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5.4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5.4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4 07:3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初识光量子与量子世界
一、单选题
1.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提出了能量子假设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普朗克 C.奥斯特 D.爱因斯坦
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赫兹最早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麦克斯韦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3.新冠肺炎防控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检测用的体温枪工作原理就是黑体辐射定律。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温度降低,可能部分波长的辐射强度会减小
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B.黑体辐射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氧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个原子核了
D.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因此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人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
5.下列关于热辐射和黑体辐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
B.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C.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D.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6.“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它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设计出来的,能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转换成温度显示。若人体温度升高,则人体热辐射强度I及其极大值对应的波长的变化情况是(  )
A.I增大,增大 B.I增大,减小
C.I减小,增大 D.I减小,减小
7.某气体在T1、T2两种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如图甲所示,纵坐标f(v)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横坐标v表示分子的速率;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画出了T1、T2两种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T1>T2
B.图乙中T1C.图甲中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图乙中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8.物理学家金斯说过:“虽然h的数值很小,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它是关系到保证宇宙存在的。如果说h严格等于零,那么宇宙的物质、宇宙的物质能量,将在十亿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全部变为辐射。”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关于它的单位,若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
A.kg·m2/s2 B.kg·m/s2 C.kg·m2/s D.kg·m2·s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B.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C.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底片上就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D.光子通过单缝的运动路线像水波一样起伏
10.由于内部发生激烈的热核聚变,太阳每时都在向各个方向产生电磁辐射,若忽略大气的影响,在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的截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这种电磁辐射的总能量约为1.4×103J。已知:日地间的距离R=1.5×1011m,普朗克常量h=6.6×10﹣34J s。假如把这种电磁辐射均看成由波长为0.55μm的光子组成的,那么,由此估算太阳每秒钟向外辐射的光子总数的数量级约为(  )
A.1045 B.1041 C.1035 D.1030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D.汤姆孙证实了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并测出了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12.温度最高的恒星表面颜色呈现(  )
A.白色 B.红色 C.蓝色 D.黄色
13.光子的能量与之成正比的是(  )
A.光速 B.光的频率 C.光的波长 D.光速的平方
14.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材料 C.表面状况 D.以上都正确
15.提出能量子概念并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霍金
16.下列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能量连续的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能量连续的经典理论和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二、解答题
17.对应于的能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各是多少?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假设。
故选B。
2.B
【详解】
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错误;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正确;
C.首先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科学家是英国的科学家法拉第,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减小,B错误;
CD.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即向频率较大的方向移动,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C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能量变小,则波长变长,选项A错误;
B.黑体辐射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小频率较大的方向移动,选项B错误;
C.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的原子核衰变不适应,选项C错误;
D.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因此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人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选项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根据黑体辐射理论可知,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故A正确;
B.根据黑体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B正确;
C.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故C正确;
D.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比如物体的形状,故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6.B
【详解】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
特点是,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所以人体热辐射的强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峰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减小。
故选B。
7.D
【详解】
AC.由图甲可知,温度为T2的图线中速率大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大,则说明其对应的平均动能较大,故T2对应的温度较高,T1<T2;温度升高使得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不一定每一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故AC错误;
BD.由图乙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则T1>T2,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根据能量子表达式可知
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B
【详解】
A.实际物体辐射电磁波情况与温度、表面情况、材料都有关,故A错误;
B.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叫做黑体,故B正确;
C.单个光子通过单缝后,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底片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故C错误;
D.光子通过单缝后,体现的是粒子性,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设地面上lm2的面积上每秒接受的光子数为n,则有
pt=nh
代入数据解得
n=3.87×1021个/m2.
设想一个以太阳为球心,以日地间距离R为半径的大球面包围着太阳,大球面接受的光子数即太阳辐射的全部光子数,则所求的可见光光子数为
N=n4πR2=3.87×1021×4×3.14×(1.5×1011)2≈1×1045
故A正确,BCD错误。
11.B
【详解】
A.黑体辐射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错误;
B.衍射是波所具有的特性,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可以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根据可知,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由于质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所以质子的动量p比电子的大,又根据可知,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电子的小,故C错误;
D.汤姆孙证实了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但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的,故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恒星表面颜色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红、黄、白、蓝,恒星表面颜色取决于它的表面温度,温度越高,颜色越偏蓝,故温度最高的恒星表面颜色呈现蓝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B
【详解】
根据可知,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故选B。
14.A
【详解】
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情况有关;但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C
【详解】
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论”。在同一年的12月24日普朗克用能量量子化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B
【详解】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只有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故B正确,ACD三项错误。
17.,
【详解】
由光子的能量值
该光子的频率为
该光的波长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