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4 20:0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版 必修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概要】
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繁荣掩盖了潜伏的危机,助长了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最终导致了 1929—1933 年大危机。这次危机从 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政治和国际关系也面临严重危机。这次大危机是生产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也
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危机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
为摆脱危机,寻求出路,各国统治阶级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减缓和摆脱危机的做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缓和了经济危机、调整了阶级关系,而且还通过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方式,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由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二战后半个世纪内,美国历届政府尽管在不同经济理论指导下采取和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但均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国家干预”,以此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从这一点上可以反映新政在美国的继承和发展。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中进行的改革各具特色。无论是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建立都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
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外, 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齐全、比较成熟的体制和做法,而且,调节的范围已扩展至经济与社会的各个领域。要深刻揭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改革的实质, 从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或机制并推动资本主义新的发展,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固有的基本矛盾。
阅读专题导语(P109)部分,思考回答:
1.1929—1933年大危机前,美国采取的 政策。
2.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摆脱了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
3.二战后,美国发展成为 的国家。
4.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新的对策,使美国成为第一个走出“ ”困境的国家。
5.西欧国家以及日本都强化了 ,在不同程度上依靠
,促进经济复兴和持续增长。
第一节 “自由放任”的美国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
难点: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
【课前导学】
一、危机前的美国——“柯立芝繁荣” (阅读110页知识链接)
一战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的 和生产资料 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 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的贫富悬殊。
(3)其他原因:
①诱发因素:股票投机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0世纪20年代美国狂热的股票投机行为、过度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②政策因素: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 ”政策加剧了各种矛盾。
2.爆发
1929年10月,以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 国首先爆发,随即形成了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
【问题探究】 1929年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原因?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来势猛、破坏性强、影响深远。
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水平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业遭到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 人数激增,为了维持 ,大量产品被销毁,许多人死于饥饿。
5.影响:
1)破坏社会 和浪费 ;
2)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3)使 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 陷入混乱, 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会如何来解决呢?
(提示:可以结合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来分析)
三、杯水车薪————美国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胡佛政府上台:繁荣与隐患并存;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时,正值 的顶峰。
2.指导思想
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 功能,继续奉行 主义,反对 干预经济。
3.具体措施
(1)拒绝稳定 的建议,否定国会的 ;要求工商界和
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 和投资,稳定 和 ;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 。
(2)1930年,大幅度提高 。结果导致其他国家纷纷高筑 ,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3)1932年,为赢得连任,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 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并允许向各州 ;二是签署 与 ,
扩大 项目等措施,但依然实行 政策,反对 进行救济。
3.结果:不仅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阅读教材113---114页)
【问题探究】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1)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
5)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问题思考】
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波动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这样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2.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有何启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国际关系的协调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各国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危机一旦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3) 国家和政府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
4)经济危机具有两重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出资本主义大危机的演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5)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巩固练习】
1.“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是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流行说法。对当时这一说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美国人民购买力的增强 B.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C.反映了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2.下表为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导致表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的影响 B.帝国主义分赃不均
C.经济危机的打击 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3.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4.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 000万以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这体现了经济危机的特征是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破坏性大 D.来势缓慢
5.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6.下列对下图所示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边缘
B.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大量失业
C.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
D.世界各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
7.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全世界。
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 B、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的矛盾 D、无限制的股票投机
9.阅读下列材料
1929年10月24日,有人忽然卖掉手中被高估的股票,惊惶和疯狂的抛售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天之内,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家企业破产, 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1)1922—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为什么1929年会突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8分)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经济危机有何特点?(6分)
(3)这次大危机给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4分)
1—5 6—8
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实干家罗斯福 、“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美文导学】
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坚持了一百多年的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空前的繁荣,那么它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胡佛政府的期待落空了,大萧条还在一天天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
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一些看不到出路的人甚至从纽约刚刚建成的华盛顿桥上跳了下去。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发表的演讲是为了激励整个国家,表达他对人们的信心,同时也让人们对他抱有信心,并相信他的判断。在那次演讲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他告诉美国人民要抛弃恐惧,齐心协力帮助国家走出大萧条。
【课前导学】
一、新政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 爆发,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2.胡佛政府采取“ ”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历史纵横】
“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政策。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生活;征服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3.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 ”为纲领,赢得美国人民拥护,当选为总统。 果断地放弃了 政策。
4.反危机的努力:
①鼓励人们恢复 ,克服
②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 ”,打造的 纲领。
③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的 实验
④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 和 ,支持他改革 机制。
⑤罗斯福用“ ”的形式向人民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
二、新政的实施
1.手段和目的:通过 经济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2.概况
新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年3月到 年初,主要采取 ,结束 、稳定 。第二阶段从 年到 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3.主要内容
(1)整顿 ,克服 。实施《 》,成立 银行,使银行与 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 。
(2)恢复 。实施《 法》和《 》: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政府用 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复苏。《全国工业复兴法》以恢复 为目标,将生产的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 ;并由 、调节 和
,为企业复兴创造了良好条件。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 》,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 (如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 》和《公平劳动标准法》,这既是美国 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 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 》,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它既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4.特点:国家对 干预。
5.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 调整。
6.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 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视野拓展】 蓝 鹰 运 动
NRA代指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国家复兴管理局)
WE DO OUR PART译为:我们都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和责任。
标志的中间部分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其中蓝鹰的右爪抓
着齿轮,左爪踩着闪电。“齿轮”象征工业,表明工业是当前工作
的重中之重,而“闪电”则喻指蓝鹰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无往不胜的
威力,同时也暗示了当时“雷电交加”的社会环境,蓝鹰的左翅下的
是U.S代指美国,中间部分可以理解为:在蓝鹰的保护下,美国定能
重振工业,摆脱危机。正是有了蓝鹰这面旗帜的号召,点燃了美国人
民的信心,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灾难,
眼泪、躲避和转嫁危机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满怀信心,才能共渡难关。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三、渡过难关——新政的成效
1.基本恢复:
1) (时间)基本结束,
2)表现:
①1936年底, 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② 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波折与恢复: 年,再次恶化。
调整措施:果断恢复 ,增加 ,扩大 ,
推出新的 。
3.彻底摆脱危机: (时间 )
1)原因:① 获得迅速发展;② 的刺激经济出现战时繁荣。③政府由 转向 ,农业产量大幅增长。
2)表现:
①国民生产总值激增, 大幅增长, 现象基本消失。
②结 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 国,美国经济进入新的 阶段。
【问题阐释】
1.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
积极作用:
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3)在很多方面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如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
局限性: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新政为什么成功?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要求改变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经济基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3)政治传统: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他国经验: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 6)群众态度: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7)个人素质: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3.对新政“新”的认识:
1)新的理论: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的起点。
4.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服务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标志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学习延伸】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多年来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的学者指出,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另一些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不应过分赞扬。
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就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巩固练习】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A.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C.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4.同学们在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时,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蓝鹰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法西斯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作一份贡献
C.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D.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5.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6.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1—5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 1、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难点: 1、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等经济理论。
2、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阅读课本120页“课前提示”,回答问题:
1.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 时期。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期。随着 的提高,美国形成了 。
2.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继承 的传统,以 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使经济 。
3.20世纪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 ”现象, 失灵; 政府采用 和 的理论,使经济走出 ,克林顿
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 ,迎来“ ”时代。
4. 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之处是 。
【美文导读】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美国在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课前导学】
一、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1)为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创了 的新模式。
(2)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 统管经济,并 了大批企业,其 和 职能深入到主要经济部门。(战争期间,一切要为战争服务,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 的巩固和发展。
(3) 二战结束时,美国 在国民财富中所占比重上升,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 。
2.表现
(1)政府运用 和 手段刺激 和 ,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 产品,维持 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 和 ,推行 政策。
【历史纵横】 “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 福利国家” 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3.特点:
(1)美国 雄厚,建立 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不像西欧国家那样尖锐。
(2)政府 经济不是实行 化,而是依靠增加 和大量军事订
货,实行 来刺激生产与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推动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4.实质:仍然是典型的 制。
3.作用:伴随政府对经济的 和 ,迅速完成从 经济向 经济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 ”。
【历史纵横】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 年,他曾到华盛顿,
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 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出版。 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 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
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
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1.战后美国的充分就业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20世纪60年代)
(1)理论基础:按照 经济理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 。
(2)实施:
① 和 政府注重以 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② 和 政府分别提出“ ”和“ ”施政纲领,把大规模 作为经常性的政策,以 ,促进 和减少 。
(3)成效:促进了美国经济的 ,稳定了 ;
(4)问题:造成巨大的 、 和严重的 。
2.里根政府以 学派和 学派理论为指导的经济政策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受 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 和 并存
的困境。
② 、 和 政府交替使用 政策和 政策,收效甚微,表明 失灵。
(2)措施:用大规模削减 和 来抑制 ;用大规模
和加大 来医治 。
(3)成效:使美国经济 , 和 得到缓解。
(4)问题:造成了 、 、 和 并存的局面。
3.克林顿政府“ , ”的经济政策
(1)宗旨:既反对完全的 ,又反对 。把 、
、 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2)措施
①通过缩减 、裁减 、适当 、 等措施解决
问题。
②通过加大政府对 设施、 、教育、 和 的投资,创造 机会,解决 问题。
③扶持 产业,通过增加 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成效:使美国进入一个“ ”时代,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创下了美国 的奇迹。
(4)问题:美国 并未因此改变,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富裕与 、竞争与
并存的 社会。
【视野拓展】 “新经济” 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三、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
(1)二战后,英国政府信奉 ,实施 政策,主张国家不采用
的方式,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 ,形成一种 经济。
(2)1979年,在 执政以后,放弃 ,改行 政策。
(3)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过多地 向经济 转变, 比重下降,得到加强 ; 下降,增大 ;
减弱, 加强。这种“ ”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学思之窗】 20 世纪 80 年代,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思考: ◎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你怎样理解“梯子” 安全网”的说法
思路引领:“福利国家”的作用 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 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 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2.法国
(1) 模式的形成
①特征: 与 相结合, 与 共存。
②形成:1946年,法国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 、经济计划化和建设
的发展方针。
③影响: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 的国家,法国的政府
模式使经济保持了 发展。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经济 的影响,法国开始了 浪潮。
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特征:介于 与 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 作用;政府建立完善的 制度,保障人民 的基本生活。
(2)建立:1949年上台的 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 经济,建立了“ 经济”。
(3)内容:限制 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 政策和 政策;
用 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影响: 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 ”。
4.日本
(1)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①二战后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 ”,对国民经济进行 。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形成政府 经济,其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 。
(2)作用:使日本经济出现了 发展,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大国。
5.特点: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国家 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2) 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70年代以来,在解决“ ”问题过程中新的经济发展和 逐渐产生。
【巩固练习】
1.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 +”为顺差,“ -”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 15.9 —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 5.8 — 17.8
上述表格准确反映了: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急速衰退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 20世纪 50-60年代,欧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④ 20世纪 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二战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B.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危机时代已经过去
C.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了有效干预,使资本主义体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生产力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解了供需矛盾
3.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 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 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
A.继续政府干预 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 C.吸引投资 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
4.对 20世纪 90年代世界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结束“滞胀”
②知识经济开始在美国形成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大社会福利规模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社会保障政策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展农业生产
6.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一书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的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
A.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D.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A.美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8.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9.下图是《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指标占同期世界总量的比率》。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货币学派经济思想的影响
B.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经济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达
D.“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
1—5 _ _ _ _ _ 6—9 _ _ _ _
河北省高碑店一中历史教研组
班 级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成 绩 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