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42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42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08:3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2021/12/2
无规矩不成方圆
配套效应
1.教材、字帖、相关工具书准备齐全。
2.学案保存完整。
3.共同保持卫生和课堂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
镜子效应
不宜妄自菲薄
虚心使人进步
任何时候不惧归零
01
02
0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你出现的时候刚好我在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李群玉《法性寺六祖戒坛》
把自己写成诗
请同学们每人准备至少5句诗、词、古文(与你的名字有关或者自己非常喜欢的都可以)下周语文课上我们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誊写在姓名签上。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解题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开创豪放词风“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书——“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画——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者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乌台诗案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历次卷入的政治风波
反王安石新法,自请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卷入“乌台诗案”,“谤讪朝廷”被贬——黄州
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合,自求外调——杭州
新党执政,贬——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诗歌诵读
大江:长江。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尊:通“樽”,酒杯。
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祭奠。
重点字词
  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问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赤壁美景的什么特点?
文本研读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意象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雄奇”
意境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文本研读
借景抒情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文本研读
过片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羽扇纶巾
儒雅、风流倜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周瑜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2
2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以美人衬托英雄。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
自伤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作者为什么会有人生如梦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 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词苑萃编》引《吹剑录》)
根据上文,请你说出苏词和柳词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柳词婉约;苏词豪放
思考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怎样的表现苏轼的 “豪放”的?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抒发壮志豪情。
意象
情感
意境
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1)韦庄(约836年-910年), 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2)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诵读 总结
“豪放”风格在本词中具体表现:
一方面表现在景物描写上——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艺术特色
  总体说来,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从苏轼的诗词文赋里可看其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轼与其对话。阅读苏轼其他作品,以“东坡先生,我对您说”或“从苏词看人生”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