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登 高
——杜甫
制作人:语文佳
预习任务:
1.熟读诗歌
2.读懂诗歌
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 )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万里( )悲秋常作客( ),百年( )多病独登台。艰难( )苦( )恨繁霜鬓( ),潦倒( )新停( )浊酒杯。
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
4.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2)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 4)西南漂泊时期(49-59岁)
风急天高猿啸(猿猴啼叫)哀,
渚(水中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
无边落木(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下,
不尽长江滚滚(形容江水汹涌流动)来。
万里(远离故乡)悲秋常作客(客居异乡),
百年(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自己生活多坚,国家多难)苦(极,副词)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新停(刚刚停止)浊酒杯。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经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律诗的相关知识。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导入
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历史悠久。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歌中的登高
二、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2.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
4.西南漂泊时期(49-59岁)
1.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玄宗开元十九年(731),19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天宝三年( 744)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后又游历梁、宋、东鲁等地。此时的杜甫壮志凌云,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望岳》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2.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早上敲打富贵人家(曾经以朋友身份相交的王侯权贵)的大门,黄昏才见到肥壮骏马飞奔带起的尘土(权贵归来) ,谁知道,他却只拿出残羹冷炙来国“招待”,原来寒士(亦或是落魄的读书人,或是遭贬谪的官员)的命运处处都是悲辛。]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位。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被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言宰相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4.西南漂泊时期(49~ 59岁)
随着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到成都定居浣花溪畔,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曾在四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严武死后,他再度漂泊,在夔州居住两年,继而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湘江舟上。
这时期,代表作有《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等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
另一说: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战不断,外有吐蕃的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皇帝出逃。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的去世,郁闷像一团乌云一样压在心头。为排遣烦恼苦闷,作者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悲哀。此时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作者嘹望:诗人笔下的杜甫
现代著名学者冯至撰写过《杜甫传》,他对杜甫的研究、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而他本身又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下面这首诗选自《十四行集》,是对杜甫人生的高度概括与评价。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你常常想到死填河壑,/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健儿的死伤,/天边有明星的陨落,/万四马随着浮云消没……/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烁发光,/像一件圣者的烂衣裳,1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三、背景资料
《登高》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的重阳节。当时杜甫漂泊西南,流寓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漂泊于西南天地间。
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不禁心潮澎湃。为了抒发心中深沉的感情,杜甫写下了这首诗。
诗言志,诗人们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达情志,写景是外在的手段,而抒发情感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不可分割的关系。这首诗中哪几句写景?哪几句抒情呢?
悲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品读诗歌
景
情
赏秋景,品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啼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田野茫无边际,树叶萧萧飘落,望不到尽头的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风急天高猿啸(猿猴啼叫)哀,渚(水中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无边落木(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下,不尽长江滚滚(形容江水汹涌流动)来。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象的完美结合。本诗写了秋天哪些景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衰,
渚清沙白鸟飞回。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猿
渚
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
身心凄冷
空旷孤独
凄厉悲凉
凄 清
孤 独
风
天
沙
首联
赏秋景,品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冷色调,给人冷寂凄清之感。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象 特点 情感 语言特点
落木 萧萧 生命短暂 韶光易逝
沉郁(深刻、真实)
顿挫(句式对仗工整)
长江 滚滚 时间永恒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诗的前两联通过对天高风急,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描述,呈现出了一幅雄浑高远、肃杀凄凉,而又沉郁悲壮的长江秋景图。
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就感到非常悲凉。古人用猿鸣代表悲伤之情。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时光流逝
视觉、听觉结合
情景交融
肃杀萧瑟
动静结合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风声、猿声
渚清、沙白
鸟飞、叶落
洲渚
总结
仰望
俯视
品语言,悟感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远离故乡)悲秋常作客(客居异乡),百年(借指晚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自己生活多坚,国家多难)苦(极,副词)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新停(刚刚停止)浊酒杯。
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显悲秋情绪,晚年多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时世艰难,(而自己)历尽辛苦,抱恨于志业无成而两鬓苍苍,穷困潦倒,病体日衰才刚刚停止消愁的酒杯。
字词 情感 字词 情感
万里 空间之远 亲人相隔 百年 人生过半
迟暮老矣
悲秋 秋季伤怀 倍感凄凉 多病 百病缠身
身心俱疲
常 时间之久 悲上加悲 独 独自一人
凄凄惨惨
作客 漂泊他乡 身世坎坷 登台 登高望远
心愁难消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炼字 原因分析
艰难 国家个人俱艰难,忧国忧民又忧身。
苦恨 有心报国酬壮志,身心处境难负荷。
繁 心急如焚白发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停 国难家愁愁更愁,护病断酒愤难平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国事艰难,壮志未酬
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悲秋不仅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国家、悲社会之秋。
如此多的“悲愁”,诗人应怎样排遣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向世人诉说,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不能说,而是愁苦太多太重,说不完、诉不尽,索性不再说,只任这无尽的悲愁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时光流逝
孤苦之愁
悲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肃杀萧瑟
忧国忧民
伤时探己
惹恨添愁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总结
仰望
俯视
主题归纳
《登高》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中,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1.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3.《登高》中杜甫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是“ , ”。
4.在杜甫的《登高》中,“ , ”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5.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6.《登高》开篇以“ , ”两句写登高见闻,选取风、天、猿、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
7.《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8.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抗争的精神。
9.《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10.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参考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 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3.《登高》中杜甫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在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5.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6.《登高》开篇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写登高见闻,选取风、天、猿、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
7.《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抗争的精神。
9.《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一样,景象旷远,境界雄阔,给人视通万里、山河尽览的感受。
【资料链接】 律诗的起承转合
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首联”也叫“起联”,即起事,自然描述,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颔联”承接首联,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载《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上承“领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载<诗法家数》又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尾联是合笔,或明揭题旨,
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例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起)地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写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怀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合)伤已
[素材一] 杜甫的伟大与悲悯引起西方共鸣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它的播出让居家隔离抗疫、因疫情而饱受焦虑的民众产生了共鸣。片中,BBC资深主持人兼撰稿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他沿着杜甫的人生足迹,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诗人起伏跌宕的一生。这部纪录片,既向西方介绍了杜甫,又试图通过探访当代中国,找寻杜甫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联。片中把杜甫的《壮游》《梦李白》《阁夜》等名篇翻译成英文。BBC毫不吝啬用“最伟大”来形容杜甫,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迈克尔。伍德表示,对于中国人来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并感叹“在西方文化文明,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对比的形象,一个体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道德
情感的人”。
适用话题:文化交流、民族情感、伟大的艺术、国家良知等。
[素材二] 时代楷模张桂梅创办“免费女高”
张桂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唯一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一一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 600余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在被问到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时,张桂梅这样回答:“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有如此魄力和眼界,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她所创办的女子高中,有着这样豪情万丈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适用话题:时代楷模、人生的价值悲悯之心等。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