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导入新课
“山高水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对彭德怀的高度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战场,彭德怀指挥的哪次著名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还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彭德怀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基本概况以及这两次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
3.认识敌后战场的抗战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平型关大捷
1
2
3
课标要求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百团大战
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辟的战场,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并实行的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敌后战场
一、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平型关地形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1937年9月
1.时间:
1937年9月
2.地点:
山西东北平型关
3.作战部队:
八路军115师
4.指挥员:
林彪
林彪
5.结果:
歼灭日军1000多人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八路军在平型关设伏
平型关大捷战果统计
歼灭日军 1000多
汽车 100多
大车 140多
轻重机枪 20多
步枪 1000多
炮弹 3000余
战马 53匹
缴获日币30多万元及其他军用物资
三营的九连和十连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他们依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空隙,他们也能飞速地拣起石块将日本兵的脑壳砸碎。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 回忆史料》
当时的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曾经著文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
平型关大捷给面临民族危机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
(1)背景:
①亡国论:
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越快。
----汪精卫
②速胜论: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国民党《中央周刊》
过于悲观
过于乐观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论持久战》
1938年新华日报馆出版
(2)目的:
驳斥国民党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3)时间:
1938年
1938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的报告
(4)内容: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战争结果
战争过程
战争路线
(5)意义:
①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将《论持久战》的思想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2.建立抗日根据地:
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1)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建立:
到1940年,在华北 华中 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3.战略总后方----延安:
在这里(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先后创办了 20 多所各类干部学校,培养训练出政治、军事和文化技术干部 4 万余人……陕甘宁边区在保证后方大量脱产人员供给的同时,还经常向前线运送粮食、被服、医药以及其他物资,并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畜力支援前线。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
战略总后方
指挥中枢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
(1)军事上:
人民游击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道战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作“麻雀战”。
地水上游击战
旧日军大本营参谋陆军中校山崎重三郎,在日本军事杂志著文说: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 堪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最终打败了日本人。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
(2)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
民主选举
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3)经济上: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0年12 月 25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论政策》的党内指示……强调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现在的政策,一方面,应该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规定农民交租交息。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为什么要求地主减租减息的同时还要规定农民交租交息呢?
争取团结一切力量抗战
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当局对边区进行军事和经济封锁。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加大了‘反共’力度和对边区的封锁,后又停发了八路军的军费补给,边区的外援基本断绝。
----摘编自魏彩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
八路军山东军区的干部和战士种菜
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5.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作用: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当时,日本军队将进攻重点转向华北,对敌后根据地不断进行“扫荡”。他们依靠几条交通线,不断扩张占领区,增加据点。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部队给养供应困难。日军又采用所谓“囚笼政策”,来封锁和隔绝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
2.目的:
为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在前线
4.指挥:
彭德怀
5.地点:
华北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6.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7.作用: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相关史事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八路军与民兵配合破袭正太铁路
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各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遏制了妥协投降的暗流,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
百团大战极大地震动了日本统治集团,1941年1月陆相东条英机在参、众两院的演说中指出:“1940年,重庆方面敌之抗战特点,作战非常消极,至今未曾出现主力部队的反击作战。只有共产军去年8月在华北发动大规模攻势。”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 回忆史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抗日战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
第一,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第三,为中国革命保存和扩大了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给后来的新中国建设积累了政治、经济经验。
课堂小结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增强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百团大战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课堂练习
1.中国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3.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B
A
B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B
B
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对支持正面战场起了积极作用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