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东辰国际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东辰国际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5 08: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辰国际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试时间: 8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30 每题 1 分, 31-40 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关于遗传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 DNA 片段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B .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种子进行诱导加倍,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植株 C.诱变育种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D.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出现属不可遗传变异, 但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出现属可遗传变异 2.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 出现如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①为基因重组, ②为倒位
B .①为易位, ③可能是重复
C .③可能是缺失, 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D .②为基因突变, ④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 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
处是( )
A.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B.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C.改变基因结构, 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细胞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B .21 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
C.调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该在发病家系中调查
D.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
5.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 2n 、 4n 、 8n 染色体数目的细胞
B.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质) 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 95%的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理解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
6.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C.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定可育
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7.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四倍体西瓜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 DNA,用另一种限制酶处理运载体
D .DNA 连接酶可将黏性末端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
9.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HGP 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
B.目前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C .HGP 测定的是人的 46 条染色体中的一半
D .HGP 将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10.共同进化不会发生在( )
A.猎豹和斑马之间
B.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之间
C.好氧型生物和环境之间
D.杂草和水稻之间
1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
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
B.同种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
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
12 .关于育种和进化的相关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库间一旦出现差异,则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
B.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D.单倍体育种时,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即可得到新品种
13.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 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 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 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的所有孔雀为一个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种繁衍的基本单位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14.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B.水螅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把小白鼠和青蛙从 25℃转移至 5℃的环境中,耗氧量分别不变和减少
C.下丘脑通过分泌相关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D.血糖平衡调节及水盐平衡调节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16.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呼吸、排尿、阅读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B.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依靠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的 H 区
C.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属低级中枢
D.成人“憋尿”的过程表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的调控
17.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而神经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
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C.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口服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及生长激素可以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糖尿病及呆小症
B.内环境成分有激素、抗体、血红蛋白、呼吸酶、氨基酸等 C.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寒冷时 TRH 、TSH、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都会分泌增加 19.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不能口服
B.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过程存在激素调节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 20.如图所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生长激素与激素③具有协同作用
D.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 TRH 的受体
2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低
C.人在冬泳过程中,体内的产热速率始终大于散热速率
D.严重腹泻,由于水和无机盐都会丢失,所以不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变化
22.某人幼年时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 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② 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③ 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④ 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⑤ 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⑥生长发育较迟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②③④⑥
23.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 S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24.在人体内, 下列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糖尿病 ②白化病 ③夜盲症 ④侏儒症 ⑤呆小症 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25.下列前项是内分泌腺、中项是其分泌的激素名称、后项是该激素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垂体、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吸收水分
B.肾上腺、肾上腺素、促进血糖升高
C.胰岛 B 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强机体代谢和促进产热
26.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含有三个神经元, ①是神经中枢, ②是传出神经, ③是传入神经
B.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27.阿尔兹海默病又叫老年痴呆。研究发现, 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过高, 导致 老龄化人群认知和记忆障碍,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一类有效药物,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 者的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
B.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结合并使其打开
C.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
D.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会使乙酰胆碱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8.世界上有 650 余种毒蛇, 有剧毒的蛇就达 195 种。其中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 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传 导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 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导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轴突上的 Na+ 、K+通道,影响动作电位在轴突上传导
29.下列关于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及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血糖升高,此时血糖的来源为肝
糖原和肌糖原的分 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B.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C.某人若吃的食物过咸,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30.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
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灌胃甲状腺激素, 1 次/天
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 14 天
A.应采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
B.设置乙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的影响
C.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甲组和丙组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31.如图表示天冬氨酸转化成嘧啶核苷酸的酶促反应流程及嘧啶核苷酸含量变化的负反馈调节。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控制酶 2 合成的基因突变后,中间体 B 的合成一定会受到影响
B.图中“ ”可表示嘧啶核苷酸的数量过多会抑制酶 1 的活性
C.上图所示流程可反映出酶具行专一性、高效性
D.若酶 1~酶 5 都是蛋白质,则相关基因表达过程均可在细胞核内完成 32.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 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 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 ,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 ,a 基因 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
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A .75% B .50% C .42% D .21%
33.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下图是细菌抗药性逐渐增强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抗药性的逐渐增强是抗生素对其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人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内环境紊乱
C.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D.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抗药性细菌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34.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B 、C 、D 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 C 中
③C 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 D 中的蛋白质浓度
④DNA 解旋酶可以存在于 B 内
⑤血红蛋白可以存在于 C 和 D 中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35.图中 A、B 代表人体内的物质, 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 CO2 浓度高
B.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③中的液体将减少
C.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 A 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受其调节
D.若组织细胞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 ④处 CO2 的含量高于①处
36.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部分调节方式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所代表的调节方式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B .①和③所代表的两种调节方式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方式
D.方式③中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37.如图为突触的结构, 在 a 、d 两点连接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 3 个神经元, 含有 2 个突触
B.如果 B 受刺激, C 会兴奋; 如果 A、B 同时受刺激, C 不会兴奋, 则 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A 、B 一定是轴突, C 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
D.若将电流计连接在 a 、d 两点, 刺激 a 、d 间的中点, 由于该点离 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38.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 ③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 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
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的过程有神经调节 39.糖尿病是当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病, 有 I 型糖尿病和 II 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I 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
不足引起的, 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是引起 II 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胰岛素可以控制 I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
B.治疗糖尿病还可以口服降糖药物,并适量运动
C.糖尿病患者多饮是因为血浆渗透压较高,在大脑皮层中经常产生渴觉
D.糖尿病患者多尿是因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40.甲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 II4 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甲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Ⅱ3 与Ⅱ4 生 1 个患甲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孩子,其染色体异常是由Ⅱ4 造成的
C.若乙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 1%, 则Ⅲ2 与Ⅲ3 生育一个患乙病的女儿的概率为 1/66
D..若Ⅲ3 为乙病基因携带者,则Ⅵ1 为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3/5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41 .(10 分) 下面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 图乙示意兴奋在 A 、B 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H 表示物质; 图丙表示图甲中②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甲中,电流刺激 E,可观察到 A 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 A 有反应而 E 无反应。 由此表明 E 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结构。
(2)图乙中, 若 F、G 之间距离等于 G、I 之间距离, 刺激 G 处, 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 ________的反应滞 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 I 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次。
(3)图乙中 H 为________,是由________(“A”或“B”)神经元释放的。
(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双选)
A .b 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B .ac 段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 ATP
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 Na+数量减少, c 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
D .c 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E .c 时刻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42.下列甲乙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与作用机制。图中 A~C 表示结构或细胞, a~e 表示物质。请据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的 B 代表胰岛 B 细胞, A 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①的合成与分泌, 这种调节方 式属于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的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 则 a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②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对 a 和 b 的分泌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
(3)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 下丘脑增加 ______________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 促进 ____________ 对水分的重吸收.
(4)糖尿病病因之一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某些异常抗体,如图乙中的抗体 1、抗体 2,其中因抗体_______ 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 致胰岛 B 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 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血糖浓度升高。
(5)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作用的靶细胞____________
43.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该作用结果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对一个得 1 分)
(2) 某些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高,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这类患者胰岛素靶细胞上可能缺乏 ___________,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2 点即可)。
(3) 人体细胞中, 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有乙酰乙酸、 β一羟基丁酸及丙酮, 三者统称为酮体。糖尿病 人血液中酮体含量往往偏高,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4 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 RrHh 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 X 为__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 例为___。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 A 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 A 的基因型是______。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 6 号染色体为三体(6 号染色体有 3 条, 减 数分裂时,两条正常配对并分离, 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的植株 B(纯合子, 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用 B 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 F1 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
②为探究 T 、t 基因是否位于 6 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 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 验结果:
第一组:假设 T 、t 基因不在 6 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 C 自交, 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
第二组:假设 T 、t 基因位于 6 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 C 与马铃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生物第二次月考答案
1-5:D B C D C 6-10:C A B C B 11-15:B C D D D
16-20:B A C C D 21-25:A C B C A 26-30:B B C D C 31-35:B C D C C 36-40;C D B D B
41.(共9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感受器 (2)电流表③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2分) 1 (3)神经递质(递质) A (4)CE(2分)
42、(共11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神经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负)反馈调节
(3)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 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2分)
(5)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2分) 全身细胞
43、(共9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 (负)反馈调节(1分) 血糖浓度、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3分,答对一个得1分)
(2)胰岛素受体(1分) 高血糖浓度持续刺激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同时胰岛素未经靶细胞接受,因而不能被灭活(2分)
(3)细胞利用葡萄糖供能障碍,分解脂肪供能增加,产生大量酮体(2分)
44.(共11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单 RH:Rh:rH:rh=1:1:1:1 (2)RrHH
(3)① 1:1(2分) ② 3:1(2分) 4(2分) 5/6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