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戎”;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4.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前游戏:看图猜字。你们知道吗,它还是一位历史名人的名字呢。
出示王戎图片
师:这个人叫王戎,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自幼聪慧。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好。孩子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意思二 .读通文章,初知大义。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展示读,相机正音。(强调折)小结过渡:这么快就把课文读的这么流畅,不简单。古人说习六书,明句读。学习文言文还要读好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你看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再读课文,读出停顿。
重点指导: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 指生展示读、齐读2.出示全文
(二)理解文意小结
过渡:都是会学习的孩子,这么快就读好了停顿,读出了韵味。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理解故事的意思。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积累了那些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好方法。生谈方法,相机板书:借注释。(反复读,借插图·····)
1.学生自己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理解
(三)抓词语,想画面
师:读着读着,你就发现有一句话既写了李树又写了孩子们的不同做法。谁知道?
一字一画面出示课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古人用字很是精妙,有时一个字就能勾画出一个画面。自由读这句话,想一想,这个折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拓展出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不过这里不是千万朵花,而是千万颗果子,我们可以说小结: 一个折字,就让我们看到了李子缀满枝头,硕果累累的景象,真是一字一画面。板书:折
小组合作找出句中用的精妙的字,并交流。
1.师:像这样富有画面感的字文中还有很多,读一读这个句子,想一想还有那个字让你看到了画面?出示ppt: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预设:竞师:通过这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抓住一个竞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板贴:联系生活经验。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采摘果实的热闹场景,这真是一字一场景啊。板书:竞
2.小结过渡:抓住文中鲜明的对比,品词语,想画面板书(抓词语,想画面)我们把故事读的更有趣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吗?
(四)熟读成诵 1.讲故事2.背诵。
(五)总结····感悟道理师:同学们,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板书:苦
(六)拓展阅读
师:自由读文章,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小组内交流想一想,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