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 语文 试题(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约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质量检测 语文 试题(wor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08:0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惠阳中山中学2024届高一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九月己酉,上面定勋臣爵邑。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遂皆悦服。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日:“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B.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C.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D.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爵邑,指爵位和食邑。《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万户侯即拥有食邑一万户的侯爵。
B.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地神和五谷之神。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在“执干戈以卫社稷”中即是此意。
C.少师,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辅导太子的官员。北周以后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多为大官的加衔。
D.炀帝,是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炀、幽为恶谥,文、灵为美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即位后确定诸将功劳,李神通认为自己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功劳最大。而太宗认为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功劳应该在李神通之上。
B.太宗认为,选用人才如同选用器具一样,取其长处就可以了。大臣推荐人才,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而不应该诬蔑当代的人。
C.太宗认为自己的弓箭优良,但是造弓的工匠却指出这些都不是好弓。太宗从这件事情当中悟出了道理,于是多次接见官员,询问民情与施政情况。
D.太宗的神采英武刚毅,大臣见他时手足失措。于是太宗每次见人奏事,都对他们和颜悦色。他也要求大臣们以前人为戒,敢于直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
(2)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
5.曾巩在《唐论》中说:“(太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太宗身上的哪些品质使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题共5题,10分)
6.古代诗文中,多有用“风雨”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7.《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在《劝学》中,荀子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 ”。道理何在?就在于“ ”。
9.《师说》中阐明古之圣人“圣益圣”的原因是“ , ”。
10.《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_____,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懊!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_____。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_____几分朦胧与神秘。
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_____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耳目一新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犬吠
B. 耳目一新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犬吠
C. 耳聪目明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狗盗
D. 耳聪目明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狗盗
1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
B.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
C.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D.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
13. 下列各项中,与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四、作文(6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也许在历届奥运赛场上,中国人的美感从未展现得如此丰富,如此撼动人心。”有网友在评价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时说,全红婵才是真正的顶流,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网友们说,从汗水、泪水和力量碰撞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美,治好了时下流行的“外貌焦虑”“年龄焦虑”,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
反观当下,类似“颜值即正义”这类畸形的价值观仍然大行其道,甚至于只要颜值够高,即使犯了罪也有人同情。粉丝对偶像的“无脑式”追捧行为,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惠阳中山中学2024届高一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DDA 4.(1) 叔父是皇族的至亲,我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吝惜的,但是不能凭借私情胡乱地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判断句式1分,爱1分,句意2分) (2)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混浊却希望支流清澈,是不可能的事。(使动用法1分,而1分,句意2分)
5.不徇私情,公平公正。访求贤才,不拘一格。体察民情,虚心纳谏。以诚治国,反对诈术。(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CC
范文展示:
修正病态审美,注重品质内涵
中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不仅在于金牌榜、奖牌榜上的优异名次,更在于他们向全世界人展现的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精神风貌,改变了国外对中国运动员固有的“不懂审美、单调无趣”的刻板印象。这种表现于国人来讲也无疑一种震撼,以至于有评论说“奥运会狠狠修正了大家的审美”。
而与此对照鲜明的却是,我们的社会依然充斥着各种病态审美。(所谓“颜值即正义”将人的长相和品行画上等号;过度追求面相导致整容成风,千人一面;部分男明星阳刚之气尽失,却依然被粉丝捧称顶流;“耽改”影视剧打着仗义等旗号热播不断,泛滥成风;更有甚者,个别网红或以高调炫富、或以丑为美、或以恶俗媚俗等低级趣味哗众取宠,换得名噪一时。)
扭转病态审美之风,刻不容缓;修正审美取向偏差,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大声疾呼:“修正病态审美,注重品质内涵。”
修正审美,注重内涵,首先要摒弃以颜值为单一标准的肤浅审美喜好。
“颜值推崇”在全社会相习成风,“颜值决定论”让整个社会的审美变得感性乃至盲目。饭圈文化如火如荼,“无脑粉”“脑残粉”前仆后继,跟风整形者如过江之鲫,甚者出现类似“偶像犯罪也可原谅”“为偶像无偿献身”“为偶像拼命打榜”等等的痴言疯行。打破“颜值崇拜”的单一标准,就是要引导人们用睿智的思想拂去浅薄的表象,用厚重的品质考查人物的内涵,用理性的目光审视浮躁的社会。
修正审美,注重内涵,还要坚决抵制违背公序良俗的低俗趣味偏好。
扯了乡土娱乐的大旗便恶俗恶搞,哗众取宠;披了文化程度低的外衣便污言秽语,小丑跳梁;打了分享生活的幌子便高调炫富,妄自优越。类似种种,以丑为美大昌其道,物质奢靡各是其是,多是低级趣味惹出的祸端。抵制违背公序良俗的低俗趣味,恰恰是为端庄矜重的品行培育土壤,为纯洁高尚的情操营造氛围,为文明雅正的审美开拓空间,引导人们关注内涵,走向深刻。
修正审美,注重内涵,尤需要社会对内涵品质精神的大力弘扬倡导。
破除颜值崇拜,抵制低俗趣味,还远不足够。我们还要让全红婵阳光进取的奥运健儿成为青年偶像,让潘建伟等科学前沿的领军人物成为时代先锋,让钟扬等爱国奉献的岗位标兵成为道德模范,让祁发宝等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成为民族英雄……正如以光明治愈黑暗,我们也要用真善美来治愈社会的病态审美。让朝气自信成为民族气质,让健康蓬勃成为时代风貌,让奋斗向上成为国家形象,病态审美自然会销声匿迹。
奥运健儿在东京奥运会的优秀表现,无疑为我们修正审美偏差做了良好开局。当人们因震撼而获得清醒,那我们不妨一起努力,从个人审美素养和内涵修养做起,而为审美风尚的扭转赓续力量。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