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洋务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5 09: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009年12月
07 教育学
40号吴瑶瑶
洋 务 运 动
洋务,也称夷务。
广义地说,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
如外交、通商、传教及引进机器技术等。
狭义地说,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引
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大清帝国需要一场洋务运动吗?”
外: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内:太平天国运动尚未镇压
清政府统治出现严重的危机
洋务运动
顽固派
学习西方,结果必然是:“毁弃了中国封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倭仁
洋务通过“体”和“用”的范畴,将封建伦理道德与西方技术分割开,但又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个前提下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所以洋务运动的口号就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既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的先进,又强调学习的目的在增强自身实力而不是削弱自身传统;既认同传统观念的精神价值,又确认西方工业、机器生产技术的实用价值。这就为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体西用
洋务派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奕?
地方
道光皇帝第六子,此人特别崇尚西洋事物,人称“鬼子六”
代表人物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倭仁:“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根本分歧:对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问题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4、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培养人才)
3、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口号:“自强”
典型代表: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安庆军械所 (曾国藩)
福州船政总局 (左宗棠)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上海
天津
福州
天津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
安庆军械所
性质 封建性企业
特点 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带有资本主义的性质。但企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由封建官僚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个工厂形同一座衙门。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19世纪70-90年代
口号:“求富”
典型代表: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开平煤矿(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湖北织布(张之洞)
上海
汉阳
开平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湖北织布局
武昌
性质 资本主义企业
特点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筹建三支海军
旅顺
威海卫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京师同文馆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改为译学馆。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类别
1862 京师同文馆 外语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外语
1866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1880 天津水师学堂 军事
1885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
1876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派遣留学生出国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①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未能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原因
标志
(1)西方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
(3)缺乏领导核心
不变革封建制度
三、破产
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②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⑤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①官办,维护反动统治
②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
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④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洋人
⑤经营管理腐败
四、评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