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反冲现象 火箭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反冲现象 火箭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3 19: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六节《反冲现象 火箭》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
1.某人站在静止于水面的船上,从某时刻开始,人从船头走向船尾,水的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匀速运动,船则匀速后退,两者的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B.人走到船尾不再走动,船也停止不动
C.不管人如何走动,人在行走的任意时刻人和船的速度方向总是相反,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D.船的运动情况与人行走的情况无关
2.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如图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瞬间的画面,在火箭点火发射瞬间,质量为m的燃气以大小为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已知发射前火箭的质量为M,则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大小为(燃气喷出过程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
A. B. C. D.
3.一小型火箭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其沿运动的正方向抛出一物体P,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火箭一定离开原来轨道运动 B.物体P一定离开原来轨道运动
C.火箭运动半径一定增大 D.物体P运动半径一定减小
4.下列物体运动的原理与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原理最为相似的是(  )
A.爆竹飞上天空 B.运动员跳高 C.地球绕太阳运动 D.离弦之箭
5.一辆总质量M(含人和沙包)的雪橇在水平光滑冰面上以速度v匀速行驶。雪橇上的人每次以相同的速度3v(对地速度)向行驶的正前方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沙包。抛出第一个沙包后,车速减为原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抛出沙包前后,人的动量守恒
B.雪橇有可能与拋出的沙包发生碰撞
C.雪橇的总质量M与沙包的质量m满足M:m=12:1
D.拋出第四个沙包后雪橇会后退
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用自主设计的平射火炮,攻打敌军炮楼,火炮发射模型如图所示。炮弹射出炮口时,相对于炮口的速率为v0,已知火炮发射炮弹后的质量为M,炮弹的质量为m。炮弹射出瞬间,火炮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7.某人站在静浮于水面的船上,从某时刻开始人从船头走向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人和船的运动情况错误的是(  )
A.人匀速行走,船匀速后退,两者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B.人加速行走,船加速后退,而且加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
C.人走走停停,船退退停停,两者动量总和总是为零
D.当人在船尾停止运动后,船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后退一段距离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反冲现象的是(  )
A.发射炮弹后炮身后退 B.人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
C.火箭向下高速喷射炽热气体时上升 D.章鱼调整喷水方向可以向不同方向运动
9.一枚在空中飞行的火箭在某时刻的速度为,方向水平,燃料即将耗尽。此时,火箭突然炸裂成两块(如图所示),其中质量为的后部分箭体以速率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质量为前部分箭体速率为(  )
B.
C. D.
10.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上表面光滑、倾角为的斜面体A,斜面体质量为、底边长为,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块经过时间刚好滑到斜面底端。此过程中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滑块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的冲量大小为
C.滑块下滑的过程中A、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此过程中斜面体向左滑动的距离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漏选得4分,共32.0分)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紧挨着的两个滑块A、B之间有少量炸药(质量不计),爆炸后A、B沿水平地面向左、右滑行的最大距离分别为1m、4m。已知滑块A的质量为mA=4kg,A、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滑块A、B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B的质量为2kg B.滑块B的质量为1kg
C.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为16J D.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为24J
12.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高时仅有水平速度υ=1 m/s,爆炸成甲、乙两弹片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之比为1:2。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物块甲、乙(可视为质点)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一轻弹簧(长度不计)压缩后锁定在甲、乙之间。某时刻解锁弹簧,甲、乙弹开后分别沿地面滑行。已知弹簧在解锁前的弹性势能为,甲、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和,重力加速度取,则(  )
A.弹开后瞬间乙的速度大小为
B.甲、乙滑行的时间之比为5∶2
C.甲滑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D.甲、乙停止运动时相距
14.如图所示,甲、乙两车的质量均为5m,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车相距为L。乙车上站立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他通过一条轻绳拉甲车,甲、乙两车最后相接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运动中动量大小之比为6∶5
B.甲、乙两车运动中速度之比为5∶6
C.甲车移动的距离为
D.乙车移动的距离为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5.(8分)一质量为的烟花弹获得动能后,从地面处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0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沿水平方向炸为两部分,质量之比为,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
(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爆炸后烟花弹的两部分经过一段时间落到地面,求落地点间的距离。
16.(10分)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B物块,两物间用细线拴接,夹在它们中间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与A系在一起,与B仅接触)。现将细绳烧断,A向左运动,并与左侧的竖直挡板碰撞后原速反弹;B被弹开后与右侧的物块C发生碰撞,碰前速度为3m/s,碰撞后粘连在一起。已知B、C质量均为2kg。
(1)若A的质量为3kg,求烧断细绳前瞬间弹簧的弹性势能;
(2)若要使烧断细绳后A、B不再相碰,求A的质量范围?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D 6.C 7.D 8.B 9.D 10.C 11.AD 12.BD 13.BD 14.AC
15.(1);(2)
16.(1)15J;(2)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