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B. 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C. 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D.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3.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平方千米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米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1 1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A.① B.② C.③ D.④
4.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具有的气候特点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全年低温少雨 C. 全年温和湿润 D. 降水的的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
5.下图为某市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可知,连降暴雨给该市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寒潮 ④泥石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 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 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 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7.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8.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灾害时需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室外同学应立即跑到楼内躲避
B. 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时,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0
C.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D. 实验过程中被酒精灯火焰烧伤或烫伤时,应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9.下列自然灾害中具有关联性的是( )
A. 滑坡—台风—雷暴 B. 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 地震—山崩—泥石流 D. 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10.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动频繁,历时长 B.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C.突发性强,历时短 D.危及面狭窄,重复成灾
11.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 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
C. 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 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防御措施,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的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或有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下列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相同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14.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下列脱险逃生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 逃生时要保护好头部 B. 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C. 在沟中尽快跑到房顶 D. 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
15.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被洪水围在室内时,应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B.雷雨天气时,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地震发生时,在野外应远离高大的建筑物和高压线
D.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16.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在如图所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7.当灾害发生的时候,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地震来临,快从楼上跳下去
B.海啸来了,快去看呀,太壮观了
C.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一举两得
D.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
18.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 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等待救援
C. 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 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19.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小应总结了下列几条,其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②如果在山上遭遇石流,应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
③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来。
④日本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区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
⑤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⑦ C. ①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⑦
20.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台风-东北平原 B.滑坡-内蒙古高原
C.洪涝-大兴安岭 D.干旱一华北地区
21.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避灾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地震时,如正好在一楼或者平房,可及时撤离到空旷的地带 ②地震时如在室外,应该躲在高大的建筑附近 ③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沿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逃生 ④遇到泥石流或者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2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析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率、规模、强度都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请列举正确的应对措施。
24.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3)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率的人类活动是( )
A. 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 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 缓坡上修筑梯田 D. 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B. 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C. 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D. 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
25.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
(5)由此可见,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B 6. A 7.D 8.D 9.C 10.C
11.A 12.A 13.D 14.C 15.B 16.B 17.D 18.A 19. D 20.D
21.B 22.B
23.(1)西南地区;(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管理。
24.(1)C(2)D(3)B(4)D
25.(1)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2)水流中伴随有大量的泥沙物质;(3)陡峭的山区地形、暴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4)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5)良好的植被。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一课一练”
3.5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