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A层)(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A层)(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3 23: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平行班A段物理试题
1、选择题(其中1-12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13-16为多选题,每题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共5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 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C.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D.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给桌子一个向下的压力,这是由于书本发生形变产生的
2.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18 m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8 m/s B. 12 m/s C. 10 m/s D. 14 m/s
3.如图所示,物体在F=100 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质量m=5 kg,可知物体所受摩擦力为(g=10 m/s2)(  )
A. 10 N,水平向左 B. 10 N,水平向右
C. 20 N,水平向左 D. 20 N,水平向右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共点的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大,合力越大
B. 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 N、5 N、9 N,仅这三个力就可以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C.马拉车加速行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D.只有物体的速度为零时,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
5.一汽车在市区路面以10m/s的速度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以4m/s2的加速度紧急刹车,求刹车后3s内的位移( )
A.12m B.12.5m C.15m D.20m
6.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
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
D.CD段运动的速度大小小于BC段运动的速度大小
7.如下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f1、Ff2、F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Ff1=0,Ff2=5 N,Ff3=5 N
B.Ff1=5 N,Ff2=5 N,Ff3=0
C.Ff1=5 N,Ff2=0,Ff3=5 N
D.Ff1=0,Ff2=10 N,Ff3=5 N
8.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的间距为
B.经过MN中点时速度为
C.经过MN所需时间为
D.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sinθ
B.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C.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D.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初速度为2 m/s
C. 5s末物体的速度是25m/s
C. 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D. 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11. 如图所示,A、B两物体通过一根轻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悬在空中,关于物体A的受力分析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可能受3个力
B.可能受4个力
C.一定受3个力
D.一定受4个力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固定斜面上受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匀速向上运动,斜面的倾角为30°,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0.5mg B.mg C.1.25mg D.2mg
13.如图所示,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A、B间可能无弹力作用的是 ( )
14.(多选)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 m/s2,则(  )
A. 小球是从5 m的高处自由落下的
B.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C. 小球第一次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3 m/s
D. 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后小球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8 m/s
15.(多选)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其中重力加速度g=9.8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 s内、2 s内、3 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
B. 在1 s末、2 s末、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C. 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4∶9
D. 在相邻两个1 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 m
16.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水平绳OA使连接点A向上移动而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则A点向上移动时(  )
A.绳OA的拉力逐渐减小
B.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绳OB的拉力逐渐减小
D.绳OB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2、实验题(10分)
17.一名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做“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
(1)下列实验步骤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填实验步骤前的序号);
A.以弹簧长度l为横坐标,以钩码质量m为纵坐标,标出各组数据(l,m)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其下端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钩码,待钩码静止后,读得弹簧下端指针指示的刻度,然后取下钩码;
E.由图像找出m与l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写出弹力与弹簧长度之间的关系式,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图,得到如图所示的F-L图像。由图像可知:弹簧原长_______cm,由此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__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8.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标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题,其中19题8分,20、21、22每题10分,共38分)
19.如图所示,小孩坐在雪橇上,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为40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大小为100 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运动,(其中g=10 N/kg,sin 37°=0.6,cos 37°=0.8)求:
(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保留两位
小数)
20.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72km/h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全程一共走了150m,求这辆汽车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的总时间?
21.如图所示,质量为15kg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之间,木块B的质量为150kg,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其中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木块B给A球的支持力的大小?
(2)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的大小?
(3)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22. 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m/s的速度从A车旁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开始亮时开始
1)A车和B车是么时候相距最远?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2)A车和B车什么时候相遇?
鸡东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平行班A段物理试题答案
1-5 DCACB
6-10 CABDB
11-12 DC
13 AC
14 BD
15 BD
16 BC
17
(1)CBDAE
(2)3 200
18
(1)F’
(2)B
(3)C E
记下两个细绳的方向
将结点拉到同一点O
19
(1)340N
(2)0.24
20. 10.5s
21
(1)300N
(2)1650N
(3)150√3N
22
(1)20s 80m
(2)45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