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二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导读】
在学习本专题时,应首先理清线索,掌握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发展的阶段性,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同时,要学会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归纳并总结民族工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认识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虽然遭受到各种压迫,但毕竟在夹缝中逐渐发展起来。在复习时,还要注意掌握各种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形成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的直观认识。
仔细阅读教材29页专题二导语,并回答问题:
1、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遭破坏,开始出现新的经济成分主要是由于 。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标志是 。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 。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5、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又有 的发展。
6、国民党统治后期,由于
,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业企业破产倒闭。
第一节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
初创时期的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的原因;
【课前导学】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概念:自然经济解体指:
(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分解;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过程:
①鸦片战争前夕自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分解:在中国古代 与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了某种程度的 , 有所发展,但是在农村中“ ”的自然经
济并没有多大变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 为首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不少中国土货滞销,中国 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 解体。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 ,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
,同时有获得了 和 等权利,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中国的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从19世纪 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 加快。
2.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
①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的入侵,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它削弱了 的基础,破坏了 手工业,也沉重地打击了
手工业。
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使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 的影响。
③新的社会力量出现: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 和
商人 出现,贸易中心由 转移到 。
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和
,促进了 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一)条件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 和 企业,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教材31页,完成相关问题:洋务运动的诱导(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补充)
(1)背景:
(2)目的:
(3)概况: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前期 “ ”口号 创办 工业 主要企业 、 等;
后期 “ ”口号 兴办民用工业 主要企业 、 、
、 。创办的形式主要有 、 、 等。
(4)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5)积极影响:
A.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发展;
C.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D.中国军事与外交近代化起步。
总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实际上是经济的工业化)第一步。
3、外商企业的刺激
(二)途径
一种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种是一部分中小 、 、 、 、华侨等投资于 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 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 企业。(近代企业中的“近代”的是指)
(三)概况
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 、 、 等沿海地区出现;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工矿企业不断增多,资本投资额不断增加,主要分布在 部门。
2、代表企业: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 , 在广东南海创办
缫丝厂等。
3、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业、 业、 业、 业、造纸与印刷、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四)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同时又对两者都存在着依赖。
“后天畸形”:分布不均衡:一般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行业不全面:一般是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小。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并增加 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和 市场,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
(2)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3)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经 等人呼吁“ ”“ ”成为社会思潮。
2.表现
(1)从甲午战争到 ,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2)张謇在南通创办的 是其著名代表。
3.意义: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
【视野拓展】 近代化史观(近代化范式)
近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等。(简单地说:近代化史观就是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问题思考】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解体的速度快一些,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较慢。
(3)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2.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引起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中国出口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但其阻碍作用是主要的。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潮流;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为中国经济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封建大地上栽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幼苗,在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4)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外交是我国外交领域划时代的变革,对于开展近代化事业产生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近代外交意识和近代化精神;派遣第一批驻外使节,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5)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通过海陆军改革,清军战斗力有所加强,对外国的侵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6)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1)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2)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最早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和外商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4)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巩固练习】
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3.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巩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
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5. 由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初创时的性质是
A.手工工场 B.近代企业 C.洋务企业 D.合资企业
6.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
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7.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约,悦服众商".采
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
8.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下列哪些势力的压迫? ( )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势力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9.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前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D.一战以后
1—5 6—10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 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
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课前导学】
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出现原因
(1)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 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1915年因反对“ ”而掀起的抵制日货、
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展概况
(1)从1912~1919年,新增厂矿和资本发展的速度和 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其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 向 发展,天津、 、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主要特点
(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 方面, 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 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 ”,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广大群众抵制 、提倡 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3)法币改革的促进作用。A、币制改革:目的: 时间:
内容:
。
影响:这次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 ,稳定 ,促进 ,刺激生产复苏起了一定的作用。
2.发展表现:从1935-----1936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年后,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发展曲折艰难的原因
民族资本遭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就官僚资本而言,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他们凭借 ,通过四大银行,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使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的破坏。
表现:(1)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洗劫和破坏了中国民族企业,特别是 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2)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 、 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国民政府的恶性
政策也使民族资本遭到致命打击。
②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利用《 》等不平等条约大肆对华输出资本,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外贸的 难以获得外汇购买原料。
③ 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④繁重的 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问题思考】1.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2.如何评价国民政府前期经济政策产生的效果?
(1)积极方面:法币政策的实行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全国货币统一,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国有,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增加货币流通量,使物价回升,刺激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发展。
(2)消极方面: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
3.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萎缩的?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沦陷区”实行“以战养战”的方针,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最大限度地榨取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人力、物力,保证侵略战争的进行。
(2)在国民党统治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垄断了国统区的对内对外贸易,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第三节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课标要求】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从历史史实中得出中国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历史命运。
难点:“以图阅史”的能力,“古为今用”的能力,
【课前导学】
本节内容要清楚地表述两点:一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的史实;二是总结其中的规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就象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充满了艰辛坎坷。
一、在夹缝中求生存
1.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 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 和 的压迫与剥削。
2.表现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剥削和压迫。
①民族工业兴起时,外国侵略者曾采用限制中国 进口 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民族工业兴起后,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通过控制中国的 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民族工业在 和 方面受到巨大压力。
③帝国主义的 ,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④抗战胜利后, 货充斥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几乎所有的民族工业产品都受到排挤和打击。
(2)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A、晚清政府的压迫:
B、国民政府的阻碍:
C、国民政府和和官僚资本还以 、 、 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工业。
二、在斗争中求发展
1.原因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的压迫,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它的生存,把它推向艰难的境地。
(2)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
力量。
2.方式: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各种 ,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对 、 和官僚 的斗争。
3.重大事件 (1)反对帝国主义
A、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
B、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 ;
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 抗战;
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2)反封建主义:辛亥革命等 (3)反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4.认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其斗争具有妥协性。
【问题思考】
1.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说明了什么?
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但在三座大山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就无法发展,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有哪三种?
(1)由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没有付诸实践,只是作为思想史上的资料被保存下来。
(2)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百日维新”,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
(3)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扑,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之东流。
【巩固练习】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2.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B、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D、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3.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 清政府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 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 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 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
5.帝国主义列强最直接摧残破坏中国民族工业的手段是()
A. 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B. 控制中国海关 C. 发动侵略战争 D. 进行商品输出
6.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充斥中国市场各个角落的是()
A、日本货 B、美国货 C、 法国货 D、 英国货
7.近代史上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 B.本国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上海总商会的成立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统计资料选编》
材料二 欧战期间,日本人在山东及津沪等地,增设的厂矿甚多,青岛德人之工厂为日人所占有。单就青岛及山东之日人工厂而论,为数已139家,资本皆积雄厚。
——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说明了什么情况?造成材料三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消长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发展高潮,厂矿增多,投资增加,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阶级基础。
(2)说明日本趁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扩大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增加了对我国的资本输出。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只是短暂的时期,犹如昙花一现。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能得到发展,反之便迅速萧条。这表明,帝国主义的侵略,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河北省高碑店一中历史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