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同底数幂的乘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相乘的概念。
2、掌握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
3、经历探究同底数幂相乘法则的过程,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思考:式子103,a5各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乘方的意义
103=10×10×10, 3个10相乘
a5=a×a×a×a×a, 5个a相乘
2、口答:指出下列各式子的底数和指数,并计算其结果。
3、合并同类项
二、尝试探讨,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很多:1) ……
2) ……
由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可知:
关键是,
老师不给出明确答案,进一步探索。
2、观察:下列四小题中的两个幂有什么共同之处?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同底数幂的乘法”(板书)
3、试一试,计算上面四题。
学生板书计算过程,老师点评,注意提示每一步的依据。
4、观察上题从左到右的变化,猜想:(m,n都是正整数)
你能说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吗?学生讨论。
m个 n个
m+n个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吗?(同桌讨论)
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_____不变,_____相加。
am an ap=am+n+p(m,n,p都是正整数)
6、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学生口答
7、计算:
注意运算符号和相应的运算性质
三、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1、你有什么收获?
2、在做同底数幂相乘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
1、口答:
2、判断题:
下面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a4 a4 = 2a4
[通过判断题的练习,评析错误原因,并加以纠正,能起到提前预防错误发生的作用]
3、填空:
(1)若am=a3 a4,则m=____
(2)若x4 xm=x6,则m=____
(3)若x x2 x3 x4 x5=xm,
则m=____
(4) a3 a2 ( )=a11
[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同底数幂相乘性质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对这种类型的计算更熟练。]
五、回家作业:
完成练习册9.7。
教后记:
掌握较好。
9.7同底数幂的乘法(2)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快速计算。
2.能运用公式熟练地进行计算。
3.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底数幂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2、(口答)计算:
3、下面计算对不对 不对的原因是什么 应怎样改正
(1)b5·b5=2b5.
错,这是同底数幂的乘法,不是整式加法,结果为b10。
(2)b5+b5=b10?
错,这是整式的加法,应合并同类项,不是同底数幂乘法,结果为2b5。
(3)x5·x5=2x10?
错,同底数幂相乘时,系数不能相加。?
(4)x5·x5=x25?
错,同底数幂相乘,指数相加,不是相乘.?
(5)c·c3=c3?
错,c的指数为1,不能忽略?
(6)m+m3=m4?
错,不是同底数幂的乘法,不以运用这个法则?
4、计算:
5、指出下列各幂的底数各是几?并说出其结果是正的还是负的?
;;;;
;;;
6、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正负号:
;;
;.
从上述练习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二、尝试探讨,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
; ;;
;;.
学生可先完成1-4小题,5-6教师边讲边做;
提示学生每做一题想一想它们是不是同底数幂相乘,若不是该怎么处理?
2、计算:
;
解:或
3、试一试,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正负号:
;;
;.
学生口答并小结规律。
4、把下列各式化成的形式:
;;
;;
;。
先由学生观察、讨论解题的方法,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强调指出;底数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用不相同的代数式做底数的幂相乘,如果底数通过适当整理,可以化为底数,我们仍能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1、你有什么收获?
2、在做同底数幂相乘时要注意些什么?
(1)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
(2)-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
(3)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
四、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
1?计算:
(1)-b3·b3; (2)-a·(-a)3; (3)(-a)3·(-a)3·(-a);
(4)(-x)·x2·(-x)4; (5)(-y)·(-y)2·(-y)3·(-y)4?
2?计算:
(1)an·a; (2)xn·xn-1; (3)xn+1·xn-1; (4)ym·ym+1·y
3?计算:
(1)(p+q)m·(p+q)n;(2)(a-b)3(b-a)2?(3)(t-s)·(s-t)n·(s-t)m-1
五、回家作业:
继续完成练习册9.7。
教后记:
强调指出;底数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用不相同的代数式做底数的幂相乘,如果底数通过适当整理,可以化为底数,我们仍能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
9.8幂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
2、掌握幂的乘方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3、经历探究幂乘方法则的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
幂的乘方、同底数幂、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 计算:
(1)×(2)(-2)×2 (3)2×(-2)
(4)(-b)*(-b) ( 5 )a*(-a) (6) -a*(-a)
2 把下列各式写成(a+b)或(a-b)的形式:
(1) (2)
(3) (4)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 指出下列各幂的底数和指数:
在上列各式中我们若把2看成一个整体,那么
的底数是2,指数是4,它就是2的3次幂的4次方;
的底数是_,指数是___,它就是___
的底数是_,指数是___,它就是___
;;称之为幂的乘方。
第一次接触幂的乘方的形式,可由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第一小题详细解释并板书,学生在回答后两题时可进行模仿。
试一试 请计算;;
提醒学生可以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性质。得
(1)=------------------------------
=
(2)=------------------------------
=
(3)=------------------------------
=
让学生观察(1)=;(2)=;(3)=三小题左右两边的变化规律回答下列各题的结果
;;;。
由特殊的几题进行猜想,如果m、n都是正整数,那么
=___
你能说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吗?
请学生用语言叙述幂的乘方的性质:
幂的乘方,___不变,指数__。
例1 计算:
(1); (2); (3)[]; (4)[]
解:(1)==。
(2)==。
(3)[]===729.
(4 ) []==
第一题由老师边叙述法则边板书,后三题可由学生尝试,分析学生发生的错误
例2 计算;
(1)+; (2);
(3) (4)+
解:(1)+
=+
=
(2)
=
=
(3)
=
=
(4)+
= +
可以完成前两题,在计算过程中,提醒学生进行的运算类型,选用法则,千万不能混淆。
例3把下列各式写成或的形式:
(1) (2)[]
解:(1)=
(2)[]=[]=)[]=
三、小结反馈、深化理解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 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1)在计算中要看清所进行的计算,不能用错法则
(2)要看清综合运算中包含的各种运算,遵循“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做括号”
……?
四、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
1计算(口答)
(1) (2) (3)
(4) (5) (6)
2 计算
(1) (2) (3)
(4) (5) (6) +
(7)() (8)
3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填上“=”或“≠”号:
(1)_______ (2)________
(3) _________ (4)________
4填空;(其中m n表示正整数)
= (根据___________)
= (根据___________)
=
五、回家作业:
完成练习册9.8。
教后记:
所学内容混合运算,问题就有不少,学生混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和合并同类项,所以需要多做多练,多强化。
9.9 积的乘方(1)
教学目标
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
会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当运算中有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等多种运算时容易发生错误。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问题:你能心算出吗?
[板书课题] §9.9 积的乘方
概念分析
1、实例1 已知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是2a,求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出示投影)——请一位学生口述回答。
解:体积===(根据乘方的意义)=(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答:立方体的体积是。
由实例1得到等式=。
阐明:何为积的乘方?——从底数的运算关系入手——底数2a中,2与a的运算关系是乘法。
提问:由等式=,你能发现积的乘方的结果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2与a都进行了3次方。
师:对。2与a的积进行3次方就等于2的3次方与a的3次方的积。
实例2 计算——推广到积里的因式是抽象的字母的情况。
解:==。
指明:字母可表示数、单项式或多项式。
2、继续推广到指数为n(n为正整数)时的情况,即推导积的乘方法则:=。
如果n是正整数,那么
===。
师:这个公式表明的就是积的乘方法则。
请一位学生用数学语言口述此公式: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研讨:
师:当3个或3个以上因式乘方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即=。
生:有。
师:对。而且推导过程是一样的。(推导省略)
师:这说明积里有3个因式时,积的乘方法则仍然成立。那么,积里有3个以上因式时法则也成立吗?
生:也成立。
师:积的乘方法则对积里的因式的个数没有限制。
给出一反例来强调积的乘方法则中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对吗?
生:不对,因为3也进行3次方。
例题讲解
【例1】
计算:①;②;③;④;⑤
解:①=;
②=;
③==;
④==;
⑤===
对⑤题,说明对第一个因式进行符号变换,还是对第二个因式进行符号变换都是可行的。
强调:①对于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应给它添上括号。
②
【例2】
计算:①;
②
分析: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如何?
生: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课堂小结
1、运用积的乘方法则时,先要弄清积是由哪些因式构成,然后每个因式再乘方,并注意公式可逆用;
2、一个式子中包含多种运算时,应区别对待,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相乘;
3、要注意积的乘方只适用于底数是积的形式,防止出现的错误,当底数的积的形式中含有“-”号时,可将“-”号看成“- 1”作为一个因式,避免漏乘。
回家作业
练习册§9.9 积的乘方
9.9积的乘方(2)
教学目标
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熟练应用这一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通过推导积的乘方的法则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难点: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幂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通过完成一组练习,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填空:
(1) (2)
(3) (4)
学生活动:4个学生说出答案,同桌同学给予判断.
【说明】通过完成本练习,进一步巩固、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同时也为顺利完成本节例1与例2做个铺垫.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算式:
……幂的意义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以上方法,完成下列填空:
我们知道表示n个a相乘,那么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这又根据什么呢?(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也就是
请同学们回答、的结果怎样?那么(n是正整数)如何计算呢?
;____________个
运用了________律和________律
________个________个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
(n 是正整数)
刚才我们计算的、 是什么运算?(答:乘方运算)什么的乘方?(积的乘方)
通过刚才的推导,我们已经得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把它概括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要求同桌相互交流,互相纠正补充.达成一致后,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说明】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训练了他们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 是正整数)
提出问题:这个性质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适用吗?如
学生活动:在运算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 是正整数)
三、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例1计算:
(1) (2)
(3) (4)
学生活动:每一题目均由学生说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1)
(2)
(3)
(4)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① ②
③ ④
学生活动:第(1)题由4个学生口答,同桌或其他学生给予判断.第(2)题由学生回答。
四、综合尝试,巩固知识
例2 计算:
(1)
(2)
(3)
解: (1)
(2)
(3)
教师板演(1)学生板演(2)(3)
学生已具备综合运用性质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解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刻.
五、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练习二
计算:
(1)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两个学生板演.
六、简便计算,培养能力
练习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学生活动:小组研究,讨论得出结果,然后由小组代表说出答案.
七、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
学生活动: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或注意问题等等.
八、回家作业
完成练习册习题9.9。
9.10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渗透 “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回忆: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同底数幂乘法法则
二、设计情境,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单项式和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给出课题)
想一想:
如何求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尝试回答。
S=2a·5a
你能求出答案吗?
三、合作探究、归纳法则
在上述算式中 ①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a·5a =(2·a)·(5·a)
②根据乘法交换律
2a·5a =2·5·a·a
③根据乘法结合律
2a·5a =(2·5)·(a·a)
④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a·5a =10a2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x2y·3xy2的计算步骤
2x2y·3xy2
=2·3·x2·x·y·y2
=(2·3)·(x2·x)·(y·y2)
=6x3y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因式,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也作为积的因式。
运算步骤是:
①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②同底数幂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四、尝试练习,逐步掌握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 4a2x2·(-3a3bx);(3) (-5a2b3)·(-3a); (4)(4×105)·(5×106)·(3×104).
(1) 4n2·5n3
=(4·5)·(n2·n3)
=20n5;
(教师规范板书)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3) (-5a2b3)·(-3a)
=[(-5)·(-3)]·(a2·a)·b3
=15a3b3;
(4) (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问这样的答案行吗?
=6·1016.
(学生板书,并请同学讲解)
例2 计算以下各题:
(3)(-5amb)·(-2b2);(4)(-3ab)(-a2c)·6ab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面批,及时反馈,关注学困生)
例3计算以下各题:
(1) (2)
五、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师生共同小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实质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六、巩固提高 、熟练掌握
课本P27练习9.10(1)
七、回家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后感:
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影响后面的学习,为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9.10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2)
教学目标:
1、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会运用以上法则熟练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3、通过与有理数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类比,加深对这些法则的理解。
4、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结果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复习乘法分配律:m(a+b+c)=ma+mb+mc
什么叫多项式、多项式 的项和各项系数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二、设计情境,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学习整式的乘法中的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给出课题)
想一想:
如何求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尝试回答。
S=5a·(5a+3 b)
你能求出答案吗?
三、合作探究、归纳法则
在上述算式中 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吗?
5a·(5a+3b) =5a·5a+5a·3b
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
5a·(5a+3b) =25a2+15ab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3x·(ax2-2x)的计算步骤
-3x·(ax2-2x)
=(-3·x)·(ax2)+(-3·x)·(-2x)
=-3ax3+6x2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四、尝试练习,逐步掌握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2ab·(3a2b-2ab2)
(2)
(1) 2ab·(3a2b-2ab2)
=2ab·3a2b-2ab·2ab2(乘法分配律)
=6a3b2-4a2b3(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教师规范板书)
(2)
=
=
(学生板书,并请同学讲解)
例2 计算以下各题:
(1)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面批,及时反馈,关注学困生)
例3化简:
(化简时直接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注意正确表达,做完乘法后,要合并同类项).
(1) 2ab·(3a2b-2ab2)
=2ab·3a2b-2ab·2ab2)
=6a3b2-4a2b3;
(教师规范板书)
(2)
=
=
(学生板书,并请同学讲解)
例2 计算以下各题:
(1)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面批,及时反馈,关注学困生)
例3化简:
化简时直接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注意正确表达,做完乘法后,要合并同类项.
五、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师生共同小结: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2、①用单项式遍乘多项式的各项,不要漏乘,②要注意符号;
3、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实质是乘法的分配律与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和.
六、巩固提高 、熟练掌握
课本P28练习9.10(2)
七、回家作业:
完成练习册
教后感: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主要是将它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首先应适当复习并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方法,再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后的符号问题。
9.10(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推导。
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的计算。
3.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的推导. 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二、设计情境,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学习整式的乘法中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给出课题)
想一想:
如何求图中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尝试回答。
S=(2c+4d)·(5a+3b)
三、合作探究、归纳法则
如何计算S=(2c+4d)·(5a+3b)?(学生讨论回答)
根据图形可知: S=10ac +6cb+20ad+12bd
所以(2c+4d)·(5a+3b)=10ac +6cb+20ad+12bd
因为(2c+4d)与(5a+3b)是多项式,所以(2c+4d)·(5a+3b)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a+b)·(m+n)的计算步骤
(a+b)·(m+n)=am+an+bm+bn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如果a、b、m、n看成单项式,所处位置分别是1、2、1、2,则(a+b)与(m+n)相乘时顺序是11、12、21、22,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尝试练习,逐步掌握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a+3)·(b+5);(2)(3x-y)(2x+3y); (3)(a-b)(a+b);(4)(a-b)(a2+ab+b2)
(1) (a+3)·(b+5)
=ab+5a+3b+15;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 (3x-y)(2x+3y)
=6x2+9xy-2xy-3y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6x2+7xy-3y2(合并同类项)
(教师规范板书)
(3)(a-b)(a+b)
=a2+ab-ab-b2
= a2-b2
(4)(a-b)(a2+ab+b2)
=a3+a2b+ab2-a2b-ab2-b3
= a3 -b3
(学生板书,并请同学讲解)
例2 计算以下各题:
(1)(3x-2)(2x-3)(x+2);(2)(a-b)(a+b)(a2+b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面批,及时反馈,关注学困生)
例3计算:(1) ;(2); (3)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则,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同时对乘法公式先有一个模糊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1.叙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学生谈这节课的学习体会。
5a
2a
5a
3b
5a
4d
2c
3b
5a
20ad
10ac
12bd
6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