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3.荷花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3.荷花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22: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3.荷花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
主要作品:小说集《火灾》《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古诗导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别人;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字词学习
bàn péng zhàng liè zī shì
瓣 蓬 胀 裂 姿 势
fǎng fú suí dǎo zhǐ
仿 佛 随 蹈 止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写窄、写紧凑。左边辛字下竖变为一撇,中间是瓜字、不要写成爪字。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逢字夂要写扁、撇和捺宽展、丰字要窄。
初读课文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挤来挤去。亦用以形容人多杂乱。
借助语境理解词语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没有开放的花。
饱满鼓胀。
初读课文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思考《荷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描写了荷花的姿态:荷叶___________、荷花有的才______两三片花瓣儿,有的露出黄色的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作者把这么多的________想象成一幅活的画并展开想象陶醉其中。
挨挨挤挤
展开
花瓣儿
花骨朵儿
白荷花
第二课时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思考1:“我”为什么去观赏荷花?
思考2: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主题,交代起因,引出下文
阅读第1自然段
阅读第2自然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百合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充满想象地写出荷叶密、大、圆的特点。其中“挨挨挤挤”一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荷叶密、打、圆的特点,一片挨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几乎遮住了水面。
比喻
拟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小段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排比
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更贴切地把荷花的各种姿态描写了出来,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多、形态各异。
有什么作用?
“冒”字可以换作其他词吗?说说理由!
不可以。“冒”与上文“挨挨挤挤”相呼应,表现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小段中,描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吗?
刚开时
全开时
未开时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思考1: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因为图画是色彩明丽的,而一池荷花就是色彩明艳的,再加上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美景,所以说是活的画。
思考2:这幅画是谁画的?
大自然。
阅读第3自然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阅读第4~5自然段
内容省略
思考:文中省略号是什么作用?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对这几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风吹“我”起舞,风停“我”自静。和蜻蜓交谈,听小鱼的好梦……这些情节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表现出荷花池中的美丽情景和神奇世界。
假如你就是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和你交流?
想象说话
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
因为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瑕。
本文分别怎样描写荷花的?
1-3
从正面对荷花的清香、形状、姿态等做了细致的描绘。
通过作者美丽的遐想,进一步表现荷花随风摇曳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深深的迷恋。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