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科技中学2021-2022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幽王废嫡立庶后,政局动荡,幽王被弑。春秋初年,郑国共叔段与其兄郑庄公争夺王位,失败后逃往共地。据此可知,当时( )
A.宗法制顺应时代潮流 B.共叔段认识到宗法制弊端
C.旧制度面临着新挑战 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2.《管子 治国》里说:“末作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这反映出( )
A.当时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削弱
C.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历史渊源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3.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唐太宗 回应:“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 )
A.中央集权稳固 B.民族政策开明 C.羁縻州县失控 D.君主专制强化
4.马克斯·韦伯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的“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门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这说明
A.制衡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B.专制君主不乏理性成份
C.官僚政治削弱君主专制 D.君权受到儒家道德约束
5.在1565~1815年的250年间,西班牙大型帆船(人称“中国船”)不间断地航行于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船上的货物以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与此同时,大量的白银通过“中国船”运回中国。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经济依然领先世界 B.白银输入加速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C.海上丝绸之路长盛不衰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6.从1391年到1533年,河南省西华县和虞城县新垦的耕地分别是原有耕地的10倍和17
倍,但两县的田赋却从未增加。由此推知,明朝( )
A.农业生产技术停滞 B.政府重视改善民生
C.封建统治潜藏危机 D.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7﹒18世纪,清政府以“夷”称呼西方国家,如“英夷”、“法夷”等,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以“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称呼西方国家,“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清政府“天朝上国”梦醒 B﹒西方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清政府被迫适应时局巨变 D﹒清政府决定开展洋务运动以自救
8.1912年4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民生主义》,先后被比利时、美国、俄国翻译刊出,列宁在文章《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民粹主义》中高度赞扬,“孙中山的纲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这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推崇社会公平 B.民生问题是民主革命的核心
C.三民主义思想逐步成熟 D.辛亥革命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9﹒表1反映出当时表1 (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有铁路发展概况表
铁路线 开通公里 完成年份 投资回收率
北京—沈阳 987 1897 22﹒7
北京—汉口 1306 1905 15﹒8
上海—南京 327 1908 6﹒2
天津—浦口 1107 1912 6﹒2
北京—绥远 490 1915 5﹒6
A﹒国有铁路发展“一枝独秀” B﹒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铁路快速发展
C﹒民间资本遭遇“打入另册” D﹒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10.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11.1938年春,国民政府决定设置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7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正式召开,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在内的160多位参政员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等系列决议案。这有助于(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C.削弱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D.全面抗战路线普遍实施
12.下表是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的使用频率( )
关键词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领土、主权、完整 45 63 21 21 7 206 194 132
干涉内政 7 10 18 15 8 122 154 127
据上表可知,新中国初期
A.外交政策趋于成熟 B.新的制度已经确立
C.国民经济日益恢复 D.对外交往打破僵局
13﹒古代雅典日常司法机关是民众法庭,其审判员6000名,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5。陪审员由抽签产生,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反映了( )
A﹒雅典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B﹒雅典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
C﹒雅典人参与政治热情高 D﹒雅典民主的成本耗费巨大
14.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格兰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如马修·博尔顿于1769年从阿姆斯特丹借了8000英镑。据此可知( )
A.国际资本推动工业革命 B.英荷殖民竞争趋于缓和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
15.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美国开展文官培训意在( )
消除两党的利益矛盾 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D.完善现行的联邦体制
16.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该声明反映了( )
A.欧盟致力推动中东和平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强权政治加剧地区动荡 D.一体化提升欧洲地位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图3
读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时期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年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8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请考生从以下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2分)
(一)【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 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6分)
(二)【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1890年,陈嘉庚赴南洋谋生,率先实现橡胶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龙经营,成为东南亚橡胶王国四大开拓者之一。1910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筹款支援闽省新政权。他出资创办厦门大学,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达70余所。为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他还积极倡办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一年内募集捐款1.44亿元,支援祖国抗战;还组织华侨机工3200多人回国服务。1949年,他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他的多方努力下,1958年鹰厦铁路建成。陈嘉庚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摘编自《闽南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主要活动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A D C C D D A B A D A C B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8分)
粮食作物的多样化种植;经济作物的发展;手工业中心聚集;工商业市镇众多。(8分,每点2分)
18.(20分)
(1)践行了启蒙思想;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体现了拿破仑治国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8分,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历时长;由民事单独立法到汇总成典;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体现社会主主义立法原则;以人民为中心。(8分,任答四点即可)
历史意义:保障人民权利;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4分,答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12分)
答案:示例一:
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
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掉入低谷。
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
示例二:
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化的高潮。
转型主要是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到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综上所述,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
(评分说明:书名即观点2分;阐述,8分,对书名应从两个方面完整阐述,每一方面所用于论证的史实至少须有2个或两个以上;结论,2分,照搬观点1分)
20.(一)(1)特点: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立法先行,强制实施;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服务。(任意答三点)
(2)医保制度完备和覆盖率不断扩大,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但限制私营医保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任意答三点)
(二)(1)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建设。(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开拓东南亚橡胶业;推进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展(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支援抗战);兴办教育,为祖国培养人才;振兴实业,推动工业化建设;丰富了以创新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内涵(奉献精神、追求真理、革命精神)。(8分,任答四点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