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6 11: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苏格拉底被古希腊500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罪名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雅典青年。雅典公民在这一天大获全胜,但是雅典法律却在这一天一败涂地。当时的雅典死刑犯并不一定会死,至少还存在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和自请流放。苏格拉底本身是可以免刑的,但是他却拒绝了法庭的开释;他的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也被他拒绝了。
人应当坚持正义
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准确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
1
2
3
【学习目标】
掌握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的技巧。
苏格拉底具有追求真理、舍生取义的精神,学习其精神,培养正义感。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分析苏格拉底在文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小问题,梳理其内在联系,通过模拟辩论,了解苏格拉底的提问、劝说等技巧。
归纳苏格拉底提问中运用的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知人论世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他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正确性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知人论世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一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
写作背景
对话录,柏拉图代表作之一,是他对话系列的统称。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发展到高潮,柏拉图的三十篇对话录,是最具特点的散文体裁。这种文体记述了当事人的对话。《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由古希腊语直接译出,集中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最集中的缩影。
对话录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
苏格拉底式对话
文本研读
课文中,苏格拉底除了提出“正义”这个理念外,还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道义”指“道德和义理”。“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正当”是“合理合法的”之意。而“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之意。根据这几个理念的内涵可知,“正义”的境界最高,它能包含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
1.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
2.苏格拉底是怎样一步步让格黎东的思维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苏格拉底采用层层铺垫和步步设问的方法,深入浅出地把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观念一步一步融入格黎东的思维,从而把他的思维引导进自己的思维轨道。
首先,苏格拉底从人要走什么路说起,让格黎东认同人要走“正道”。
其次,从做人要讲道德的角度入手,娓娓道来,让格黎东理解并接受他的“道义”观。
2.苏格拉底是怎样一步步让格黎东的思维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第三,从生活常识入手,强调人都应该讲道理,不可以做不讲道理的人。格黎东当然只能赞同。
第四,从人应该做什么事说起,是做“正当”的事,还是做“不正当”的事?格黎东当然赞成做“正当”的事。如此,格黎东便没有了劝说的余地。
苏格拉底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格黎东的思维带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
3.苏格拉底在与格黎东的对话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
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苏格拉底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
4.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
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5.从这篇文章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
(1)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
(2)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3)发问很谦和。
(4)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6.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的理解吗?”
(2)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它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
(3)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的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一种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穿于我们整个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
(4)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法”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现在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所以一旦他们的情绪无由的陷入低谷,自己是找不到原因的。其实找到问题的根源很简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潜意识来回答。显意识再把回答变成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就是对潜意识的一个说服过程,还能够发现显意识没有觉察到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轻易的找到一些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所有与心情有关的问题都能很轻易的解决。能够很好的解决与自己情绪有关的问题的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上什么忙,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总 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苏格拉底入狱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来到监狱,劝苏格拉底越狱逃跑的事情。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不断提问,层层递进,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体现了苏格拉底愿意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作 业
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怎样看待?
示例1:
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损害。
示例2:
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越狱之后,他能更好的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的改变社会,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