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7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7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3 19: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导入
敕勒歌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
2
3
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以及前秦失败的原因。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学习目标
前秦
东晋
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对峙
课堂探究
特点: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人数对比
结果
影响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VS8万
东晋大败前秦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1.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给北方地区带来了什么的影响?
383年形势图
385年形势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前秦土崩瓦解
强大的前秦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原因有哪些?
370年车骑十六万灭前燕
371年步骑七万灭仇池
373年五万攻取梁、益二州
374年五万甲士平定叛乱
376年三十万大军灭代国
378年十七万人攻取襄阳
383年战争前,朝臣皆反对出兵
征战次数多,人民厌战
苻融哭着对苻坚说出自己最大的心事:鲜卑人、羌人、羯人布满在长安附近一带,他们都是前秦的仇敌,大军一旦东下,关中会发生极大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民族矛盾尖锐
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
苻坚骄傲轻敌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tāo]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刘宋王朝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民族矛盾尖锐
北魏统治面临严峻的挑战
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孝文帝为何要进行改革?
平城
洛阳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地理位置
偏北
临近柔然
中原腹地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
——《魏书·任城王传》
(平城春天)野无青草……“饿死衢[qú]路,无人收识”。
——《魏书·高祖纪》
①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②北方崇尚武力,推行改革困难
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
说汉

穿汉

改汉


汉姻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摘自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说他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汉化过程,所以是千古明君。
你同意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民族交融,鲜卑族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魏晋时期民族关系的总体表现: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魏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汉人胡食画像砖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朝乐府《木兰诗》
《敕勒歌》鲜卑语译成汉语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文学
歌舞
胡旋舞
这一民族大交融,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中华文明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著名史学家王仲荦先生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1)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北方地区
淝水之战
分裂
孝文帝
改革
民 族 交 融
北魏
统一
奠定全国
统一基础
课堂小结
1.“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其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魏政权很快土崩瓦解
B.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
C.东晋迅速强大统一北方
D.出现“王与马,共天下”局面
B
随堂检测
2.如图,某同学在读《北魏帝王出御图》时提取了下列信息,哪一项信息最符合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  )
A.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改穿汉服,禁穿鲜卑服
C.改用汉姓,禁用鲜卑姓 D.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联姻
B
3.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A
4.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有关花木兰所属民
族,大多认为是鲜卑族,理由是诗作显示出的尚武精神及兵制更契合
少数民族,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异议,因为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对国家
忠义、对父母孝道的汉族儒家观念,这种分歧表明南北朝时期(  )
A.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仍然较大
B.只显露出单向的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
C.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国力
D.北方民族交融已深入到民族文化的层次
D
5.材料一:魏主(孝文帝)下诏,拓跋氏,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二: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图)
回答:
(1)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依据材料一、二概述改革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