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含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学校门口都装上了能快速检测体温的热成像仪(如图),该装置是靠接受人体发出的_____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工作的。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后,眼镜上很容易起“雾”,这是因为呼出的高温水蒸气通过口罩上方的缝隙后,在镜片上发生了_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生成的小水滴。
如图所示,S是人眼在P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颗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鹅卵石真实位置在S的__________方。若在P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S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
3.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来解释;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在实验中,将一只灵敏度较高的温度计放在可见光色带红光的外侧,过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这条色带,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
5.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电脑解码就是根据反射回来光的强弱分布规律来读取考生的相关信息。
6.如图,一个身高1.6m的同学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镜面相距__________m,当人向远离镜面的方向移动5m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生活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立竿见影”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池水映明月”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潭清疑水浅”是由__________形成的。
8.如图所示,郑东新区夜晚的“大玉米”分外妖娆。“大玉米”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发生__________形成的。“大玉米”的倒影看起来比它本身暗,是由于射向水面的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___进入水中。
9.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____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度
二、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10.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词歌赋,其中蕴含了许多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经过大气层折射形成的虚像
B.“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人的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11.小亮同学在帮着妈妈洗碗时,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发现水下部分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以下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此现象的是( )
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B.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本身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C.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单色光
D.人们在岸上看到河底的沙石是实像而树木的倒影是虚像
13.如图是“蜘蛛人”在做玻璃幕墙清洁工作的情景,关于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幕墙表面发生了漫反射使得人们能看到玻璃幕墙上映射出的蓝天白云
B.人们能看到“蜘蛛人”,是因为光在“蜘蛛人”身体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光在玻璃幕墙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和折射
D.人们能看到“蜘蛛人”,是因为“蜘蛛人”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1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
A.在原地不动 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15.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C.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6.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
C.雨后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7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面镜像变大
C.即便镜子长度小于身高,也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由于平面镜较小,所以人在镜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像
18.2020年6月21日下午,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可看到“金边日环食奇观”,下列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 )
A.甲:在海面上空观察到的海市蜃楼 B.乙:利用太阳灶可以烧水、煮饭
C.丙:阳光下道路中央护栏的影子 D.丁:通过圆形鱼缸看到水中放大的鱼
19.(双选)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20.(双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不超过90°),仍能在白纸板上看到光反射的径迹
B.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板右侧向前折或向后折,将不能看到光反射的径迹
C.如图丙所示的光路图可知,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这位同学不会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
D.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同一个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了如图丁的反射
三、作图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21.如图所示,A和B是放在平面镜MM前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眼睛从某个方向向平面镜看去时,两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叠。请在图中画出从这个方向进入眼的光线。
22.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23.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S处有一盏路灯,潜水爱好者在水下看到路灯的位置为S。请画出人眼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
24.后视镜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能使驾驶者间接地看清楚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如图所示为一辆卡车的俯视图,D点为司机眼睛的位置,司机通过左侧的后视镜AB(可看作平面镜)能看到车尾后部C点的情况。请画出司机眼睛看到车尾C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10分,共18分)
25.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敏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为了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应该选择_____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硬纸板。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可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6.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板成像的原理是_____
(2)在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丙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答案
1.红外线 液化
2.折射 下 能
3.直线传播 变小
4.色散 变大 漫反射
5.吸收 反射
6.1 不变
7.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8.反射 折射
9.NN` 30 60
10.C 11.C 12.A 13.C 14.D 15.B 16.B 17.C 18.C
19.AB 20.CD
21. 22.
23. 24.
25.(1)粗糙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 不能
26.(1)光的反射 (2)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4)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