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单选题
1.1841年,丁拱辰《演炮图说》、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各书相继刊行,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这些事件表明
A.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B.洋务企业开始发挥实际效益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
2.《南京条约》签订后,耆英等人面见道光帝时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人民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已授予英国领事裁判权 B.为了防止华夷杂处滋事
C.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D.迫切处理中英商务矛盾
3.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4.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B.使列强借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
C.有利于中国拓展海外丝茶市场 D.导致了城乡经济凋敝生产萧条
5.据有关统计,汉口的洋行数1892年为45个,1905年增至114个,进出口额1903年达1200万两,1905年突破3500万两,由此可知
A.区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 B.外国洋行对华资本输出急剧扩大
C.列强的侵略开始深人内地 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步增强
6.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7.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②外资企业出现③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④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人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占领中国更多的领土 B.进--步扩大侵略权益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9.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0.1853年,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咸丰皇帝连发3次谕旨,一再强调从速发行官票宝钞,在“著即发行宝钞”上谕中,他称:“比年以来,银价日昂,民生愈困。小民输纳税课,每苦于银贵,而转运制钱又多未便。”导致清政府这次币制改革最主要是因为
A.列强侵略白银外流 B.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
C.建立近代货币体系 D.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11.马克思指出:“与此同时,在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马克思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动摇了大清王朝统治根基 B.激发了中国人的反抗意识
C.直接引发了中国抗英斗争 D.打破了清朝天朝上国迷梦
12.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对这一现象理解 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B.使列强借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
C.有利于中国拓展海外丝茶市场 D.导致了城乡经济凋敝生产萧条
13.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观点混淆了
A.现象与本质 B.内因与外因 C.物质与意识 D.普遍性和特殊性
14.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第5条规定:“广州等五港口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此后,上海于1845年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租界―英租界。这反映了
A.上海租界建立有合理性 B.清政府无力维护国家主权
C.中英共同管理通商口岸 D.英国是西方侵华的排头兵
15.1840年3月,美国商人因担心英国侵略中国会影响其在华贸易,要求林则徐准许美国商船及时完成进口交易,林则徐则在其批复中说“尔米利坚并非英夷属国,何至一闻该夷不许船来之……甘听英夷指挥,不敢贸易.天朝官府正喜得以省事”。这一言论表明林则徐
A.对西方认识尚不够全面 B.揭露了英美狼狈为奸的实质
C.外交应对举措有理有据 D.试图利用美国力量制衡英国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据史科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中国通商以来,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而吾之法权日削。”中华法系“诸法合体,刑民不分”,其在近代受到强烈冲击。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主持的司法制度改革,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改革始于沈家本奏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诉讼程序的方案。最终程序法得以制定,有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分,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司法机关的改革是改革重点。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狱、执行刑罚,监督各级审判厅和高等审判厅判决的死刑案件。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下设民刑庭,并设推事和庭长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工作。大理寺还有统一解释法律的权利,其解释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都察院的职能得以净化,开始向现代行政监察机构靠拢。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要求各省的改革应当参照中央官制进行。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司法制度改革。
参考答案
A
C
B
A
D
6.A
7.D
8.B
9.B
10.A
11.B
12.A
13.A
14.B
15.A
16.【答案】 (1)材料一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去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2)评析:材料一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而材料二,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而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更多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否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消极角度归纳观点;材料二“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以及材料三“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归纳出鸦片战争属于地方事件。
(2)依据材料中两者观点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分析,材料二和三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分析回答;评价历史事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近代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17.【答案】 (1)特点:①借鉴西方司法制度,全面系统地改革,地方参照中央。②区分程序法与实体法,确定诉讼审判制度。③重点在司法机关改革,确立司法独立原则。④引入西方近代监体系。
(2)评价:①确立了中国司法的独立地位,加速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②在清末新政背景下的司法制度改革,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③改革的深度有限且最终失败,但却是以后司法进步的基础。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一系列改革诉讼程序的方案”“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要求各省的改革应当参照中央官制进行。”的信息逐条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主持的司法制度改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1)特点:①借鉴西方司法制度,全面系统地改革,地方参照中央。②区分程序法与实体法,确定诉讼审判制度。③重点在司法机关改革,确立司法独立原则。④引入西方近代监体系。
(2)评价:①确立了中国司法的独立地位,加速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②在清末新政背景下的司法制度改革,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③改革的深度有限且最终失败,但却是以后司法进步的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即许各国领事自行审判,并确定了诉讼审判制度,开始引入西方近代监察体系是关键信息。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速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等是关键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 学 目 标
1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社会状况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
思考问题:林则徐为何要销毁鸦片呢?
这场禁烟运动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问题引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英对比之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颁布《权利法案》
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英对比之经济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
中英对比之军事
中国
装备陈旧
英国
坚船利炮
中国:闭关锁国
中英对比之外交
英国:殖民扩张
中国 英国
经济 自然经济
政治 君主专制
军事 装备陈旧
外交 闭关锁国
思想 愚昧无知
综合 危机四伏
工业革命
君主立宪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思想解放
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如果你是英国,在当时会如何解决中英贸易逆差的问题?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材料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yi yi)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奏稿中》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影响健康、白银外流、兵弱银荒、国将不国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虎门销烟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
——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战争:偶然?必然......
(二)两场战争的失败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 约 内 容 对中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1856年,“马神甫事件” 1856年,“亚罗号事件”
材料四 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材料五 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力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二)两场战争的失败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江沿海十处通商口岸;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
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三)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国家主权被破坏(领土完整、关税主权等)
社会性质发生转变,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潮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之先河。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林则徐
三、开眼看世界
2、魏源
《海国图志》(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
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魏源(1794.4.23-1857.3.26),汉族,湖南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3、徐继畬
《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课堂小结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结果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原因
经过及结果:第一阶段→《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北京条约》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中:君主专制;自然经济;闭关锁国;装备落后
英:君主立宪;工业革命;对外扩张;船坚炮利
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农业文明VS工业文明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原因
课堂检测
1.1841年,丁拱辰《演炮图说》、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各书相继刊行,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这些事件表明( )
A.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B.洋务企业开始发挥实际效益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84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这一时势推动了中国学者由空谈转向实学,而材料“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正是学者转向实学的表现,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C项中“广泛输入”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中国学者在著书立说,并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排除D项。故选A项。
2.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在广州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贸易额上占绝对优势。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不包括鸦片走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闭关政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 B.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
C.中英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答案】B
【详解】
材料“到19世纪30年代末,中外海上贸易的百分之八十是中英双边贸易”强调的是中英之间的贸易比重较大,说明的是中英经济的互补性较强,B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需要市场和原料,排除A项;材料与中英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此时战争尚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