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i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王子带作乱,襄王出奔。晋文公出兵护送襄王回王都,杀王子带。晋文公此举是为了
A. 夺取天子地位 B. 争当诸侯霸主
C. 维护分封秩序 D. 增强王室实力
2、 从春秋到战国,我国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周边各族
A. 大量迁居黄河流域 B. 生产方式迅速封建化
C. 华夏认同不断发展 D. 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
3、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措施,这些措施不包括
A 设立中朝 B 设立刺史
C 实行推恩令 D 实行郡国并行制
4、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5、“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
6、 东晋初,高门士族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教,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某次朝贺,皇帝司马睿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现象出现说明
A. 两胥政权更迭且政体相对混乱 B. 王氏兄弟已有谋反之心
C. 东晋时期士族当权且影响巨大 D. 皇帝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7、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 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8、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政事堂的设立( )
A.弱化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加强了权力制衡
9、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一直到梁末,他们也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C.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10、中国古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11、 下表是唐朝后期南北户数升降比较表,表中数据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一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l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A. 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北民南迁促进南方发展 D. 两税法取代租调制
12、《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 )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13、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 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 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 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 有所为有所不为
14、北宋名臣、历史学家薛居正的儿子薛惟吉死后,其妻柴氏想要携资(十万贯)再嫁,因此,同平章事(中书门下长官)向敏中、右仆射(尚书省长官)张齐贤都争着求娶,相互闹得不可开交。后向、张二人还牵扯进了“违反诏令私买薛家宅地”案,被双双贬官。某历史兴趣小组成员质疑这则历史故事的真实性。下列质疑理由中合理的有
理由一 宋代婚姻固然看重家世阀阅,但不看重嫁妆(钱财)
理由二 中书门下和尚书省都是唐代机构,不可能出现在宋朝
理由三 买卖宅地行为在宋朝基本不受政府干预
理由四 在理学受到官方尊崇的时代,寡妇再嫁基本不可能,况官宦人家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5、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B )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7页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16、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赛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 D )
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
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
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17、(2020·菏泽B)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 C )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八股取士
18、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下列著作中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 、《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九章算术》 D、《唐本草》
19、下列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C )
A.汉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0、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A )
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
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16分,23题14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
教学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4分)
22、(10分)(2020·北京昌平)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3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1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简述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6分)
材料二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0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结合秦朝的统一说明清朝疆域奠定的意义。(7分)
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1-20选择题答案:BCDBB CBBDB AABAB DCBCA
非选择题:
21[答案] (1)变化:由分封制到郡县制。(2分)
(2)特点:驿站范围广;数量多;设立驿站因地制宜;驿站归中央直接管理;蒙汉驿站分区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4分,任答2点)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加重了站户的负担。(4分)
22 、[答案] (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4分)
(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中心南移完成。(4分)
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4分)
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4分)
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4分)(以上任选3个方面)
23、[答案] (1)原因:秦地理位置优越;秦内部相对稳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统一;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4分)
(2)成就:17世纪80年代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8世纪50、60年代,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清初至18世纪末,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6分)
意义: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