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B卷)
高二 地理
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读下图,回答3~4题。
甲 乙
3.甲图和乙图所示区域进行区域开发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B.都有便利的水上运输条件
C.水能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建的企业有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都经过乙图所示区域
C.乙图①地和⑤地春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沙尘天气和寒潮等,④山地以南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D.乙图中,②和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地质构造相同
下表反映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5~7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5、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8题。
8.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9.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
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
A.单一指标 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
C.行政区划 D.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指标
11.黄河流域( )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
12.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对铝的消费量大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1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15~16题。
15、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16、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17、 为监测并分析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①全球定位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2016年12月5日巴西科技部长梅尔卡丹特表示,巴西和中国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在监测亚马孙地区森林砍伐情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回答20~21题。
20.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
21.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A.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B.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
23.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C.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主 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
A.轻工业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 D.棉花生产基地
2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综合题(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章第1节的主题就是“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
材料二 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4分)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甲
乙 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 旱涝灾害频繁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6分)
27、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
(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_______”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3分)
(3)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5分)
28.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填注主要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分)
(2)填注主要平原: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3分)
(3)根据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分)
29、读下面材料,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描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表现。(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2分)
→→→
30.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________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物的分辨率是较________(高或低)的。(3分)
(2)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________,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4分)
(3)用卫星作为运载工具的遥感称为__________,其主要优点是?(3分)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B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C C B C C B A D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C B D C B A D B D B
二、综合题
26 (1)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甲 人均耕地多 热量不足
乙 水源不足
丙 光、热、水充足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
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27、(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
(2)三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退耕还牧,加强草场资源的建设和管理;③严格控制樵采;④合理利用水资源;⑤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结合;⑥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本地的能源问题。
28、(1)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地广人稀,为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机械化水平较高;国家的政策支持;发达的工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基础
29、(1)该地区工业化的推进经过了两个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
(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3)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30、(1)飞机 航空摄影 高
(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不同物体、不同环境条件,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电磁波的能力
(3)航天遥感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等
高二地理试卷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