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敬畏自然
zxj5570580
积累运用
练一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蓬蒿( ) 鲲鹏( ) 狼藉( ) 深邃( )
咫尺( ) 佳肴( ) 混淆( ) 幼稚(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量 恶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 解释词语。
蓬蒿:
咫尺: 21世纪教育网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
佳肴: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说说哪一句更恰当,为什么?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①
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谁能够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
谁也不能够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讲一讲
1. hāo kūn jí suì zhǐ yáo xiáo zhì
2. liáng 量规 wù 厌恶
量 恶 ě 恶心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liàng 不自量力 è 凶恶
3.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4. ① 第一句,反问句更有力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②第一句,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阅读感悟
练一练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l.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②喜形于色③过分自傲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3.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
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
5.文章段④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讲一讲
1.[甲]④[乙]①[丙]③[丁]②
2.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3.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的很;
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4.注意修辞。
5.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追踪强化
1、 积累运用
1.请将下列广告词和电视剧字幕中的错别字在 内依次改正。
闲妻良母 肠治久安 钙世无双 随心所浴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 )
B.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 )
C.……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3.联系语言环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句子。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窒,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4.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该怎样对大家说呢
5.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 。
①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②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④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2、 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警告
①公元2037年,巴黎和费城到处张贴着预报洪水即将到来的告示。纽约市的街道水深四尺。皮肤癌的发病人数达5亿。各大洋看不到虾和蟹了……
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类确实由于自己的狂妄无知和贪得无厌而已经及正在濒临巨大灾难的边缘。人类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改造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量砍伐森林,为发展工业而大量开采石油,为获取劳力而大量繁衍后代,生态系统遭到恣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趋严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就以中国为例,沙漠扩大为109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被称为第二次国土沦丧。“温室效应”又将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土地淹没。其根源难道不是人类的无知、短见和专横吗?
③著名画家莫奈将其成名作《日出印象》中的伦敦大雾画成紫红色而使观众愕然,但是当人们走出展览厅时不免瞠目结舌,因为他们发现司空见惯的伦敦大雾果然是此种颜色。在众多的大城市里,每天早晨随着成千上万辆汽车涌上街道,无数家工厂锅炉的运转,蓝黑色的烟雾四起,经久不散,鸟瞰全城则如一片烟雾浩渺的沼泽。
④无怪乎有人这样叹息:“人类在自己杀戮自己。”诚然,作为有智慧的人,他具有无穷的创造力,然而他对于构成物质世界的微观世界,对于浩瀚的苍茫宇宙,所得的认识仍只是沧海一粟。一味地征服自然,不仅自然要报复,人类自己也是“玩火自焚”。
⑤人类,也许应当从中悟出点什么。
⑥人,确实是自然的主人。
⑦人,必须首先尊重自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濒临( ) 专横( ) 鸟瞰( ) 杀戮( )
2.理清全文结构,并给各部分拟小标题(不超过5个字)。
3.结合文意,回答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的有关问题。
①“已经”“正在”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②该段中与“随意”“毫无顾忌”意思相同的词语是什么?
4.第②自然段从哪三个方面写出恣意开发破坏生态系统的严酷情况?
5.根据所给解释,从文中选出相应的四个词语写在( )里。
①指贪求权势,财利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 )
②瞪着两眼说不出话来。 ( ) ③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 )
④故意说出惊人的话,让人听了震动和害怕。 ( )
6.“人类,也许应当从中悟出点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请选择感悟最深的一个方面写在下面。
三、课外拓展
1.古诗名句让我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很美很温柔;“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很美很有朝气;你能写出几句吗?
2.仔细读下面的三则公益广告,然后以“环保”为话题自己再创作一则。(2分)21世纪教育网
①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垃圾箱
②人间知音难觅,天涯芳草难植。
——请爱护草坪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引发了海啸,给人类造成了一次巨大的灾难。请你给受灾较重的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发一条短信,鼓励他们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四、小练笔
1.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吗?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相关链接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哲学基础
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可以说,“天人合一”的思想已全方位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家积极探讨的课题。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也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本质在于它从实践角度出发,揭示自然界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被人化的实质,使人与自然形成实践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敬畏自然
追踪强化
一、积累运用
1.闲——贤 肠——长 钙——盖 浴——欲
2.(1)反问 (2)拟人 (3)夸张 (4)反语
3.波澜壮阔的大海 涓涓的细流 高贵典雅的钻石 朴实无华的泥土
4.要使用歉语并答出原因。
5.③②①④⑥⑤
二、阅读理解
1. bīn hèng kàn lù
2.第一部分①预言恐怖 第二部分(②—③)现实严酷 第三部分(④—⑦)警钟长鸣
3.①不能互换,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明确强调灾难已造成的事实,以及仍在继续造成的情况,更突出问题的严重性。 ②恣意
4.滥砍伐,滥开采,滥繁衍
5.①贪得无厌 ②瞠目结舌 ③司空见惯 ④危言耸听
6.如:要尊重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三、课外拓展
1.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小雨很美很诗意;
“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花很美很悠扬。
2.示例:除了照片,什么都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请保护环境21世纪教育网
3.海啸无情短信含情,情系海啸灾区爱心不分国界。
四、小练笔
提示:要符合感想的特点,多写感受;抓住人、自然、生命这三个要素加以分析;要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