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 《端午的鸭蛋》同步练习及答案
重庆观音桥中学陈南
一、狠抓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如有错误,请在括号内改正过来
(1)囊萤映雪(náng)()(2)车胤(rèn)()(3)元稹(zhěn)()
(4)红苋菜(jiàn)()(5)扎下去(zā)()(6)橱柜(chú)()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3.为句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___(A.轻轻B.淡淡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21世纪教育网
②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____是不行的。(A.大概B.也许C.肯定)
③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_____(A.也许B.大概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4.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5汪曾祺,江苏__________人,__________家。元稹,__________代诗人,和__________同时代,并称“__________”。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袁枚,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家。
6.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①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②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21世纪教育网
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7.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硝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又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8.根据语意,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9.本段都写了哪些风俗?
10.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1.文中最后一句“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有什么作用?
12.文章的题自称为“端午的鸭蛋”,选文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二)课外美文阅读
扁豆
汪曾祺
我们那一带的扁豆原来只有北京人所说的“宽扁豆”的那一种,郑板桥写过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指的当是这种扁豆。这副对子写的是尚可温饱的寒士家的景况,有钱的阔人家是不会在庭院里种菜种扁豆的。扁豆有紫花和白花的两种,紫花的较多,白花的少。郑板桥眼中的扁豆花大概是紫的。紫花扁豆结的豆角皮色亦微带紫,白花扁豆则是浅绿色的。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惟入药用,则必为“白扁豆”,两种扁豆药性可能不同。扁豆初秋即开花,旋即结角,可随时摘食。板桥所说“满架秋风”,给人的感觉是已是深秋了。画扁豆花的画家喜欢画一只纺织娘,这是一个季节的东西。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上沙沙地振羽,至有情味。北京有种红扁豆的,花是大红的,豆角则是深紫红的。这种红扁豆似没人吃,只供观赏。我觉得这种扁豆红得不正常,不如紫花、白花有韵致。
北京通常所说的扁豆,上海人叫四季豆。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现在有种的了。北京的扁豆有几种,一般的就叫扁豆,有上架的,叫“架斗”。一种叫“棍儿扁豆”,豆角如小圆棍。“棍儿扁豆”字面自相矛盾,既似棍儿,不当叫扁。有一种豆角较宽而甚嫩的,叫“闷儿豆”。我想是“眉斗”的讹读。北京人吃扁豆无非是熟凉拌,炒,或闷。“闷扁豆面”挺不错。扁豆闷熟,加水,面条下在上面,面熟,将扁豆翻到上面来,再稍闷,即得。扁豆不管怎么做,总宜加蒜。
我在泰山顶上一个招待所里吃过一盘炒棍儿扁豆,非常嫩。平生所吃扁豆,此为第一。能在泰山顶上吃到,尤为难得。
13.文章引用郑板桥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14.本文从扁豆的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扁豆的?
15.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作用?21世纪教育网
1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7.本文是借扁豆抒_________情怀。
参考答案
一、狠抓基础
1.(2)yìn (4)xiàn (5)zhā
2.①“明”改“名”②“藉”改“籍”③“或”改“和”④“皇”改“隍”
3.①B ②A ③C
4.D(应为“技巧”)
5.高邮作唐白居易元白除却巫山不是云清诗论
6.①把“不好”去掉。②把“培养”去掉。③把“使”去掉或把“通过看”去掉。④“通过并讨论”改为“讨论并通过”。
7.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惊叹不已
旋律优美的音乐听之动容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8.不是而是
9.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风俗。
10.详写的是最后两种即“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略写的是“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略写是因为“和外地一样”,所以简略地介绍一下;详写是因为“不知别处有不”,因此介绍地稍详细一些。
11.表示他家属于“多数人家”,家境不算窘迫,因此每逢端午所吃的“十二红”中的这三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下文做好铺垫。
12.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又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最后水到渠成地转写 “端午的鸭蛋”。看似没有关系,实则为下文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渲染出了“端午”的气氛。这也体现了作者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二)课外美文阅读21世纪教育网
13.借郑板桥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扁豆的喜爱之情。
14.从扁豆的形、实、药用、食用、种类等方面来写的。
15.这句话借用纺织娘来写扁豆的诗情画意。
16.一方面从扁豆的食用方面,介绍自己曾经难忘的一次吃扁豆的经历;一方面从扁豆的生长环境,来暗示扁豆也有生长在不普通的地域的。
17.淡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