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昌黎期中)东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减轻刑法等措施,封建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2.(2021七上·昌黎期中)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3.(2021七上·电白月考)“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这一起义( )
A.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 B.主因是自然灾害的频发
C.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五斗米道迅速地兴起
4.(2021七上·电白月考)下图是关于东汉时期政治局势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利于皇帝行使君权 B.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C.造成东汉政治腐朽 D.直接导致东汉灭亡
5.(2021·玉林)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6.(2021·庆阳一模)“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这一起义发生在( )
A.西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东汉末年 D.魏晋时期
7.它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该王朝的最初和最后位皇帝分别是( )
A.汉高祖 汉武帝 B.汉武帝 光武帝
C.光武帝 汉献帝 D.汉高祖 汉献帝
8.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把都城定在( )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南京
9.(2021九下·沭阳月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以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按军功授予爵位
C.整顿吏治,惩处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0.(2021七下·淮滨开学考)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完备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
A.黄巾起义 B.商鞅变法 C.禅让制 D.秦统一六国
11.(2021七下·平山开学考)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首童谣:“直如弦,灰者达。曲加幼,反封侯”,说明了当政治的腐败。当时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官员贪污腐败 D.王公贵族奢靡成风
12.(2020七上·龙湖期末)某同学利用下图的文物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测他研究的内容所属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东汉 C.三国 D.西汉
13.(2020七上·龙湖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
14.(2020七上·黄石期末)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东汉的建立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9年 D.公元25年
15.(2020七上·巴南期末)西周和东周都属于周王朝,之所以有西周、东周的不同称呼,是后人根据这两个时期都城的地理位置而决定的。东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
A.河南洛阳 B.陕西西安 C.北京 D.河南安阳
16.(2020七上·唐山期末)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东汉的( )
A.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B.光武中兴
C.黄巾起义 D.班超出使西域
17.(2020七上·抚顺期末)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 )
A.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太平道) B.提出口号
C.反对黑暗统治 D.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
18.(2020七上·金塔期末)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19.(2020七上·江门期末)下图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院落的陶制模型。豪强大族一般住在这种大院落中,院落的墙体高而厚,窗户高而窄,四个角落都有防御塔,可以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陈胜、吴广起义 D.匈奴经常南下侵略
20.(2020七上·江城月考)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王莽施政的危害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1.(2020七上·江城月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预言反应的是那次农民起义( )
A.大泽乡起义 B.赤眉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军起义
22.(2020七上·揭西月考)反腐败问题因为牵扯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减轻刑罚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23.(2020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巾起义
②七国之乱
③牧野之战
④陈胜、吴广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24.(2020七上·苍南期中)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必要技能, 下图年代尺上“( )”应该填入的是( )
A.文景之治 B.黄巾起义 C.东汉建立 D.三国鼎立
25.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七上·会宁期末)国家政策调整和治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三: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2)阅读材料二,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哪一项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哪一治世局面?
(3)依据材料四,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哪位皇帝提出了什么政策?
(4)阅读材料五,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治世局面的名称。
27.(2020七上·江城月考)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什么宗教在汉代传入我国?开通“丝绸之路”的关键人物是谁?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域?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
28.(2020七上·安徽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对于“轻徭薄赋”这一理想算是做到了。战国时孟子讲过“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可见战国税额是不止什一的,在孟子以为什一之税已是很好了。可是汉代税额规定就只有十五税一,而且实际上只要纳一半,三十税一……并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和帝、安帝后,东汉统治集团腐朽,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逼使农民到处流亡……流亡的农民到处暴动。
——据徐寒《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体现了孟子的什么主张? 汉代初期,社会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是什么?
(3)汉朝的兴亡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因此 B 项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出现,故 A 项不符合题意;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盛世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 CD 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知道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3.【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说法错误,是“动摇了”而不是“推翻了”、选项BD张角起义背景中的一部分,但不是主因,排除选项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角起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张角起义的背景、概况、性质、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漫画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历史现象。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阉人”“裙带”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5.【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答案选B;
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
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
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6.【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黄巾起义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故C项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的张角起义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汉高祖 汉武帝,不符合题意;
B. 汉武帝 光武帝,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王朝是东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是由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到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东汉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汉高祖 汉献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东汉,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其最初和最后在位的皇帝回答。
8.【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开封,不符合题意;
B.长安,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5年,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把都城定在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A 、 B 、 C 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统治者调整政策;社会局面稳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0.【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而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因此在《史记》中查不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
C.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D.秦统一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要知道《史记》的记述范围,再结合对备选项事件出现的时间来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可能”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
11.【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 王国势力强大,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年幼,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想取得权利,就以来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官员贪污腐败,不符合题意;
D. 王公贵族奢靡成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2.【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这件俑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故选B项,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13.【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母后”和外戚有血缘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外族、农民、宦官均不合题意,故ABC应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4.【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于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汉建立的知识,难度不大。还要掌握东汉建立者、都城。
15.【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阳,故选A项;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镐京,即今天的陕西西安,排除B项;
春秋时,燕国建都于蓟。蓟,即今天北京市,排除C项;
商王盘庚将国都迁往殷。殷,即今天河南安阳,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东周都城所在地,注意和西周都城比较,不要混淆。
16.【答案】A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西汉末年, 政局动荡,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故A符合题意;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故排除B;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爆发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排除C;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东汉建立的时间、王莽政权建立与东汉之前。
17.【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起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与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太平道),所以A项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黄巾大起义则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它们都提出了口号,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起义与黄巾起义都反对黑暗统治,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起义与黄巾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和黄巾起义。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18.【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不符合题意;
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不符合题意;
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出现在光武中兴之后,故选项D没有因果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备选项,注意题干中的“没有因果关系”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9.【答案】B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陶院落的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而非东汉,故C不符合题意;
匈奴位于北方,材料中未涉及院落的地理位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陶院落的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20.【答案】A
【知识点】王莽新朝;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王莽施政是在西汉末年,A符合题意;
州牧势力的膨胀,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都是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王莽施政在东汉之前。
21.【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D符合题意;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末,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符合题意;
绿林赤眉起义发生在西汉末年,与题干内容无关,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黄巾大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和影响。知道黄巾大起义是利用宗教宣传发动的起义。
22.【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统治时期,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刘秀采取的措施。
23.【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夏、商、西周的更替;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③牧野之战处于商朝与西周之交;④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C项③④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C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刘秀在公元25年,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定都洛阳,由此可知,选项C正确;
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时期,所以排除选项A;
黄巾起义发生在138年,所以排除选项B;
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在229年,排除选项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大历史时间问题,对于时间记忆问题,可以采用画时间轴的形式,来便以理解记忆。
25.【答案】B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故王莽篡位结束了西汉的统治。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西汉是王莽的篡位结束的统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汉的灭亡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6.【答案】(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2)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之治。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政策;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3)依据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4)依据材料五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光武中兴”的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
故答案为:(1)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2) 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之治。
(3)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材料含义;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7.【答案】(1)A长安,E欧洲。
(2)佛教;张骞、西域都护。
(3)中西方交通要道;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起点是中国的长安。所以A是长安,E是欧洲。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佛教;张骞是丝绸之路开通的关键人物。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管理。
(3)根据“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交通要道;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以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人物—张骞。
28.【答案】(1)实行“仁政”;“文景之治”。
(2)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赋役沉重;黄巾起义。
(3)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减轻人民负担;腐败会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体现了孟子实行“仁政”的主张;汉代初期,社会出现的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2)根据材料二“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的信息可知,“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是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赋役沉重;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是黄巾起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兴亡给后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是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减轻人民负担;腐败会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文景之治”、“黄巾起义”等相关史实。材料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昌黎期中)东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减轻刑法等措施,封建社会出现安定的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因此 B 项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出现,故 A 项不符合题意;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盛世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 CD 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2.(2021七上·昌黎期中)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东汉后期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知道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3.(2021七上·电白月考)“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这一起义( )
A.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 B.主因是自然灾害的频发
C.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使五斗米道迅速地兴起
【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说法错误,是“动摇了”而不是“推翻了”、选项BD张角起义背景中的一部分,但不是主因,排除选项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角起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张角起义的背景、概况、性质、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2021七上·电白月考)下图是关于东汉时期政治局势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利于皇帝行使君权 B.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C.造成东汉政治腐朽 D.直接导致东汉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漫画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历史现象。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说法错误,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阉人”“裙带”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5.(2021·玉林)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答案选B;
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
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
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6.(2021·庆阳一模)“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全国性农民暴动。”这一起义发生在( )
A.西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东汉末年 D.魏晋时期
【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黄巾起义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故C项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的张角起义的相关史实。
7.它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该王朝的最初和最后位皇帝分别是( )
A.汉高祖 汉武帝 B.汉武帝 光武帝
C.光武帝 汉献帝 D.汉高祖 汉献帝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汉高祖 汉武帝,不符合题意;
B. 汉武帝 光武帝,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王朝是东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是由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到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东汉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汉高祖 汉献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东汉,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其最初和最后在位的皇帝回答。
8.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把都城定在( )
A.开封 B.长安 C.洛阳 D.南京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开封,不符合题意;
B.长安,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5年,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把都城定在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南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2021九下·沭阳月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以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按军功授予爵位
C.整顿吏治,惩处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所以, D 项符合题意; A 、 B 、 C 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统治者调整政策;社会局面稳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0.(2021七下·淮滨开学考)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完备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
A.黄巾起义 B.商鞅变法 C.禅让制 D.秦统一六国
【答案】A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而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因此在《史记》中查不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鞅变法,不符合题意;
C.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D.秦统一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要知道《史记》的记述范围,再结合对备选项事件出现的时间来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可能”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
11.(2021七下·平山开学考)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首童谣:“直如弦,灰者达。曲加幼,反封侯”,说明了当政治的腐败。当时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官员贪污腐败 D.王公贵族奢靡成风
【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 王国势力强大,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年幼,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想取得权利,就以来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官员贪污腐败,不符合题意;
D. 王公贵族奢靡成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2.(2020七上·龙湖期末)某同学利用下图的文物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推测他研究的内容所属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东汉 C.三国 D.西汉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这件俑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故选B项,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13.(2020七上·龙湖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母后”和外戚有血缘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外族、农民、宦官均不合题意,故ABC应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4.(2020七上·黄石期末)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东汉的建立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9年 D.公元25年
【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于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汉建立的知识,难度不大。还要掌握东汉建立者、都城。
15.(2020七上·巴南期末)西周和东周都属于周王朝,之所以有西周、东周的不同称呼,是后人根据这两个时期都城的地理位置而决定的。东周的都城在今天的( )
A.河南洛阳 B.陕西西安 C.北京 D.河南安阳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阳,故选A项;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镐京,即今天的陕西西安,排除B项;
春秋时,燕国建都于蓟。蓟,即今天北京市,排除C项;
商王盘庚将国都迁往殷。殷,即今天河南安阳,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东周都城所在地,注意和西周都城比较,不要混淆。
16.(2020七上·唐山期末)东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下列哪一事件不是发生在东汉的( )
A.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B.光武中兴
C.黄巾起义 D.班超出使西域
【答案】A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西汉末年, 政局动荡,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故A符合题意;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故排除B;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爆发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排除C;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东汉建立的时间、王莽政权建立与东汉之前。
17.(2020七上·抚顺期末)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 )
A.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太平道) B.提出口号
C.反对黑暗统治 D.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起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与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的特征是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太平道),所以A项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起义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黄巾大起义则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它们都提出了口号,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起义与黄巾起义都反对黑暗统治,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起义与黄巾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统治,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秦末农民起义和黄巾起义。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18.(2020七上·金塔期末)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下列各项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B.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D.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秦末暴政——大泽乡起义 ,不符合题意;
B. 汉初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不符合题意;
C. 楚汉之争——西汉建立 ,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出现在光武中兴之后,故选项D没有因果关系,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备选项,注意题干中的“没有因果关系”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9.(2020七上·江门期末)下图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院落的陶制模型。豪强大族一般住在这种大院落中,院落的墙体高而厚,窗户高而窄,四个角落都有防御塔,可以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陈胜、吴广起义 D.匈奴经常南下侵略
【答案】B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陶院落的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而非东汉,故C不符合题意;
匈奴位于北方,材料中未涉及院落的地理位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陶院落的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20.(2020七上·江城月考)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王莽施政的危害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A
【知识点】王莽新朝;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王莽施政是在西汉末年,A符合题意;
州牧势力的膨胀,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都是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王莽施政在东汉之前。
21.(2020七上·江城月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预言反应的是那次农民起义( )
A.大泽乡起义 B.赤眉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军起义
【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D符合题意;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末,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符合题意;
绿林赤眉起义发生在西汉末年,与题干内容无关,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黄巾大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和影响。知道黄巾大起义是利用宗教宣传发动的起义。
22.(2020七上·揭西月考)反腐败问题因为牵扯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减轻刑罚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统治时期,合并郡县,裁剪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刘秀采取的措施。
23.(2020七上·杭州期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黄巾起义
②七国之乱
③牧野之战
④陈胜、吴广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夏、商、西周的更替;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③牧野之战处于商朝与西周之交;④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C项③④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24.(2020七上·苍南期中)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必要技能, 下图年代尺上“( )”应该填入的是( )
A.文景之治 B.黄巾起义 C.东汉建立 D.三国鼎立
【答案】C
【知识点】王莽新朝;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刘秀在公元25年,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定都洛阳,由此可知,选项C正确;
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时期,所以排除选项A;
黄巾起义发生在138年,所以排除选项B;
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在229年,排除选项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重大历史时间问题,对于时间记忆问题,可以采用画时间轴的形式,来便以理解记忆。
25.王莽是一个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答案】B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故王莽篡位结束了西汉的统治。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西汉是王莽的篡位结束的统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汉的灭亡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七上·会宁期末)国家政策调整和治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三: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2)阅读材料二,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哪一项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哪一治世局面?
(3)依据材料四,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哪位皇帝提出了什么政策?
(4)阅读材料五,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治世局面的名称。
【答案】(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2)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之治。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政策;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3)依据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4)依据材料五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光武中兴”的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
故答案为:(1)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2) 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之治。
(3)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材料含义;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7.(2020七上·江城月考)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什么宗教在汉代传入我国?开通“丝绸之路”的关键人物是谁?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域?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A长安,E欧洲。
(2)佛教;张骞、西域都护。
(3)中西方交通要道;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起点是中国的长安。所以A是长安,E是欧洲。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佛教;张骞是丝绸之路开通的关键人物。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管理。
(3)根据“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交通要道;促进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以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人物—张骞。
28.(2020七上·安徽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对于“轻徭薄赋”这一理想算是做到了。战国时孟子讲过“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可见战国税额是不止什一的,在孟子以为什一之税已是很好了。可是汉代税额规定就只有十五税一,而且实际上只要纳一半,三十税一……并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和帝、安帝后,东汉统治集团腐朽,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逼使农民到处流亡……流亡的农民到处暴动。
——据徐寒《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体现了孟子的什么主张? 汉代初期,社会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是什么?
(3)汉朝的兴亡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
【答案】(1)实行“仁政”;“文景之治”。
(2)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赋役沉重;黄巾起义。
(3)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减轻人民负担;腐败会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什一而税’是王者之政”体现了孟子实行“仁政”的主张;汉代初期,社会出现的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
(2)根据材料二“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的信息可知,“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是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赋役沉重;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是黄巾起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兴亡给后人留下的经验教训是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减轻人民负担;腐败会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文景之治”、“黄巾起义”等相关史实。材料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