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七年级 上
22.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人》是一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
新课导入
《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
学习目标
1、 学习如何对待传闻;
2、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3、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4、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作家作品
1、 自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
要求:a.字音:准确;b.节奏:分明,停顿正确;
c.感情:表达正确。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自主学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 出 溉汲,
常一人居 外。及其家 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结构助词,的
自主学习
顺承连词
出门
居住
代词,指丁氏家
打井,凿井
告诉
得到
于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有闻 而 传 之 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
闻之于宋君。
听说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顺承
传播
代这件事
代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 闻 之 若此,
不若无闻也。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派
指这件事
向
在
消息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听说
寻求
合作探究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播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合作探究
4、“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5、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只有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拓展延伸
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说,请结合对《穿井得一人》中理解,说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1、以丁氏的角度来讲: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2、以传闻者的角度来讲:
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
拓展延伸
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说,请结合对《穿井得一人》中理解,说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3、以宋君的角度来讲: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总之,
1.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