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清代的中央机构中设有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又派出将军、都统、大臣驻扎各地,代表朝廷处理有关军政事务;对于各民族内部的具体事务也不多加干预,允其享有相应的自治权。这一管理体制( )
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控
B.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发展
C.保证了清政府的长治久安
D.维护了边疆民族的自治
2、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
A.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增强了政府的执行能力
D.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3、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下列属于清朝加强边疆治理举措的是( )
A.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B.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
C.设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
D.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4、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并说:“九卿奏折,朕已知。尔等票签具奏。”此举( )
A.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
C.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
D.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
5、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说明了军机处( )
A.官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强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6.1793年乾隆皇帝复英王乔治三世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必要之物,是以恩加体恤。”导致乾隆形成此观点的根源是
A.清朝统治面临着内忧外患 B.封建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
C.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D.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7.下列关于明朝的民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为防御蒙古鞑靼,瓦剌入侵,明重新修筑了长城 ②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明朝设宣政院
③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 ④明朝前期,政府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对边疆管理大事集权、小事放权②设理藩院管理边疆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③康熙多次亲征平定蒙古贵族叛乱④打击沙俄入侵确定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密折”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利镇压
10.有学者说,其实我们所说的全面海禁从来没有存在过,无论是明太祖的“寸板不许下海”,还是清世祖的“片帆不许入口”。该学者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明清时期
A.海禁政策未真正落实到位 B.民间对外贸易较盛行
C.洋商在华贸易受到了限制 D.朝贡贸易未曾停止过
11.雍正年间,朝廷颁旨同意两广总督严禁海运的奏请。海运贩茶至暹罗的福州民间商人立即向闽海关衙门呈明其利益诉求,表示不愿封海。朝廷认为“暹罗(泰国)等国入贡有年……骤见禁止,势必心生疑惧”,如果停止海运,“无业穷民,转致无从约束”,裁定“仿照旧例,准其装运出洋”。上述情况表明
A.清朝从雍正开始逐步放弃海禁政策 B.清朝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
C.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成为普遍现象 D.雍正时期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12.嘉庆十一年,清仁宗下令严禁旗人演戏,并将违禁旗人严加惩罚。“图桑阿等均在本旗披甲中,辄行登台演出,甘与优伶为伍,图桑阿、乌云珠、德泰、全魁、李惠等五犯,著即照所拟,销去本身户籍,发往伊犁充当苦役。”这表明
A.清政府对内采取文化专制政策 B.清朝实行满汉文化分治政策
C.清政府意图维持满族固有文化 D.满族汉化在当时已成为主流
1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14.明清两朝同处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共同的大时代背景造成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范畴内有着众多的相似点。相似点可指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丞相制度废除 B.对外关系相对封闭
C.新的经济因素获得较快发展 D.儒学正统地位不保
15.1683年,清廷复准福建、广东,许用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出海贸易,并设满汉海税监督各一人。这一政策
A.限制了朝贡贸易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解决了满汉矛盾 D.促进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尔国(英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团结、和睦)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无论远近),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归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乙卯”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时期管理外贸的机构名称是什么,概述南宋对外贸易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的哪些问题。
17.自西周“宅兹中国”始,天下观、家国观、国家观在时代的波涛中不断涌现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有思以相洽,有义以相分,而国家之基定,争夺之祸泯焉。民之所求者,莫先于此矣。且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反是,则谓之“乱”。
——引自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中国建筑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宫殿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宏大、最受重视的建筑。中国建筑史上营建宫殿的高潮有三次,分别出现在秦朝、隋唐和明清。唐朝都城长安的大明宫是隋唐时期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大明宫明确分为外朝、内寝两大部分。外朝沿南北向轴线纵列三组宫殿,含元殿为大朝,宣政殿为日朝,紫宸殿为常朝,内廷建筑则较为自由。这种“家国一体”的建筑理念,在明清故宫以及清朝夏宫颐和园中都有充分体现。
——摘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这一观念自先秦时期奠定之后影响深远。然而,天下观在其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却不得不每每面临诸多强大对手的挑战。因此,每当此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就有了一定的边界含义。不过,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边界出现于清朝。即当清朝面临沙俄这样从未接触过的具有全新文明的强大对手挑战时,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换言之,只有在中国面临强大的对手,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
——摘引自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前言)》
(1)王国维对西周传统历史环境下“国”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仔细阅读材料一,用一句话归纳王国维眼中的周朝“所谓国家”的功能。结合所学,指出并简析体现这- -功能的制度及其这一制度对巩固西周统治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都长安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并简述大明宫“家国一-体”的建筑理念分别在故宫及颐和园建筑布局中的体现。
(3)材料三作者认为,当清朝面临强大对手挑战时,近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才最终形成。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康熙帝为例,说明当中国的“文明受阻于强敌”时,“有边无界会被消解”的具体史实及其意义。②以左宗棠为例,指出晚清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并概述晚清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与加强西北边疆管理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参考答案
A
D
D
A
D
6.C
7.D
8.A
9.B
10.D
11.B
12.C
13.B
14.B
15.B
16.(1)名称:市舶司。
影响:外贸税收丰富,是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2)反映了清王朝“天朝上国”观念;自然经济观念浓厚;以及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的封闭心态。
17.(1)功能:兼具政治和道德(或政教结合)的功能。制度:宗法制(或分封制)。意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了政治联系和社会稳定(或维护了政治秩序,利于统治集团内部和社会的稳定)。
(2)地位:世界性的大都会;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体现:故官一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内廷以后三宫为中心,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顾和园一以仁寿殿为主中心,组成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为中心,构成生活居住区。
(3)选择①一史实: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国土、抢掠百姓。经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在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意义: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选择②一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举措:任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新课导入:历史画卷
此《万国来朝图》轴由清代宫廷画家创作。画卷描绘了清乾隆时期藩属及外国使臣在新年伊始携带各种珍稀贡品,聚集太和门外等待觐见乾隆皇帝。作者以鸟瞰的角度从太和门前的两个青铜狮子画起,将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依次呈现。在大雪的银装素裹之下,整个场面层次丰富,宏伟壮观。
1.康乾盛世
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
与明朝皇帝怠政不同,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独断朝廷大政方针,以勤勉著称。他们统治期间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联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雍正
2.君主专制的加强
(1)推行奏折制度
奏折是指各级官员向皇帝直接呈送的秘密文书。清初,官员奏事,可用题本和奏本。二者区别在于题本用来上奏公事,且须加盖印章,奏本则用来上奏私事,无须盖印。乾隆时,停止使用奏本,题本成为各级官员向皇帝奏报政务的重要官方文书。无论题本还是奏本,都要经通政司、内阁层层传达才能上达皇帝,手续繁多,除影响行政效率外,还要经过多人参阅,容易泄露,各级官员因此心存顾虑,难以直言无隐,也滞碍皇帝了解重要信息。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奏折制度便应运而生。
——倪玉平《清史》
2.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特点:迅速、机密。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1)推行奏折制度
(2)设立军机处
(雍正)八年(1730),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嗣改称办理军机处……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清史稿》卷288《张廷玉传》
①设置原因:雍正期间对西北蒙古准噶尔部用兵,在养心殿附近隆宗门内设立了军需处,协助其处理军务文书,后更名军机处。
2.君主专制的加强
康熙
隆宗门内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想一想】从下图关于军机处的图片中获取什么信息
机构简单,只有几间入值房舍,内部陈舍简陋。
2.君主专制的加强
③军机处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②军机处概况: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④军机处特点: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2)设立军机处
康熙
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是个特殊的政治机构,它地处内廷,接近皇帝居住的地方,办事机密而且一切活动均在皇帝的直接授意和严密监视之下,大大方便了皇帝的控制。军机处办公无衙署,仅有值房无专官,只有差遣,具有极大的临时性。并且进入军机处的人员完全由皇帝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挑选,皇帝交给政务,军机处才有事可做,皇帝不予交办,军机处就无权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军机处的人员便绝对形不成与君权抗衡的力量,只能做皇帝的附庸工具。
2.君主专制的加强
⑤军机处设置的影响
2.君主专制的加强
(3)文字狱
清朝祖先曾经长期臣属于明朝,受官袭爵,而清廷入关之后对此不愿提及,私人著作凡有涉及必获重罪。同时,清朝统治着对士大夫眷恋明朝、尊奉南明、否定清廷正统地位的民族意识也十分疑忌,将其视为“反清复明”的思想苗头,予以严厉镇压。
①文字狱实行原因
康熙
庄廷龙修《明史》:使用明朝年号,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清的事迹。
胡中藻作诗:“一把心肠论浊清”。
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
徐骏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查嗣庭在江南主持科举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剖棺戳尸,株连72人
腰斩株族,祸及师友
凌迟处死
斩首
入狱自杀,戮尸枭示,满门抄斩
2.君主专制的加强
(3)文字狱
②文字狱内容
康熙
2.君主专制的加强
③文字狱实行影响
清朝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作品定罪,绝大多数的文字狱都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罗织罪状的。文字狱是封建社会中没有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必然产物,也是专制皇帝用以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文字狱屡见不鲜,而清朝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超过以往的朝代。
康熙
12次
17次
130多次
今之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chān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李祖陶《迈堂文集》
社会恐怖
摧残人才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
——龚自珍
禁锢思想
阻碍学术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分析文字狱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地区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阅读教材78-79页,结合清朝疆域图,完成下列表格。
二、疆域的奠定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
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定疆东北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
1689年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清朝击败蒙古准格尔部
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
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设立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金瓶
葱 岭
巴尔喀什湖
巴勒喀什池
西 伯 利 亚
外
兴
安
岭
库页岛
洋
平
太
台湾岛
钓鱼岛
赤尾屿
东沙
南 海
南
海
岭
万
里
长
沙
千
里
石
塘
将军辖区
办事大臣辖区
内蒙古盟旗
省辖区
西 藏
新 疆
乌里雅苏台
唐
努
乌
梁
海
科
布
多
黑 龙 江
吉
林
盛京
古
蒙
内
直
隶
东
山
江
苏
浙
江
福
建
广
东
广
西
云
南
四
川
贵
州
湖
南
湖
北
江
西
安
徽
河
南
山
西
陕
西
青
海
甘
肃
河
黄
黑
龙
江
长
江
中俄《尼布楚条约》
待议地区
清
京师
乌里雅苏台
伊犁
喇萨
盟旗制度
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总督—巡抚
根据地图,描绘清朝中期疆域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时间: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
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2.表现:
(1)资源危机:
(2)政治危机:
(3)贸易危机:
人口膨胀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农民起义
(白莲教起义)
闭关锁国,
落后于世界。
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严格限制但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
2.表现: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历史趣闻】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即单膝跪拜。
马戛尔尼向乾隆帝赠送了西洋礼物,后来又提出了六条便于两国通商的条件,在即将离京之际,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况尔国王僻处重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加,倍于他国……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用太平之福。”
闭关锁国政策
3、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客观原因:
(4)思想意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进行殖民扩张;
盲目自大,自认“天朝上国”。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闭关锁国政策
4、评价
(1)积极:
(2)消极:
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④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⑤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课堂检测
1、清代的中央机构中设有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又派出将军、都统、大臣驻扎各地,代表朝廷处理有关军政事务;对于各民族内部的具体事务也不多加干预,允其享有相应的自治权。这一管理体制( )
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控
B.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发展
C.保证了清政府的长治久安
D.维护了边疆民族的自治
A
解析:清代在中央有专门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同时又派出大臣驻扎各地,对于各民族内部的具体事务也不多加干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故选A项;B项的“实现了”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表述夸大了清政府边疆政策的作用,故排除;少数民族地区并未获得自治权,故排除D项。
2、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下列属于清朝加强边疆治理举措的是( )
A.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B.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
C.设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
D.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D
解析: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叛乱后在新疆地区设立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故选D项;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排除A项;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排除B项;明朝设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