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照片,你们认识照片中这位庄重慈祥的老人吗?(生答:周恩来)他就是周恩来总理,(板书)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他是中国史上被全世界评价最高的人。出示评价请同学读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而无私奉献,他的爱国精神更是源于他从少年时期就立下的远大志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少年周恩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齐读课题(一遍读)。指导读出停顿,铿锵有力,饱含激情。再读(二遍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一说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三遍读)是什么原因使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课前预习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二)初读感知
师:首先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看看这些生词你们都会读了吗?
第一组惩处吵嚷衣衫褴褛铿锵有力(一生读,强调“处”多音字,齐读)
第二组:租界帝国主义一生读,提问“课前预习时你们了解什么是租界了吗?”
师:通过他的介绍大家知道租界是什么地方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查资料)
师:你真会学习。在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描述了租界的呢?你找了哪句话?指一生读。在这个句子中“耀武扬威”是什么意思?
预设:炫耀自己很厉害,显示自己很威风。联系句子理解词语。带着理解再读。这就是12岁的周恩来初到东北所看到的租界,那周恩来又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读了课文你找到答案了吗?中华不振(板书)
(三)品读交流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一画,在旁边做上批注。
品读第八段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周恩来一起去租界看看,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思考来到租借的周恩来都看到了哪些人,把描写这些人的句子画一画,并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2.大个子洋人3.巡警4.围观的中国群众,他们都紧握着拳头。他们为什么会握紧拳头?出示句子“在外国的租借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读句子。当时在外国的租借里中国人不但没地方说理,而且如果和洋人对抗就会被抓起来甚至会当场被击毙。再读“在外国的租借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就是租借,这就是灯红酒绿的洋人的世界,这也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世界。同学们,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中华不振)
品读感悟
周恩来的立志经过。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默读课文的9到17段。
预设:为什么中国会如此不振呢?我应该做些什么呢?是啊,十二三岁的周恩来深深地热爱着他的祖国,(板书:爱国)想要改变中华不振的状况。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是怎么做的?预设: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周恩来“清晰而坚定”的语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清晰坚定地语气回答魏校长的提问。面对魏校长的追问周恩来再次回答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声音响亮)再问“为什么而读书?”答(语气坚定,这就是“铿锵有力的回答”)小结:从那时起周恩来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的读书目标,(板书立志)也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出示资料:铭记伟人的志向,让我们再读课题。如今的我们早已赶走侵略者(抗战胜利图片),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并且在国际社会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合国中国国旗),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的你们要为什么而读书?让我们为国家的强盛,民族振兴而努力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