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下列关于“转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性问题
C.在转基因的过程中,必须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答案:B
2.科学家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然后再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批量生产,请问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以下哪项原理(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细胞融合
答案:A
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解析:选B。抗虫棉对环境有无不良影响至今未发现,但不能说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4.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 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解析:选C。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理由是: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权益。C项体现出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A、B、D三项均不能体现。
5.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 )
A.在研究、农田试种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B.在研究、农田试种和商品化阶段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C.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D.有的阶段需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
解析:选C。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在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和商品化等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在各阶段需核发批准证书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
6.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克隆实验的缺点( )
A.重构胚胎成功率低
B.流产率高
C.胎儿畸形率高
D.克隆后的胚胎着床率高
答案:D
7.以下关于“试管婴儿”生产技术过程不存在的是( )
A.体外受精 B.细胞培养
C.胚胎移植 D.基因重组
答案:D
8.试管婴儿是指( )
A.在试管内把受精卵培育成足月的婴儿
B.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
C.把精子移植到母体内
D.将发育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内发育
解析:选B。试管婴儿是指人的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发育到早期胚胎的一定阶段,再移入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到足月诞生的婴儿。由于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发育通常在试管中完成,所以叫试管婴儿。
9.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90年代成功地把固氮肥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并成功表达,该项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分子杂交
C.细胞杂交 D.杂交育种
答案:A
10.下列细胞中属于干细胞的是( )
A.皮肤的角质层细胞
B.皮肤的生发层细胞
C.皮肤中的汗腺细胞
D.皮下脂肪细胞
解析:选B。干细胞是机体内的一些未分化或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一旦生理需要,它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途径通过分裂、分化产生机体所需要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的能力。题中的角质层细胞、汗腺细胞和皮下脂肪细胞都没有增殖和分化能力,只有生发层细胞可增殖和分化,来补充表皮细胞的衰老、脱落,属于干细胞。
11.进行基因筛检有助于发现某些早期癌症,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是指( )
A.使受检者获得了知情权
B.使受检者在人寿保险、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压力
C.使个人隐私受到更好的保护
D.使人类基因组计划难以完成
解析:选B。基因筛检是指运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芯片等在人群中对某些遗传病、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等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从而使携带有致病基因的人能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虽然基因筛检有助于发现某些早期癌症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人遗传信息的泄露,使受检者在人寿保险、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12.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地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对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解析:选B。为了保障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立法保障;人们要加强舆论监督,同时要改变观念去接受新生事物,不能因为其可能存在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转基因技术。
13.1978年天花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但是某些国家至今仍然保存着天花病毒毒株。下列有关天花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以皮肤和黏膜的斑疹、丘疹、疱疹为特征
B.组成天花病毒核酸的碱基共有8种
C.天花病毒无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D.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的培养基不能培养天花病毒
解析:选B。病毒是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生物,一般的普通培养基不能培养病毒。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组成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天花病毒的核酸为RNA),组成核酸的碱基只有4种。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是由天花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以皮肤和黏膜的斑疹、丘疹、疱疹为特征,能严重影响人的容貌。
14.下列生物技术在战争爆发时最可能用于生产生物武器的是( )
A.组织培养 B.重组DNA
C.胚胎工程 D.细胞融合
答案:B
15.制定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 )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 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 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制定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是规范生物技术研究、防止生物技术滥用的有力武器;还可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对生物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抑制作用。
16.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
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不能迁就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解析:选A。A、B项是从技术角度阐述问题,C、D项是从伦理角度阐述问题,前者是生物学家研究的范畴,后者是伦理学家研究的范畴。有的生物学家的观点强调技术的不足易导致严重后果,这显然属于反对者的观点。
17.下列属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是( )
①侦查罪犯 ②预防遗传病 ③基因诊断遗传病 ④体外受精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对于基因检测的应用的理解。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来诊断遗传病、侦查罪犯和预防遗传病。
18.下列基因工程对人类有益无害的是( )
A.将抗病毒的干扰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批量生产干扰素
B.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的致病菌
C.将某种生物毒素的基因与流感病毒基因拼接
D.将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可引起某种动物染病
解析:选A。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已为人类战胜疾病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他选项都是对基因工程的滥用,用来生产生物武器,使敌战国的人、牲畜等致病或死亡,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威胁。
19.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其依据是( )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
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
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
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
解析:选C。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由于该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和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能够大量繁殖,并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转基因生物往往是改良的品种,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可能使当地生物受到影响。
20.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
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
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解析:选D。转基因农作物尽管只是部分DNA发生了重组,但是,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1.(12分)(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____________,然后改变植酸酶的________,从而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时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完整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________转入猪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培养至一定时期后可通过________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4)若这些转基因动、植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间结构 氨基酸序列
(2)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外源植酸酶基因→农杆菌→大豆细胞→大豆植株再生→鉴定
(3)显微注射法 胚胎分割
(4)减少环境中磷的污染,但基因可能扩散到环境中
22.(12分)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叫食人鱼的观赏鱼,原产于亚马孙河,其雄性鱼体色鲜艳,个体较小,雌性鱼体色浅黄,个体较大。食人鱼的繁殖速度较快,食性复杂,性格极为残暴,猎物一旦被它咬到,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撕咬猎物直至剩下一堆骨头。
回答下列问题:
(1)食人鱼凶猛特性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2)食人鱼雄性鱼体色鲜艳而雌性鱼体色浅黄,这在生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人鱼一旦进入我国江河湖泊,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请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然选择
(2)第二性征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改变(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使物种单一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稳定性(平衡)受到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3.(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科学家对转基因鱼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转基因鱼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培育成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入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________个。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于生长速度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基因鱼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倍体鱼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我国科学家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的方面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遗传物质都是DNA (2)1146 (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目的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与其他物种竞争,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引起生态危机 (5)转基因的二倍体个体加倍为四倍体个体,然后二倍体鱼与四倍体鱼杂交形成三倍体鱼 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引起生态危机
24.(14分)阅读下面炭疽病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炭疽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是芽孢菌属中唯一的致病菌,且为需氧芽孢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炭疽杆菌长5~10 μm,宽1~3 μm,菌体杆状,两端平截,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在活体外如暴露于空气中或在需氧条件下培养时,在菌体内能形成椭圆形的芽孢。芽孢没有繁殖作用,是生命活动很微弱的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极强。芽孢在土壤中可存活约40年,一旦条件适宜,便可形成一个炭疽杆菌,并释放出一种炭疽毒素。极少剂量的炭疽毒素就能杀死血液里的免疫细胞,造成人体严重休克,乃至死亡。故炭疽病具有致病力强、感染后潜伏期短、病情急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炭疽芽孢在炭疽杆菌的传播上起重要作用,人类感染炭疽杆菌的途径为皮肤渗透、呼吸和摄入。由于炭疽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细菌,因此青霉素对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治疗炭疽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静脉滴注大剂量的青霉素。预防炭疽病,可在被感染前一周接种无毒炭疽菌疫苗,效果良好。
(1)炭疽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型。
(2)炭疽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生殖。
(3)人类感染炭疽杆菌的途径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预防炭疽病,可接种无毒炭疽菌疫苗,使接种者体内产生有免疫作用的________。由于炭疽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细菌,因此________对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5)长期使用青霉素,会使炭疽杆菌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炭疽杆菌属于寄生菌,厌氧条件下不能生存,故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细菌一般进行分裂生殖;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也就是中心法则;人类感染炭疽杆菌的途径可以通过审题获得;接种无毒炭疽菌疫苗,使接种者体内产生对炭疽杆菌有免疫作用的抗体,青霉素对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抗药性的产生是药物对变异个体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1)异养需氧
(2)分裂
(3)皮肤渗透 饮食 呼吸
(4)抗体 青霉素
(5)青霉素对炭疽杆菌抗药性的变异个体进行定向选择1.下列有关生物伦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科学的发展必须接受生物伦理的规范和制约
B.实施生命科学研究必须遵循:自主、不伤害、善行和公正的原则
C.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就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
D.对于生物技术应科学地控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
解析:选C。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并不是完全限制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生物技术,人类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科学地进行控制,并合理地使用,使它的发展对人类最有益。
2.(2011年绵阳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在现有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
D.克隆人和供体并不完全一致
答案:C
3.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 )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
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
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
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
解析:选B。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等,这样的设计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4.有关基因身份证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
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
C.基因身份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
D.有基因身份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
解析:选C。基因身份证并不是检测个人所有的基因,只是检测一部分基因。我国先后出现了10位点、16位点和20位点的基因身份证,现在我们国内的首张24位点基因身份证日前在重庆问世。基因学家已经能够治愈由单个基因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学者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各种癌症的致病基因,并试图通过引入健康基因的方法来治愈这一顽症。
5.(2011年镇江高二检测)下列哪项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方法( )
A.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
B.杜绝基因检测
C.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
D.建立完善的法规,通过立法解决
解析:选B。基因检测有利于人们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某些疾病的发现和预防,是对人们有利的一面。但是,有的人对基因检测认识不够,因此需要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和伦理道德教育,有必要用法制手段来约束某些人的基因歧视行为。杜绝基因检测则限制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不是解决基因歧视的正确做法。
(紧扣教材,思考感悟)
【旁栏思考】
1.你知道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是在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教材P97)
答案: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在北京出生。
2.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与本文所说“设计试管婴儿”有什么区别?(教材P97)
答案:所谓“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几个细胞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的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一般我们所说的做试管婴儿不必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
1.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引起争论的原因是( )
A.经济效益不同 B.社会效益不同
C.价值观不同 D.法律法规不同
解析:选C。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各不相同,但这不是争论的根本原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决定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因此才发生了伦理争论。
2.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包括( )
①克隆人 ②设计试管婴儿 ③基因身份证 ④转基因生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
答案:B
3.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是( )
A.不适合的胚胎的处理问题
B.将此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等
C.植入前胚胎遗传学的诊断技术问题
D.设计试管婴儿的审批问题
解析:选A。胚胎是早期的生命,对于不适合的胚胎抛弃或杀死,都属于“谋杀”,不符合伦理道德。
4.(2011年贵州遵义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测定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基因检测的目的
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
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
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十分麻烦
解析:选D。用基因检测疾病,可同时检测多种,十分方便快捷。对多个基因决定的疾病,可用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婴儿属于克隆
B.试管婴儿技术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C.设计试管婴儿可用于疾病治疗,试管婴儿用于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D.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均是体外受精
解析:选A。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的产物,而克隆属于无性繁殖。
6.下列有关基因专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专利使得基因资源的世界大战极其残酷
B.基因专利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医药等产业
C.反对涉及人类固有基因序列的不合理专利行为
D.世界人类基因组组织规定:人类基因组序列所有数据都要保密
解析:选D。人类的基因数目有限,如果随着其被发现,其序列一个个被授予专利,基因资源的世界大战也将极其残酷;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医药等产业将遭到严重打击。因此,在基因组数据共享问题上,世界人类基因组组织采取了积极行为;反对涉及人类固有基因序列的不合理专利行为,人类基因组序列所有数据及时公开和公布。
7.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诞生的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是( )
A.根据愿望设计婴儿性别
B.根据愿望生育一个婴儿
C.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造血干细胞
D.根据需要取用婴儿的器官
解析:选B。帮助不孕夫妇孕育胎儿并顺利出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它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但如果同时设计胎儿性别,则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他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为了给已有的孩子治病而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母体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以确定这个胚胎是否符合要求,如胎儿将来形成的骨髓能否与患病的孩子配型合适,符合要求的胚胎被植入母体并生出婴儿,取其某些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用于治疗是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如果取其器官用于治疗则是决不允许的,这无异于谋杀。
??8.(2011年湖北神农架高二检测)帕金森氏综合征是由于大脑某个部位的脑细胞受损,而使其相应的功能丧失而导致的。若用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病人,应该是( )
A.将胚胎干细胞直接植入病变部位
B.将胚胎干细胞植入体内任何部位
C.将胚胎细胞定向诱导为相应的神经元来替代受损的脑细胞
D.将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脑细胞,通过血液输送到受损部位
解析:选C。帕金森氏综合征受损的是大脑某个部位的脑细胞,所以在用胚胎干细胞治疗时,应诱导干细胞分化成该种脑细胞(神经细胞)。
9.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下列哪些技术手段( )
①体外受精技术 ②胚胎移植技术 ③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10.“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用到了下列哪些生物技术手段( )
A.核移植技术
B.体外受精技术
C.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
D.胚胎分割技术
答案:B
11.关于克隆技术,人们众说纷纭。客观地评价克隆技术有它的意义,但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社会性伦理问题。试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克隆技术的大体过程。
(2)说出两点以上克隆的意义。
(3)克隆人会引发哪些社会伦理问题?
解析:克隆技术涉及细胞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它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又会引发一些社会伦理问题。
答案:(1)
(2)拯救濒危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克隆器官,用于器官移植;培育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
(3)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等等。
12.英国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胚胎学家韦尔穆特博士于1996年8月成功地繁殖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据有关背景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1997年2月7日,《自然》杂志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罗斯林研究所将一只6岁母羊(A羊)的乳腺上皮细胞核导入另一只母羊(B羊)的去核卵细胞中,经体外培养并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C羊)的子宫内,终于培育出一只名为多利(Dolly)的小绵羊,它就是提供细胞核的那只6岁母羊的克隆或拷贝。这是在哺乳动物中首次利用体细胞核作为核供体获得自体复制的成功实例。这一消息一公布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克隆绵羊被列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的榜首。
(1)克隆羊多利的基因与__________绵羊基本一致。
(2)三只绵羊中__________没有为多利提供遗传物质。
(3)克隆多利的过程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分离规律?为什么?
(4)你是否赞同克隆人?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克隆羊多利的遗传物质中,核基因来自A羊,质基因来自B羊,而C羊仅为多利的发育提供场所,不提供遗传物质。由体细胞提供细胞核进行高等动物的克隆,多利羊的成功是第一次。由于克隆属无性繁殖,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否赞成克隆人”为一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A
(2)第三只羊(C羊)
(3)否。克隆为无性繁殖过程,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仅在进行有性繁殖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起作用。
(4)赞同治疗性克隆,反对生殖性克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则可)。
13.(2011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检测)“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受精卵使其发育到囊胚阶段,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有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______。(填序号)
①体外培养 ②人工授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
(3)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____。
(4)“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试管婴儿技术实际是体外受精,即经过精卵结合,所以是有性生殖。
(2)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为:
(3)要提高胚胎利用率可进行胚胎分割,如将一个受精卵的早期胚胎一分为二,再移植到母体子宫发育,可形成两个婴儿,即同卵双胞胎,性别完全相同。
(4)普通试管婴儿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而设计试管婴儿则被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5)有些人认为那些配型不合适的胚胎被丢弃或杀死及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性别等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反了伦理道德。
答案:(1)A (2)①②③ (3)胚胎分割移植 相同(4)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胚胎在移植前需进行遗传学诊断 (5)破坏了人类正常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1.下列哪种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
A.伤寒杆菌 B.炭疽杆菌
C.乳酸菌 D.天花病毒
解析:选C。作为生物武器,必须具有致病力和传染性,乳酸菌是一种有益菌。
2.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 )
①直接传播 ②食物传播 ③生活必需品传播 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生物武器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吸入、误食、皮肤接触和昆虫叮咬。
3.下列关于基因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超强的抵抗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点
B.会使原有的检测、消毒防治等方法失效
C.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具有更大规模的杀伤力
D.生物武器的实质是各种基因武器
答案:D
4.(2011年昆明高二检测)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 )
A.年轻人没有接种过相关疫苗
B.传染性强
C.会引起肌肉麻痹
D.人类从未接触过,可以让大批被感染者突然发病
解析:选D。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是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致病菌,可以让大批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所以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性大。
5.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下的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不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生物武器不会像核武器那样破坏建筑物,但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
6.2008年初,美国出现一种新型致命病毒,感染者初期病状像患普通感冒,但在一些人身上很快发展成肺炎,严重时甚至致人死亡。它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美国的确诊人数已达1000多人,科学家已确认这是一种腺病毒变体,正在寻找对抗它的药物和疫苗。这种新病毒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仍是未知数。
(1)美国科研人员若想分析该病毒的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RNA或DNA),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想获得研究用的该病毒,能否利用普通培养基培养?为什么?
(3)若该病毒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在战争中,为预防敌人使用,参战部队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病毒核酸组成、病毒培养、预防生物武器的措施。(1)区分DNA与RNA依据是碱基种类及碱基比率,DNA含有特有碱基T,RNA含有特有碱基U,且双链DNA分子中A=T,G=C。RNA一般是单链,嘌呤与嘧啶碱基比率不相等。(2)病毒是寄生生活的,不能利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只能利用活体培养基培养。(3)预防生物武器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由于该病毒没有疫苗,所以要加快对该病毒的分析研究,尽快生产相应疫苗,并对参战部队战士进行接种。
答案:(1)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2)不能,因为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必须利用活体培养基培养。
(3)加快研制相应疫苗,并对参战部队战士进行接种。
1.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范围的是( )
A.寄生虫 B.致病菌
C.被改变的病毒 D.神经毒剂
解析:选A。生物武器必须是能致病的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2.(2011年华师一附中高二检测)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 )
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
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
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解析:选D。生物武器是一些致病微生物,由于这些微生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变异,导致已免疫的人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否则,容易被感染患病。
3.常被用作生物武器的炭疽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B。炭疽杆菌为寄生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4.炭疽热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同化方式和生殖方式是( )
A.异养型、分裂生殖
B.异养型、孢子生殖
C.自养型、分裂生殖
D.异养型、营养生殖
解析:选A。炭疽杆菌主要在动物体内寄生,所以其同化作用是异养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5.“二战”时,侵华日军中的731部队大量培养引起鼠疫、霍乱、伤寒、炭疽和菌痢等一系列疾病的传染性病菌,进行人体实验和用于战争,这是利用病菌的哪种特性( )
A.需氧性
B.厌氧性
C.传染性,并引起宿主死亡
D.能形成芽孢,容易保存
解析:选C。细菌是微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类,它们数量多,分布广,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种类能引起人、畜和作物病害。题目中所列病菌由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命性,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导致疾病大规模流行,并使数以亿计的人死亡,因此被侵略者用于战争。
6.(2011年陕西宝鸡高二检测)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解析:选A。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通过释放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而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这样下一神经元不能兴奋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7.1998年6月27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生物武器的态度,下列不是协定态度的是( )
A.不发展
B.不生产
C.不储存
D.不反对生物武器的技术发展
解析:选D。1998年6月27日,中美两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备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8.下列这些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的是(多选)( )
A.对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以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感染这种病毒,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
B.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C.用重组技术制造全新的致病菌
D.将蜡状杆菌[条件致病菌,只有大量食入该菌(107个/g)时才会引起中毒]改造成像炭疽杆菌那样的致病菌
解析:选ACD。A、C、D项都是可能产生使人类造成很大伤害的致病菌,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
9.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染性强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答案:D
10.下列生物技术在战争爆发时最可能用于生产生物武器的是( )
A.组织培养 B.重组DNA
C.胚胎工程 D.细胞融合
答案:B
11.基因工程技术和其他一切先进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既能造福社会,也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据报道,有的国家在痘病毒的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已经研制出了新型的鼠痘病毒,这种病毒一旦用于战争,将对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
请解释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原因。(两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目信息分析,新型的鼠痘病毒是在痘病毒的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制造出的一种新型生物武器。
首先,新型的鼠痘病毒是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种病原体,人们没有对该病毒的抵抗力。
其次,天花早已从地球上消失,青年人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缺乏对任何痘病毒的免疫力。
第三,由于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该病原体,会导致大批感染者突然患病。
第四,由于该病毒是新型病毒,现在社会上不存在治疗该病毒的药物,会导致感染者大量死亡。
答案:(1)新型的鼠痘病毒是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种病原体,人们没有对该病毒的抵抗力,会导致大批感染者突然患病
(2)该病毒是新型病毒,现在社会上不存在治疗该病毒的药物,会导致感染者大量死亡(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2.2008年初,美国出现一种新型致命病毒,感染者初期症状像患普通感冒,但在一些人身上很快发展成肺炎,严重时甚至致人死亡。它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美国的确诊人数已达1000多人,科学家已确认这是一种腺病毒变体,正在寻找对抗它的药物和疫苗。这种新病毒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仍是未知数。
(1)美国科研人员若想分析该病毒的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RNA或DNA),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想获得研究用的该病毒,能否利用普通培养基培养?为什么?
(3)若该病毒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在战争中,为预防敌人使用,参战部队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解析:本题以新材料为背景考查病毒核酸组成、病毒培养、预防生物武器的措施。
(1)区分DNA与RNA依据碱基种类及碱基比率,DNA含有特有碱基T,RNA含有特有碱基U,且双链DNA分子中A=T,G=C。RNA一般是单链,嘌呤与嘧啶碱基比率不相等。
(2)病毒是专营寄生生活的,不能利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只能利用活体培养基培养。
(3)预防生物武器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由于该病毒没有疫苗,所以要加快对该病毒的分析研究,尽快生产相应疫苗,并对参战部队战士进行接种。
答案:(1)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2)否,因为病毒是专营寄生生活的,必须利用活体培养基培养。
(3)加快研制相应疫苗,并对参战部队战士进行接种。
13.(2011年榆林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1月6日以来,我国相继报告4例人禽流感病例,且3人已经死亡。从时间和地理上看,疫情分析似乎随寒流呈南下趋势,由于广东未来将持续降温,市民担心禽流感疫情在广东发生。专家表示目前病例之间处于散发状态,由于冬春季节气温下降,以及候鸟携病毒南迁等原因,疫情南移属正常现象。
(1)发生在我国某些地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其病原体的结构中没有________。
A.遗传物质 B.蛋白质
C.细胞核 D.C、H、O
(2)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含氮碱基有4种,能否推断出它们的比例关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比噬菌体的变异性强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若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繁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病毒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危害宿主。病毒有哪些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最少说两点)
答案:(1)C
(2)不能,因为RNA是单链,碱基间没有统一的配对关系
(3)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等
(4)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分子,双链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比单链RNA分子结构稳定性强,因此RNA分子的变异性比DNA分子的变异性强。
(5)不能,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故青霉素对其不起作用
(6)①在免疫应用上,可用来制成疫苗,如乙肝疫苗的制备;②在细胞工程上,病毒可作为促融剂;
③在基因工程上,病毒可作为运载体;
④在生物防治上,若某些病毒寄生于农业害虫身上并致死,则可用于消灭害虫。1.下列成就来自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
A.番茄——马铃薯新物种
B.高产的青霉素菌株
C.将一种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细胞内
D.能进行生物固氮的酵母菌品种
解析:选D。番茄——马铃薯新物种的培育,以及将一种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细胞内都属于细胞工程技术成就,高产的青霉素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
2.所谓“实质性等同”是指( )
A.转基因农作物中的成分完全没有发生改变
B.转基因农作物中的部分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C.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D.“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最终评价
解析:选C。“实质性等同”是指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3.(2011年山西临汾高二检测)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别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植到另一物种上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然而转基因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 )
A.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生物的多样性
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
C.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
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物入侵
答案:C
4.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到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说明两种病毒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而B项正说明外源基因与某些细菌或病毒重组可形成新的生物。因此这一事实是对B项的有力支持。
5.(2011年广西贺州高二检测)在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了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害虫取食后,就会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
人们尝试着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________处合成的。
(2)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3)能抗玉米螟的抗虫玉米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以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玉米获得了外源基因,产生了新的性状,应属于基因重组。
(3)玉米获得的抗虫性状,仅对这类具有相同消化酶的害虫有效,对于其他种类害虫无抗性,所以仅起到一定的生态效益,还要防治其他害虫。
(4)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安全性问题具有两面性,可能存在问题,如干扰人体消化系统,也可能没必要担忧,因人类与害虫的消化酶存在差异,或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经玉米煮熟后结构破坏,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影响。
答案:(1)核糖体 (2)基因重组
(3)不赞成。转基因玉米能抵抗玉米螟,并不能抵抗所有的害虫
(4)如:①有道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果实中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而患病 ②无必要。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但对人可能无影响 ③无必要。人类食用的通常是煮熟后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在高温下已经破坏,因此不会对人的消化造成不良影响
(紧扣教材,思考感悟)
【寻根问底】
你能举出两个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吗?为什么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教材P88)
答案:(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
(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的濒危植物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给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
(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原。比如,日本引种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原。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原。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的成果( )
A.清除石油污染的超级假单胞杆菌
B.高产青霉素菌株
C.转基因抗虫棉
D.巨型小鼠
解析:选B。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是通过基因工程,将控制分解不同石油成分的基因导入假单胞杆菌体内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苏云金杆菌中的Bt基因转入到棉花体内获得的;巨型小鼠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获得的;高产青霉素菌株是通过基因诱变获得的。
2.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不包括( )
A.生物安全 B.环境安全
C.食品安全 D.伦理道德问题
解析:选D。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准确理解和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三个方面: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3.(2011年佛山高二检测)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干扰素,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解析:选C。转基因生物引发食物安全的主要理由如下:对食物的安全性检测不够;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等。因此,A、B、D三项都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只有C项是基因在制药方面的应用。
4.自从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物可能会使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
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
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
解析:选C。食用转基因食物时,可能会因外源基因产生的性状对食用者不适而造成不良反应,故A对;转基因植物是人造物种,可能与自然物种杂交而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B对;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要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以防转基因的扩散,故D对;基因污染是一种可增殖的污染,可通过繁殖而传递下去,故C错。
5.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争论( )
①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食物安全问题
②被转移的基因不少是异种基因
③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到环境安全
④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问题
⑤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解析:选B。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方面。
6.下列有关“外来物种”会造成危害的理由,错误的是( )
A.带有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
B.成为当地生物新的掠食对象
C.可能与本地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
解析:选B。“外来物种”由于在新的环境中缺少天敌而快速增殖,竞争力超过当地物种,而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也可能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还可能与当地物种杂交,影响原种群的基因频率。由于缺乏天敌,因而难以成为当地生物的掠食对象,否则外来物种将难以危害当地物种。
7.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标注,错误的是( )
A.转基因动植物和微生物,应直接标注“转基因XX”
B.转基因农产品直接加工后,标注为“转基因XX加工品”
C.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只要最终销售产品中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不需标注
D.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加工原料为转基因XX”
解析:选C。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制成的产品,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加入转基因产品,都应该要标注。
8.下列哪项支持转基因生物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 )
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很难杂交
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起生物安全
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
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像“入侵的外来物种”
解析:选D。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9.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所长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转基因技术前景的乐观看法——“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转基因农作物将更安全,中国民众应该更积极、理性地看待这一先进技术”。你认为理性看待生物技术发展应包括哪些方面(多选)( )
A.生物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B.生物技术产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C.生物技术可能会被危险分子利用
D.生物技术发展将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选ABCD。
10.(2011年湖南衡阳高二检测)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有效成分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解析:选D。
11.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推广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种现象缘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中“毒蛋白基因移入棉花植株内并实现成功表达”中的“成功表达”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基因的“剪刀”是______________,基因的“针线”是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__。
(6)转基因技术有利有弊,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有利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基因突变
(3)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内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了毒蛋白
(4)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载体(或质粒等)
(6)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产传统方法难以生产的药物,用于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等 不利于环境保护,可能引起环境问题、食物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性问题等
12.(2011年宁夏银川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转基因生物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 当这种外源基因与受体生物的基因整合后,外源基因就能随受体生物
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表达出受体生物原本没有的性状,且能遗传给后代。1999年2月19日我国培育的首例转基因牛诞生;2001年1月11日第一只转基因羊在美国诞生;2001年2月转基因新鲤鱼(将大马哈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普通鲤鱼体内)在我国培育成功。此外,转基因兔、羊及转基因抗虫棉等也已培育成功。
(1)基因是________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2)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______;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
(3)转基因技术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取得了许多成就,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试各举一至两个实例。
(4)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知识,以及基因、遗传等知识。不同生物间的基因之所以能够移植成功,是因为不同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吃基因不一定补基因,因为基因被吃入后,可能被消化酶消化而失去作用,但其分解产物可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答案:(1)遗传物质 DNA
(2)遗传密码 亲缘关系
(3)成就:将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转移到猪的体内,培育生产人血的猪。
不良后果:转基因作物通过花粉传播可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杂交,从而导致基因逃逸,可能产生优势种,危及生物多样性。
(4)开放性题目,只要用生物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不赞成,因为基因被吃入后,和其他生物大分子一样被消化分解,不可能以原状进入细胞,更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的基因组中去;赞成,基因被吃下后,消化分解为简单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