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三.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解析课题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话说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新课《西门豹治邺》一起来寻找答案吧!伸出小手,跟我一起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齐读课题。学写“豹”字。
介绍复姓,出示图片,引入主题,西门豹,姓西门,名豹。西门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可见平时是很爱阅读的。这个故事在《史记》中有记载,《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也是复姓。这就是西门豹,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可不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的外貌。(浓眉大眼、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眉宇之间透着一身正气。)“治邺”是什么意思?一日,西门豹接到魏王调令,命他前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接到任务后,快马加鞭,迅速上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西门豹到了邺县后,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识记词语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或难读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很好,读完后就坐直身子,告诉老师你读完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屏幕出示三组词语。第一组: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第二组: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磕头求饶第三组:西门豹 老百姓巫婆 官绅媳妇借助词语,简述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组词语的特点是什么?(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之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默读课文,梳理情节
1、默读课文,想想写了西门豹治邺过程中的几件事?
2、来到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面对这样的景象,西门豹展开了调查。怎样调查的?(找了位老大爷)同桌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人祸、天灾)
4、师:听完老大爷的话,西门豹是怎么说的?(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怎么做的?巧妙一: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我们一起来读读西门豹的话(朗读指导)巧妙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假戏真做,为民除害。巧妙三:惩治首恶收到了成效,为后面教育官绅和百姓做准备。“面如土色” 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
(四)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1、当时每个人心里都在想什么?官绅想:这可怎么办?真不该和巫婆一起祸害老百姓。那些岸边的老百姓想:这是怎么了?难道河伯娶媳妇是假的?
2、看到这儿,老百姓都明白什么了?(原来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在三十六计中,西门豹这一计策叫做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深化专题,评说人物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对西门豹有了全面的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有勇有谋、反对迷信、关心百姓的人。)
(五)复述故事,补写剧本故事讲完了,喜欢的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根据课后“阅读链接”,用自己的语言完成剧本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