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历史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以下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大量销售,能反映出“商业革命”的是( )
A.中国茶叶 B.美洲烟草 C.英国呢绒 D.中国丝绸
2.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难以超越伽利略
B.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就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
C.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3.“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大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的文明。”这100多名男子来到了( )
A.印度 B.北美 C.中国 D.澳大利亚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欧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英国在哪一方面更加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
A.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 B.开展圈地运动
C.开展海外贸易 D.积极发展工商业
5.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6.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政治特征是( )
A.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D. 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7.英国某次科技革命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
A. 棉纺织业 B. 交通运输业
C. 毛纺织业 D. 蒸汽机的发明
8.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争夺世界霸权的加剧 D.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这样说的直接原因是( )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10.一位历史人物曾获得这样的评价:“他将历史推往现代,他的天才与历史建设性力量合而为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民主自由政治的确立未必是他的本意,但这些事件皆得益于他的行动”,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指( )
A.拿破仑 B.卢梭 C.俾斯麦 D.加富尔
11.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
总统的头像,因而被人称作“总统山”
(见右图),其中被美国人民称为“战
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
人民心中的第一人”的是( )
A乔治·华盛顿
B.托马斯·杰佛逊、
C.亚伯拉罕·林肯
D.狄奥多·罗斯福
12.“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力,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来改变它……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引文的出处及理论依据分别是( )
A.《人权宣言》、《社会契约论》 B.《权力法案》、《论法的精神》
C.《人权宣言》、《论法的精神》 D.《独立宣言》、《社会契约论》
13.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阻挠德意志统一相同目的是( )
A. 阻止革命运动的蔓延 B. 乘机扩张领土范围
C. 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D. 转嫁国内社会矛盾
14.19世纪后期,改变了欧洲国际格局的重大事件是( )
A.德意志完成统一 B.意大利完成统一
C.俄国1861年改革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加里波第统率红衫军远征两西西里,占领其首都那不勒斯后不久,将政权拱手移交给撒丁王国。这充分表明加里波第( )
A.被撒丁王国所利用 B.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以统一大业为重的全局观 D.无力与撒丁王国分庭抗礼
16.下表是二战前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四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和四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统计表。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
项目 时间 ① ② ③ ④
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0 40% 9.5% 10.5% 5%
1937 36.2% 9.5% 10.4% 13.7%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25 14% 15% 8% 4%
1937 13% 16% 9% 0.8%
A . 苏联、英国、美国、德国 B . 美国、苏联、英国、德国
C . 美国、英国、德国、苏联 D . 苏联、美国、英国、德国
17.下图反映当时的国际局势是( )
A . 联军虽败但实力得以保存 B . 巴黎和会将要召开
C . 协约国处于战略防守态势 D . 美国将被卷入战争
18.1919 年 11 月,时任英国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的丘吉尔称英国应该让布尔什维克主义“胎死腹中”,将 共产党人称为“残暴的大猩猩”、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声明:“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 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 年在美国富尔敦演讲中,他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 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这表明他( )
A . 一贯仇视社会主义和苏联 B . 以维护英国利益为出发点
C . 对社会主义政策摇摆不定 D . 用意识形态标准区分敌我
19.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 年至 1991 年苏联共使用 110 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 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 )
A . 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 B .“冷战”的特点
C . 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 D . 美苏外交均势
20.在两极格局下,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法案,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及现代化模式。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苏联也开始这样做,并希望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通过苏联的支持和采用苏联的现代化模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美苏的这种做法( ) A . 直接促成了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形成 B . 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 影响了第三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D . 缓和了冷战过程中的世界紧张局势
21.1981 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 . 扩大政府开支 B . 加强政府干预 C . 实施计划经济 D . 减少政府干预
22.二战后,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趋于衰退,很多 工厂废弃,机器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 . 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C . 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D . 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
23.1962 年 9 月,《真理报》刊登了经济学家利别尔曼《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建议减少国家规定 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引发了苏联国内围绕着企业如何取得更大经济成果进 行讨论,并且深入到企业如何运用物质利益激励工作人员的讨论中,这被称为“利别尔曼大讨论”。 这场讨论( )
A . 倡导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 . 利于市场成分在体制内的运用
C . 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 . 助长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
24.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来确保自身 利益的最大化。这表明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是( )
A . 边界冲突 B . 民族矛盾
C .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 . 发展中国家自身政策失误
25.2020 年,全球疫情蔓延,下图是一名意大利女生画的相关漫画。漫画反映了( )
注:左边的护士身穿红、白、绿三色的衣服;右边的护士身穿红衣,上面点缀了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A . 大国担当合作抗疫 B . 中意结盟情同手足
C . 抗击疫情任重道远 D . 人类命运休戚相关
二、简答题(40分)
26.举荐和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汉武帝时确立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如果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誊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从荐举性质的
科举考试到纯粹科举考试》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以及为避免举荐可能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并简析其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地位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者本质意图的一致性。
27.英美两国颁布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材料二《权利法案》作为美国宪法的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限制立法权的方式如下所述。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则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法案》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法治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6、17世纪的晚明社会,出现以徐光启、宋应星、王微、李之藻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和以《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为代表的科学著作。徐光启认为象数之学乃是有度有数之事的基础,强调因数以明理的观念,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教偏理学“虚玄时妄之说”的倾向。徐光启还在天津建立农业试验场利用西方技术将南方水稻种植在高纬度地区,并将甘薯引进天津以解饥民之饿,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王微认为西方科技巧器甚多,在选取上必须以长乎五姓日用为宗旨,国家急需为先务。李之藻认为中学、西学各有所长,不能相互遮蔽,而是要兼收并蓄,以求会通一二,以彰显文盛
——摘编自李敬峰《晚明"四贤”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科学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热点,英国脱欧更是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被提上日程。英国认为超国家机构会影响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降低其国际地位。鉴于社会普遍视欧洲为战乱和冲突的根源,英国政府仍把英国和英联邦及殖民地放在首位并宣称:“我们的事业和利益远在欧洲大陆之外。”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相继成为西欧第一、第二经济强国。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英国对英联邦国家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反,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经济比重却不断上升。1973年,英国最终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魏飞《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演变(1951—1960)》
材料二 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遭遇的一次重大变故,将对英国、欧洲产生深远影响。它暴露了欧洲治理机构的弊端以及成员国之间在重大问题上难以弥合的分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危机。英国一直作为欧盟范围内重要的平衡器存在,其脱欧鼓舞了欧盟范围内的疑欧势力和极端力量,它们要求关闭边境、控制移民数量,并通过直接民主还权于民,推动欧盟重回主权国家秩序。但纵观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史,正是一次次危机推动着欧洲一体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摘编自杨毅《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三维挑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D D C A B C A A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C A B B C D B B C A
31.(12分)
(1)依据:品德和才能。(2分)
举措:惩罚举荐不实者;察举者承担连带责任;限制被举者年龄;引入考试机制;实行过程监察(2)
(2)主要着力点:考试环节和阅卷环节。(2分)
主要目的:确保公平公正。(2分)
(3)差异:汉代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宋代主要以考试来选拔官员。(2分)
一致性:巩固统治。(2分)
32.(14分)
(1)原则:议会至上;自由、平等、法治等。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力)。(6分)
(2)特点: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约束: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查、两党政治。(6分)
(3)影响:原则上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法律程序的正义等。(2分)
29.(1)内容:肯定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注重实证的科学实验方法;科学为现实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服务;中西科技的交流融合。
(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传播西方科技;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明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对理学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0.(1)态度变化:由战后初期游离于欧洲一体化之外转变为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
原因:英国经济发展放缓,欧洲强国地位受到法、德强有力的挑战;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海外市场收缩;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一体化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实力显著增强。
(2)影响:严重削弱了欧洲联合的基础,暴露了欧盟的体制性缺陷,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挑战。欧盟内部力量失衡,加剧欧盟发展的方向之争,导致欧盟实力下降,重挫欧盟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客观上使欧盟国家反思欧洲一体化,有助于推动欧洲联合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