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学生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并会用”长短“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那么长”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我们要在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究竟有多长。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长度单位的表象。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夏天到了,万物复苏,各种草啊、花啊、树啊,欣欣向荣,生长旺盛。每当看到这些,我就想知道它们有多高?看到菜园里的黄瓜、丝瓜就想知道它们有多长?我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多高?多长呢?
生:量一量。
师:是的,我们想知道物体的高度,长度时,只要进行测量,就能得到答案。淘气和笑笑他们想知道课桌有多长,也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测量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学习新知
1.出示PPT(淘气和笑笑测量课桌图),学生观察图,讨论交流。
师:他们分别用什么进行测量的
生1:笑笑用手拃,淘气用铅笔
生2:他们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测量的结果。笑笑测得是四拃,淘气测得是五支铅笔那么长。同样一张桌子,两个结果。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生1:太乱了,别人听了会糊涂。
生2:应该用同一种工具,这样测出的结果就不会糊涂。
师:如果让你选择测量课桌长度,你会怎样测量呢?
生2:我会选择用拃测量。
师:老师和你一起都用拃测量这课桌,你愿意吗?
生2;老师,我不愿意。因为你一拃大,我一拃小,虽然同样用拃,大小不一样,结果也会不相同。
师:现在发现统一度量单位有多重要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尺子。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生:卷尺,直尺,三角尺、、、、、、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和笑笑测量课桌有多长这个情境图,进行交流探索发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出示测量工具(直尺)
学生观察直尺,并回答问题。
直尺上有什么?这些有什么意义?
生:数字,刻度线,cm
师:在这里0表示起点,0刻度线,cm它表是单位
3、认识1厘米
(1)、师:你知道多长是1厘米吗?让学生说说1厘米有多长
(2)、从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1到2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让学生说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4)、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5)、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1厘米有多长,延伸到其他长度,运用多种感官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4、出示PPT(四只小熊测量铅笔图):让学生判断,它们做法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小熊的测量过程以及测量结果,让学生体会如何才能正确进行测量,以及如何读测量结果。
三、巩固练习
1、
2、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3、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下面画“√”。如果想让汽车都通过,该怎么办呢?
4、想一想,怎样用手中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
设计意图:通过有更次,多角度的练习,巩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练习题的设计灵活多样,突出知识重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经历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长的表象。正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老师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辨析中掌握要领和正确度量长度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