工厂,即便如此,其实台湾代工厂的很多加工设备也是购买自美国、日本,或者由其提供相应的驱动软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市场问题。芯片制造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其纯利高达90%,而毛利则超过200%。芯片厂商每年必须投入巨资迭代产品,然后通过庞大的市场测试产品的可靠性,获得数据以后改进下一代产品。但中国的芯片业起步太晚,市场早已被美国把控,想要后来者居上,难度极大。
(摘编自《触目惊心!人所不知的中美芯片产业差距》)
材料四
到2020 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存量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芯片人才的培养,从教育层面来看无非两个认识:一是数量上的重视。比如日本之所以牢牢扼守半导体产业供应链上游的地位,恰在于强大的教育作支撑。二是结构上的优化。不能只重技术应用层面而忽略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要从资源配置和就业导向上纠正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学习系统结构,而对计算机应用更上心的怪象。
芯片人才要在企业站上“C位”。对于企业来说,要在产教融合中唱大戏,要朝着百年基业去拼积累。一方面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订单式芯片人才”,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生产布局上“等得及”芯片人才的杠杆效用。储备并善待芯片人才、用好并管好芯片人才,这是相关企业从“挣快钱”中走出来的关键。
(摘编自《一颗“中国芯”,牵动亿人心》)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回落,说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减少,国产芯片产量有所提升。
B.近七年以来集成电路都是我国大量进口的商品,贸易逆差巨大,2018年逆差已超过2000亿美元。
C.2014-2019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均价都高于出口,反映出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竞争力还不强。
D.2014-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整体呈起伏式上升趋势,2020年进口额可能出现下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8年华为依靠多重“备胎”一定程度上顶住了封杀压力,今年美国商务部再出新规,华为突围之路不明。
B.中国的强项在于芯片的IC设计,如果解决了芯片制造的设备问题,就能消除中美两国芯片产业的差距。
C.我国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不愿意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而热衷于计算机应用,这需引起高度重视。
D.虽然2018和2019两年我国芯片出口额大幅增大,但芯片进口金额居高不下,可见我国芯片仍然相当依赖进口。
6.芯片供应被掐断,自主造“心”是必由之路,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实现自主造“芯”。(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而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 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 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B.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C.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D.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11.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欲以伐四卿 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1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13.(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6分)
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2)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9分)
江上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4.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是用银钗打拍子敲碎,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表现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_______”的结局。
(3)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和二蟹,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改革开放见证着我国铁路的发展。改革开放加快了铁路建设的节奏,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这是个 、共同成长的过程。在40年 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经过中国人民 ,开拓创造,中国的发展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我国铁路也逐渐由牙牙学语的稚童成长为能够 、意气风发的少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长到2017年底的12.7万公里,路网的现代化建设一日千里。 自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已初步建成,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40年里,我们必将迎来更伟大的新跨越、新辉煌!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而且铁路飞速发展,又进一步使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了
B.而且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又进一步使铁路飞速发展了
C.反过来铁路飞速发展,又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步伐
D.反过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又进一步促进了铁路飞速发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相反相成 波澜壮阔 栉风沐雨 独立自主
B.相辅相成 波澜壮阔 筚路蓝缕 独当一面
C.相反相成 声势浩大 栉风沐雨 独立自主
D.相辅相成 声势浩大 筚路蓝缕 独当一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自从我国初步建成“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B.自从“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初步建成,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C. 自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初步建成,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
D.自从我国初步建成“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相当一部分的“共识”,与对“真理”的认知相互重叠,认知“真理”的一致结论,即为“共识” ;然而, ① 。“足球是最伟大的体育运动”“乌鸦代表了不祥”“再也没有比小提琴演奏更好听的音乐了” ,这些观念与其说是“真理”, ② 。社会科学的大量内容实质上属于“共识”,例如语言、法律、社会制度。许多时候,“共识”的内容不是准确地描述客观自然,而是获得各种社会共同体的支持。因此,“共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是“共识”可能 ③ 。
①
②
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漫画所讽刺的不仅是“刚出壳的鸡”,而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郑州106中学高三五调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A(“说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减少,国产芯片产量有所提升”说法有误。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回落,但从图中可以看出进口的平均价格下降了,所以不能说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减少了。同理,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增长了,但出口单价提高了,所以不一定国产芯片产量就提升了。选项结论错误。)
5.B(“如果解决了芯片制造的设备回题,就能消除中美两国芯片产业的差距”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内容“中国之所以在芯片切割制造方面落后,主要是因为エ艺难度太大,再加主建设集成电路厂的投资弥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市场题”分析可知,形成中美两国芯片产业的差距的原因不只是设备问题,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6.①加强芯片制造科研攻关,发展制造技术。、②为相关企业提供长期的巨资扶持。③着カ培育国产芯片市场④重视芯片人オ的培养,储备、善待芯片入オ。(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7.答案:B。
解析:A项考查文章中的关键句理解,“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一句在文章第2段,且独句成段,可见作者对这句话的重视。“回想”-词拉开了文章的时空距离,站在“现在”,“回想”“那一夜”,觉得“那个夜晚特别长”,是“我”现在对那个夜晚的心理感受。而“我”之所以觉得那个夜晚特别长,是因为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露出的是“我”对和父亲谈棋的那个夜晚的深深怀念,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怀念。表面平淡的一句话,背后自有深情涌动,所以A项正确。
B项考查插叙的作用。小说中的插叙从人物刻画角度,常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多是为下文的高潮起铺垫作用。插叙的内容凸显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一方面看,从文章第4段可知,父亲下棋地点多在“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但总是有路人围观,且“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以及最后眼镜的挑战,都说明父亲下棋的声誉在外,且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就下棋而言,不可能郁郁不得志;另-方面,从父亲对于带“我”看下棋的态度和对待输赢的态度,以及最后放弃与人对弈,都可以看出父亲个性随和,洒脱淡薄,也不会为了下棋这样的事情“郁郁不得志”,这不符合父亲的人物性格。
C项内容,来自文末父亲对“我”这局棋的评语,这也是颇带暗示色彩且极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关键句,父亲批评“我”棋“走得太软”,是说下棋应当果断,之后说“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看上去的确有些矛盾,实则已经不是在说下棋之道,而是说为人处世之道,从这个角度说,个性太过刚直则易“折”,这说明父亲对世道人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对“我”的启迪和教诲,C项正确。
D项看似是对作品的整体评价,实则是对作品整体语言风格和局部语言特征的评价。从整体上看,本文选择了平实、朴素的叙事语言,情节上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变化,虽充满深清,但全文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在表达上也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一些幽默语句,如“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使得文章生动有趣,为沉静的文章基调增添了一些轻松的色彩,因此,D项正确。
8.答案: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9.答案: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10.D
11.B(解析:虚词的意思还是要依据语境判断,此处应该是“因为”的意思。)
12.(解析:B项求救于齐国,文中无依据。)
13.(1)参考答案: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而乱作一团,,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又将智伯的家族全部诛杀。(解析:关键词“翼”“将”“卒”“犯其前”,句意2分。)
(2)答案:①桓子肘康子②康子履桓子之跗(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找出动作描写,千万不能找成别的。)
参考译文: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为自己的采邑。晋出公非常愤怒,通告齐国和鲁国,想要讨伐智、赵、韩、魏四卿。四卿恐惧,于是反过头去攻打晋出公。出公战败,逃向齐国的时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哀公。那时候,晋国的政事都由智伯决定。
智伯愈加骄横,向韩国和魏国要土地,韩国和魏国就划分了土地给他。又向赵国要土地,而赵国没给。智伯愤怒,于是就率领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晋阳退守。
三国围困晋阳,一年多之后,后来引汾河的水灌晋阳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呼唤子女吃掉充饥,但百姓都没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做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绛河可以灌韩国的平阳。疵对智伯说:“韩国和魏国一定会反叛的。”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疵说:“我是根据人之常情判断的。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
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说:“这是小人想为赵国游说,让您怀疑我们,从而放松攻打赵国。不是这样的话,我们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可能成功并的事吗?”二人走后,疵进来问智伯:“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那两个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疵答道:“刚才我见他们一见到我就匆匆离开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识破他们的心思了。”智伯没有改变。疵请求出使齐国。
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和魏国来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就该轮到韩国和魏国了。”二人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是担心事情没有完成而计划先泄露,那么灾祸立即就会到了。”张孟谈说:“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二人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
赵襄子派人在夜里杀了守堤的官吏,决开堤口,用水灌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而乱作一团,,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又将智伯的家族全部诛杀。赵、韩、魏三国分割了智伯的土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赵、韩、魏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掉晋国,瓜分其土地。晋静公被贬为庶人,晋国灭亡。
14.(3分)C
15.(6分)答案示例:首联以“万里长江”映衬“一叶舟”传递出羁旅的寂寞萧索,而秋天触动诗人,让他心绪难平;二、三两联描绘秋光烂漫,一片生机的景象,这样的景象消释了作者的寂寞萧索;尾联写廖廓江天激发慷慨昂扬的少年壮志,以不愿垂钓沧江、归隐江湖表达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志向。(每点2分)
16.(1)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 C ,解析]承接前文“改革开放加快了铁路建设的节奏”的对应关系,反过来铁路飞速发展,又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这样衔接紧密,且照应后一句子。
18.B [解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独当-面: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重要任务。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而生存;遇事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控制。)
19.A [解析] B."规模最快"不能搭配,“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语序不当。C.主语残缺,且"高铁运营网...成为....国家”不能搭配。D.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20. ①另一些“共识”无法纳入“真理”范畴(或“并不是所有的”共识,都是‘真理’”)②不如说是“共识”
③因社会共同体的意志而改变(共6分,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
21.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
22. 此题符合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是指立德树人,“四面”是指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同时,在命题中体现“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漫画内容:这幅漫画的题目是《刚出壳的鸡》。漫画的内容是: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鸟),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艺儿!”。结合生物学知识来看,蛋壳对于小鸡而言,如同子宫、胎衣,它孕育过、保护过小鸡。
命题初衷:“刚出壳的鸡”刚离开蛋壳,显然是瞧不起蛋壳,没有看到自己的出生曾得益于蛋壳,割裂并否定了自己与蛋壳的关系。小鸡否定蛋壳,说它是“破玩意儿”,其实是在否定自己。这反映出社会人生的一些什么现象呢?可以就事论事谈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的人或事。如果推而广之,当有深意,可以评说社会人生中的诸多现象。如:我们与父母亲情、家乡风物、中华文明、国家民族等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漫画寓意是讽刺社会上“忘本”的人,他们对孕育、培养、帮助、教育过自己的父母、故乡、学校、社会、文化,没有感激之心,不懂得回报反哺,反而轻视、看不起,甚至指责、辱骂。
立意参考:可提出正面观点:学会(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家乡等)心怀感恩,要知恩图报,寻找并了解自己的“根”。
也可从反面提出观点:不可“出壳”“忘”本,不可忘“己”所“出”,不能忘掉自己本来的境况或自身的本源,不可忘恩负义,等等。从小鸡的角度行文最好,从蛋壳的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不宜从反面写,比如“打破那个墨守成规的壳子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生命”,比如“骂鸡蛋壳是一种‘破旧’(批判旧思想)”。
较好的立意:谈中西文化。外来文化席卷而来,很多中国人就开始妄自菲薄,看不起本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连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都以模仿西方人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