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3 15:4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2021.11
班级 姓名 教育ID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周王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这一制度称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3.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首选人选是
A.嫡长子 B.兄弟
C.功臣 D.诸子中贤能者
4.右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5.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仁者,爱人” ②“克己复礼”
③“兼爱” ④“无为而治”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 下列观点,出自《孟子》一书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
7.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8.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中央任命 B.世代相袭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9.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 B.恩泽贵族 C.削弱王国势力 D.实现民族融合
10.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11.我国古代用纸书写和绘图应不晚于
A.唐朝 B.三国 C.东汉 D.西汉
12.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符号到图画
13.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4.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曲辕犁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15.下列农具当中,用于灌溉的是
A. B. C. D.
1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
A.景德镇 B.佛山镇 C.唐山 D.苏州
17. “神舟”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地实现太空漫步,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18.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
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19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推行三省六部制度 D.设宣政院制度
2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 商朝 B.唐朝 C. 宋朝 D.明朝
21.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韩非 D.二程—朱熹
22.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道的运行法则 B.社会的发展规律 C.封建的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理论
2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专制主义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4.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A.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B.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C.贵族势力受到削弱 D.中央机构更加完备
2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26.学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西周分封制》 B.《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C.《元朝行省制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7.推行“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 ②战国 ③西汉 ④明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8.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自由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是
A.抨击君主专制 B.反对礼教 C.提出“致良知” D.注重实学
31.19世纪中期,一位正直的英国人在评论一场战争时说:“我从没有听到过比这次对华战争的起源更不公道,进行时更给英国丢脸的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美国军队
3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6.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在距今一百二十年前 (1901年)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洗劫圆明园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3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
38.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轮船招商局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各项中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北洋水师D、创办京师同文馆
40. 洋务运动被称之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主要体现在
A.最早使用机器生产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主张政治体制改革 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17分、42题12分、43题11分,共40分)答案请写答题卡上
41. 山东地区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古代哪个时期对山东地区的管辖?从中概括所采取的行政管理制度并简述造成了什么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地区管辖的?元朝为什么实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3分)
(3)结合材料简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历史作用。(6分)
42. 中国古代经济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特色。在这一文明体系中,农业经济地位举足轻
重,在此基础上,商业活动也逐渐繁荣发展。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旧五代史 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五
(图中画有斜线的区域为商业区)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小农(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利于小农(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并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存在的内在矛盾之处。(5分)
(3)依据材料五,分别概括唐都长安与北宋东京的商业区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变
化背后的原因。(3分)
4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一: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追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
材料二: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次皇帝追封孔子的背景。(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并请列举同阶段主张近似的思想家。(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突出特点。(2分)
(4)依据以上孔子形象变化的相关材料,简述获得的历史感悟。(4分)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本部分每题1.5分,共40题,共60分。
1-5:CAACA 6-10:ADACD 11-15:DBBCA 16-20:ABAAC
21-25:CCCBB 26:-30:DDBDA 31-35:ADCBC 36-40:CBCB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41.共17分
(1)(8分)
西周和西汉前期。(2分)分封制和郡国并行制。(2分)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地方势力逐渐坐大,中央对地方控制日渐衰弱,割据分裂倾向日益严重。(4分)
(2)(3分)
行省制度(1分)。山东归中书省直辖。(1分)有利于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1分)
(3)(6分)
中央集权逐步加强。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
济发展和政治稳定。(6分)
42.共12分
(1)(4分)
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是稳定统治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4分)
(2)(5分)
沉重的赋税徭役,地主的土地兼并,自然灾害。(3分)古代国家的长治久安依赖于小农经济,古代国家的统治政策又不断瓦解小农经济。(2分)
(3)(3分)
唐朝商业活动被严格限制在市;(1分)宋朝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分散化;(1分)
商品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前代。(1分)
43.共11分
(1)(3分)
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统治者所采纳,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学说。南宋时期,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背景均为儒家学说地位的提高。(3分)
(2)(2分)
反权威、反专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分)
(3)(2分)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或西方进化论)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2分)
(4)(4分)
孔子的形象从帝师到反面再到改革的先驱,其形象变化背后是社会及社会需求的变化,
后人以自己的需要描述孔子形象,充分反映了历史为政治服务,历史为现实服务。(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