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5 08: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在诗歌上主要的成就,是他“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章,追求理想是它的主要方面。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的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们都为这一气象凭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应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
B.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其气象仍然比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更为充沛饱满。
C.盛唐气象具有鲜明、开朗、深入浅出的特点,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使得盛唐气象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
D.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B.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愁”的形象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C.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盛唐气象的突出特点。
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但其艺术风格与盛唐诗风并不相同。
B.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没有盛唐气象,境界较低。
C.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90后”钢琴调音师蔡琼卉,是一位视障人士。平时,依靠一种能将屏幕上的可读文字转化为语音的“读屏软件”,她就能用手机或电脑上网。不过,读屏软件也非万能。地图定位不朗读、“花式”图片验证码不朗读等问题,都给她的“网民”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今年3月1日起,随着我国“互联网盲道”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的正式实施,蔡琼卉的烦恼或将迎刃而解。《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是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城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这个国家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有效帮助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像健全人一样享受互联网技术,被誉为“在互联网上铺盲道”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国标”弥补了国际标准在“互联网盲道”测试方法上的缺失,提升了标准的可实施性。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炜说,国家标准出台后,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推动无障碍建设,为政府网站/App率先开展示范提供了准绳,另一方面,有利于主管单位开展管理工作,为检测、监督与反馈提供了技术规范。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盲道”建设首个“国标”将实行,逾千万视障人士受益》)
材料二:
在“互联网盲道”国标出台之前,虽然有不少互联网公司设计了无障碍产品,但由于国家统一标准的缺失,其无障碍产品的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如今,国标即将实行,无疑能从顶层设计上为网络盲道建设清扫障碍。对照国标,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互联网公司各行其道,在研发过程中出现与视障用户需求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规范相关研发流程,为信息无障碍工程师提供路径指引。
“互联网盲道”国标是保障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权的重要途径,但仅有国标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行政执法。大量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实行“国家法规+方针政策+技水标准”的运作模式是一种有效路径。
随着互联网连渐进入成熟期,我们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跟进无障碍的产品设计,这既需要企业转变观念,看到无障碍建设中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企业开发无障碍产品解决后顾之忧。
(摘编自《“互联网盲道”建设任重道远》)
材料三:
现在手机和电脑有比较完善的读屏软件,可以让视障人士使用。读屏软件就相当于视障人士的“网上盲道”,但手机端和PC端读屏软件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朗读或未命名的标签,甚至有很多基本功能没法用读屏软件来操作,给其互联网体验造成很大障碍,最典型的就是图片验证码问题,直接导致大量视障用户无法登录以及进行后续的操作。
视障人士上网面临的门槛主要为互联网内容如何被视障人士感知和理解;互联网内容如何在听觉通道有效融合和传榆,如无障碍电影需要在播放电影原声的同时播放旁白且两路声音不能产生混淆;互联网内容如何与视障人士有效交互,如视障人士通过语音对答实现在线购物等。迄今为止,视障人士上网面临的多重门槛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仍需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摘编自《“网上铺盲道”:有标尺还需法规护航》)
材料四:
“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环境。”蔡勇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有的产品都无障碍化了,世界就不存在所谓的“残疾”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残障人士。在无障碍建设上作出了许多努力,更好地保障了残障人士的权益,为残障人士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
在各方努力下,互联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盲道”以及其他“无障碍设施”,让残障人士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背后人心的温暖。在互联同上建立起的“盲道”不再是特殊的公益项目,而是一个标准配备……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无障碍是互联网产品的默认选项”的氛围。
一些互联网企业设有专门的信息无障碍工程师,跟进无障碍的产品设计。在一些视障人士看来,实现信息无障碍,残障人士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临近”双11”,天猫等电商平台为视障人士升级“盲道”,他们不仅能顺畅购物,还能参加盖楼抢红包。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盲道”之后,视障人士只要通过手机的盲打功能,打开电商平台,在搜索栏语音输入自己想要的商品,手机上就会弹出各式各样的商品,当手指点到某个产品时,该产品的详情描述就会通过语音展示出来,甚至图片也可被读出来。如此一来,视障人士网购也就没那么难了。今年46岁的陈燕是一名盲人铜琴调音师。陈燕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手机,她的手机里、淘宝、微信、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互联网工具一应俱全。地说,这几年这些应用越来越“顺畅好用”。“双11”时,她在淘宝上购买了一款修琴工具。
对客户有多尊重,企业在市场上就能走多远,赢得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硬道理。电商平台开“盲道”,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无论出于客户权益保障,还是自身利益考量,能照顾到小众的需求,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到同质服务,精神境界堪赞,启迪意义可期,
(改编自《让“盲道”成为互联网标配》)
4. 下列关于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帮助企业转变观念,看到无障碍建设中的社会价值。
B.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为政府网站/App率先开展示范提供了准绳。
C.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的实行可以让超过千万的视障人士从中受益。
D.我国"互联网盲道"国标能从顶层设计上为网络盲道建设清扫障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互联网盲道"国家标准是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将"在互联网上铺盲道"有实质进展。
B.国际标准存在"互联网盲道"测试方法上的缺失,而中国的"国标"则可以弥补这一问题,提升了标准的可实施性。
C.目前,视障人士上网还面临着多重门槛,但只要我国"互联网盲道"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些难题就会得到完美解决。
D.视障人土能使用手机和电脑中较完善的读屏软件上网,但有时会出现地图定位不朗读、"花式"图片验证码不朗读等问题。
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实现互联网的无障碍建设。
(3)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三条河流
王小忠
农历十一月初五,下了一夜大雪。天亮,雪停了,路面上积雪足有七寸厚。怕是一个月都不能出山了,大雪封锁住整条车巴沟。抱着火炉,听着车巴河的细声细语,望着黑压压的森林和群山之上的积雪,我又想起了那三条河流。住在那三条河流岸边的朋友们,此时的他们也抱着火炉 白塔四周的经幡还在烈风中不停地念经 游人络绎不绝 想到这里,我兀自笑出声来。我坚信,最美好的、最真实的河流,一定是在冬天。对夏日过分被装饰的河流,我原本就不大喜欢。深秋的时候,扎西叫过我好几次,我的各种借口大概也伤了他的心。实际上,我并不是抽不出时间,总想着落一层薄雪再去。然而,我面对的却是冰天雪地的现实,也只好抱着火炉,等鸟雀再次归来,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城东三十公里,即则岔石林景区入口处,有一个美丽的牧村——贡去乎。牧村四面环山,三条河绕村而过,潺潺流水叮叮咚咚。
扎西的家就在贡去乎。扎西大学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研究生学位拿到之后,他没有去城里找工作。扎西的父亲是本地牧民,没有文化,除了放牧,扎西就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了。扎西没有去城里找工作,他的父亲很不高兴,以前见人就夸的语气也有所转变,甚至愤怒,愤怒里还夹带着看不起儿子的意思。扎西对他父亲也不似以前那么顺从了。当然不是说扎西长大了,就不怕父亲,而是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扎西不像他父亲那样,他不愿将自己的思想圈定在这条沟里的牧场上。扎西看到这条沟里春夏秋冬都有外地人进进出出,他们或摄像;或画画;或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之间;或踽踽独行,歇息于河流之畔。于是,扎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想法。
2018年6月,我和扎西刚认识。那次我的目的地是则岔石林。刚进入贡去乎,我就看见一个小广场。广场旁边的山丘上有一座白塔,白塔四周挂满了经幡。广场前方有一条走廊,墙壁上画了八宝。站在走廊边上,我又看到了河。三条河——热乌河,则岔河,多拉河,三条河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在贡去乎汇聚一起,然后向北奔流,流入洮河,显得很壮观,却又不张扬。相比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它们不但谦虚,而且显得腼腆。
扎西的家在村子的最边上,房屋是按农区传统风格修建的,土木结构,全院转角二层楼。楼上房间很多,房间里挂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或雪山,或草原,或森林,或河流,每幅照片下面都有说明。房间干净整洁,装饰简单,大方静雅,且都摆放着一盆从草原上挖来的三叶草。这样的装饰,是城市里的宾馆无法拥有的。楼门顶之上,是很大的露天阳台。阳台上摆放着几盆长寿菊、几个木墩子,还有两张用树根做成的桌子。这样的布局和设计,扎西的父亲怕是永远都想不到,自然也就做不到,观念很重要。
扎西的父亲一生都在牧场劳作,所有想法都围绕着牛羊转图。扎西的种种想法,还是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政府的帮扶,否则只能是春梦一场。扎西家拆旧房盖新楼也不过三两年时间,可这三两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全家十几年放牧的收入。幸福指数建立在大胆的想象之.上,然后通过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得以实现。理想必须践行,才能达到目的。我还想到了这一点,成功源于机遇。扎西抓住了机遇,他成功了。
只有十二户人家的贡去乎,终于被世人皆知,就源自扎西的藏家客栈。藏家乐的出现,升级了牧区经济形态,使藏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牧业也开始向现代商业迈进。这种转变看似缓慢,但渗透性极强。多少年来,生存在洮河沿岸的农牧民,一直沉醉于传统的耕作与放牧中,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求新求变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乃至机遇。
热乌河在则岔沟蜿蜓十八湾。十八湾所经之处,山形奇特,森林茂密,河水潺潺,格桑花盛开,河谷中空气清新。穿过热乌河,沿小路前行,三条河流便各自去了一边。极目远眺,千里草原平铺,唯河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则岔石林之景观气象万千,雄伟壮观。蓝天白云下,黛青色的森林绵延于山峰间,加之大小不一的各种溶洞,以及岩壁之上富有各种传说的壁画,这里的一切还是很难逃脱与神话的纠缠。
那天,我和扎西坐在门楼顶的露天阳台上,喝奶茶,吃糌粑,说着理想的伟大和人生的艰辛,都有些激动了。三条河流送来的清冽之气和陶然轰响,又令我们暂时忘却其他,只沉醉于眼前的美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若将眼前所有美景据为己有,心里的那个贪字就写得太大了,还是与他人分享的好。
此时,却是大雪封山。看不到行人,也听不见鸟呜。坐在朝西的小二楼上,抱着火炉,我心有愧意。我答应过扎西的,一定要去则岔石林。那么,现在就动身吧。哪怕大雪深埋我的足迹,而三条河流会带我到达诗意的前方。(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的回想内容为主体,叙述了我与扎西的交往、了解和成为挚友的过程,始终以“我”的视角叙述让读者感到亲近和真实可信。
B.文章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扎西父亲对扎西前后态度的对比、扎西与父亲的对比等,意在批评扎西父亲思想的保守,突出扎西思想的前卫。
C.扎西的藏家乐三两年的收入远超以前,的出现促进了藏区经济的转变,凸显了时代背景下个人选择和机遇把握的重要。
D.文章的语言平实朴素、流畅简净,多用散句,对扎西事迹的叙述渐次深入,客观地表达了对藏区可喜变化的感受,又蕴含着深挚的情感。
8.文章后面引用苏轼的名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文章在叙述藏区变化时,用不少笔墨穿插介绍了三条河流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此的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涪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屯永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日‘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
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日:“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沉,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官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士,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士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高仁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B.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C.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D.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 贼不敢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阊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滕王阁序》中“间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刺史在文中指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史荣。
C.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D.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遭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他约定在军队进城时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C.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D.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5分)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日“归顺”,皆得复农矣。(5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 晚
范成大①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
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②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四、默写题
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 , 。
(2)《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老子关于强者的看法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 。
(4)《将进酒》一诗的主旨句是: , 。
(5)《江城子》一词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一句话是 。
(6)《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 , 。
三、课内基础知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贼者也 有车之用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不贵难得之货 故亏父而自利
D是以圣人欲不欲 自是者不彰
1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观,可以群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B.天下归仁焉 归:归向
C.无侧隐之心,非人也 恻隐:惊骇,恐惧
D.今一朝而鬻技非金 鬻:卖
20.下列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请买其方百金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是“三礼”之一,“是五经”之一,是“十三经”之一。
B.乡党: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以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合称乡党。
C.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D.《将进酒》,汉乐府旧题。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李白、岑勋、丹丘生三人登高欢饮。“主人何为言少钱”中的主人即是岑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梁实秋
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伊壁鸠鲁
细细品味,这两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1.C
2.D
3.B
答案、A“
答案:C
6.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实现互联网的无障碍建设。
答案.①贯彻“互联网盲道”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立法 加强行政执法。
②在信息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
③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开发无障碍建设。
7.B
8.文章后面引用苏轼的名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①引用苏轼的这一名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眼前大自然所馈赠的美景的喜爱
②引用苏轼的这一名句,是说明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厚.“我”和扎西更应该将美景与他人分享。
③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文学色彩.
.9.文章在叙述藏区变化时,用不少笔墨穿插介绍了三条河流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此的的理解。
①介绍三条河流的情况就是介绍藏区优越的环境,点明藏区开发的基础条件。
②介绍三条河流“谦虚、腼腆”的特点,就是映射藏民的不张扬性格。③三条河流的景色之美逐步为外人所知,就说明藏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变化,藏区发生了缓慢但渗透性极强的转变。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由第②段“三条河绕村而过,潺潺流水叮咚咚”、第⑧段“热乌河在则岔沟蜿蜒十八湾”的美景等内容可知,藏区优越的环境是其开发的基础条件。第④段作者写三条河“不但谦虚,而且显得腼腆”,实际上是映射藏民的不张扬性格。第⑦段作者直接说“贡去乎,终于被世人皆知”,即三条河流的景色之美逐步为外人所知,实际上是说藏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变化,藏区发生了缓慢但渗透性极强的转变。
[答案]
10.(3分)A
11.(3分)D(檄是古代官方的文书。)
12.(3分)B(“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有误,原文是“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 劝降”)
13.10分)(l)(5分)京兆尹刚到任,总要(就)杀死其中最恶劣的来震慑其他人。(“视事”“尤”“怖”一处1分,大意2分)
(2)(5分)如有能脱下甲胄迎接我的人,就在背上写上“归顺”,都可以返回务农了。(“释”“署”“农”一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高仁厚,当初事奉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任营使。黄巢攻陷京师,天子逃往成都。在这之前,京城有不良子弟,拿着棍子抢掠乡里,称作“闲子”。京兆尹刚到任,总要(就)杀死其中最恶劣的来震慑其他人。黄巢进入京师,百姓大多在宝鸡避难,闲子抢掠百姓,官吏不能制止。高仁厚平时知道他们的恶行,暗中约定军队进城放手击杀。军队进城,闲子聚在一起观看,取笑侮辱军人,军队趁机杀数千闲子,从此乡里才安定。时逢邛州贼人阡能的数万部众进攻各县,扎下数十处营寨,涪州刺史韩秀升等在峡中作乱,诸将不能平定。高仁厚督兵四处讨伐,驻扎在永安。阡能派来的间谍混入军中,被官吏抓住后献给高仁厚,间谍自称父母妻儿都被贼人扣押,规定假如不能探明军中虚实,家人都要被处死。高仁厚同情他,说:“为我告诉贼兵,明日我将出战,如有能脱下甲胄迎接我的人,就在背上写上‘归顺’,都可以返回务农了。”就放走了间谍。贼兵设下埋伏,假装投降,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叛军都真心投降。
高仁厚返回,天子登楼慰劳军队。陈敬瑄与高仁厚商量说:“韩秀升还没有被擒获,你如能破贼,将用东川节度使来酬报你。”高仁厚答应了他。高仁厚派游兵逼近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派一千名士兵带着短刀、强弩袭击贼营,放火喧叫。韩秀升率水兵救火,高仁厚派人如鸭潜没水中凿叛军船底,叛军的船都沉没。韩秀升的部众畏惧,大多溃散。韩秀升斩杀逃兵,他的部众愤怒,抓住韩秀升然后投降高仁厚。高仁厚用囚车把他押送到成都,在市中处斩。东川节度使杨师立起初隶属于神策军,得知陈敬瑄以高仁厚来取代自己,颇有怨言,发布檄文说陈敬瑄有十条罪状,杀死监军田绘,派兵攻打绵州,没有攻下。皇帝于是下诏削去杨师立的官爵。陈敬瑄随即上表朝廷授予高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伐杨师立。杨师立派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据守鹿头关。高仁厚驻扎在汉州,前军在德阳接战。杨师立据城防守,经历了四十天。杨师立在夜里派兵出城偷袭北栅。高仁厚在两翼设下伏兵,打开栅门,点燃火炬,贼军不敢进入。伏兵杀出,打败了贼兵。杨师立亲自督战,十战皆败。高仁厚与城中约定斩杀首恶的人受赏,郑君雄在军中呼喊说:“天子讨伐的是反叛者的人罢了,我们为什么要与他守在一起呢?”于是与张士安喧哗前进,把高仁厚的书信展示给杨师立说:“请以死向众人谢罪。”杨师立投池自杀。郑君雄杀了他的全部家人,将杨师立的首级献给天子。朝廷下诏授予高仁厚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年间,追赠为司徒。
14.A("充满生机"不对,"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
15.
1.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
2.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
3.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如答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也可。)
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5.夜来幽梦忽还乡;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8——21DBB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