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南京天王府宝座上应该坐着谁?
这首诗表达了他什么样的理想抱负?有没有实现?
第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
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1、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理解性质与意义。
目录
农民振臂——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自强——洋务运动
内忧外患——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陷入重围——瓜分中国的狂潮
壹
天国之梦(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的探索
天国梦的开始
我叫王顺,广西桂平人.皇历翻到了道光29年(1850年),庄稼到了收获季节,却迎来瓢泼大雨,连续十几天了,看来这庄稼又要绝收了。这两年旱灾、虫灾不断,日子越来越难:老婆以前还能织布补贴家用,但这几年自从洋布出现,手织布卖不出去了,就一直呆在家里。爷爷留下的9亩地现在只剩不到两亩,还租种了张元外家10亩地。一家四口粮食不够吃,都快揭不开锅了。政府最近还一直加税加租,该怎么办呢?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和老婆商量,一起加入了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教徒们都比较穷,我们就互相接济着过日子。我们一直宣扬着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后来我就一直想,我怎么会走上这条道呢?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开始了我的天国梦!
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严重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组织基础:洪秀全创办拜上帝会
1、背景
1、背景
洪秀全早期经历:1814年:生于广东花县。1821年:7岁入私塾读书。1828年:14岁赴广州应试落第。1836年:22岁应试再落第。1837年:23岁第三次落第;1843年:29岁第四次落第,创拜上帝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个人原因:洪秀全科举失利
金田
永安
天京
武昌
天津
长沙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北伐
西征
花县
2、天国之路——过程
金田起义
1851.1.11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1853.3
北伐、西征
军事全盛
天京变乱
1856年
重建
领导核心
防御战
天京陷落
1864年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
《资政新篇》
7
军事 行动 北伐 西征 东征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目的 推翻清朝 巩固天京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力量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败湘军,进江西 夺扬州,破两大营
作用 牵制清军 巩固天京 达到全盛
太平天国运动
天王
洪秀全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东乡称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天王府的西花园
—煦园景色
天王府花园
洪秀全从41岁进南京城至52岁自尽,在美女丛中生活 11年,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既不上马杀敌,也不过问朝政。11年仅颁布过25篇诏书,而且1854年至1858 年是空白,5年竟然未发一诏。
太平天国的失败
天王府模型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战略上的失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失败教训: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主观:
②客观:
讨
论
探
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材料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天朝田亩制度》
3、纲领性文件:1853天朝田亩制度、1859资政新篇
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对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呢?
土地分配问题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方法: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问题
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
粮,其余归国库
进步性(革命性)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愿望。
局限性(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材料5: “以法法之”者……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兴医院…… ——《资政新篇》
主张: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
②与外国通商,设立新式学堂;
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步性: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迫于当时形势,不能反映农民根本诉求,未能实行。
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
1854靖港海战
1861安庆失守
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4、后世余响——影响
1861年,奉曾国藩之命组建淮军。
1862年,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
臣……带陆勇二千人…..初十日抵沪……续到兵勇……其计五千五百人,俱扎营上海城南。……近来洋人助剿,连复嘉定、青浦二城。臣之兵力何以足以云会剿,惟外国兵将为我出力……此臣谨遵谕旨,体察洋人之性,设法笼络之微意也。
——《初到上海覆陈剿事宜折》同治元年四月十八日(1862年5月16日)
思考:清朝镇压太平军主要依靠什么力量?
汉族地主受到重用
材料一:清道光到民初,湖南籍的大臣、尚书、总督、巡抚、都督就有20多人。曾国藩兴办湘军,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
材料二:湘军充满了宗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级长官,更不知道有国家,所以湘军是私有军队的开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打击清王朝统治,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以后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后世余响
一封书信……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74年12月12日《李鸿章奏折选》
又一封奏折……
思考2:李鸿章认为,清朝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哪里?
思考1:为应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应采取什么举措?
贰
中兴之路(洋务运动)
── 地主阶级的探索
1.背景
(1)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2)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中兴之路(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探索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
自强、求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目标
3、人物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
二、中兴之路(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探索
3、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1865年(同治四年)
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沪局、宁局,并参与津局的筹建。
——梁启超《李鸿章传》
天津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金陵制造局
开平煤矿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2)创办民用工业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同治三年春,1864年春)
(3)兴办近代教育: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
1872年,曾国藩病逝,独立支撑幼童留学计划的实施。四年间经容闳等人积极奔走,120名幼童终于赴美(后多数学未成而被清廷招回)
1880年,奏设天津水师学堂。
唐绍仪
詹天佑
梁诚
蔡绍基
1875年(光绪元年),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88年(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北洋舰队:经远舰
北洋舰队:致远舰
北洋水师
(4)筹划海防: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俾斯麦: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问题:如何评价李鸿章和洋务运动?
伊藤博文: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
5、评价
积极性:
局限性: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二、中兴之路(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探索
叁
外患之忧
── 列强侵略的加剧
1864—1884新疆危机
新疆告急,抬棺西征
1883—1885中法战争
七十再战,不败而败
1894—1895甲午战争
浴血奋战,威海折戟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中法《越南条约》
1885台湾建省
1、边疆危机
1)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
三、外患之忧 ── 边疆危机、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
1864年 新疆爆发内乱
1865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 在新疆设行省
1、边疆危机
2)中法战争
1883年8月 法国控制越南,1883年12月 中法战争打响
1884年8月 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3月 镇南关大捷
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刘铭传
冯子材
三、外患之忧 ── 列强侵略的加剧
日本:“大陆政策”
日本
朝鲜
满蒙
台湾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2、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壮大了日本国力;
②日本为适应国内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制定了侵华方针
③导火线:朝鲜发生农民起义,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旅顺
丰岛
1894.7.25
1894.9.15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黄海海战
1894年7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1894年8月,爆发;
平壤
1894年9月,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受重创;
李鸿章避战保船,丧失制海权。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
1894.11,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全军覆没
结果: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签订《马关条约》。
2、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经过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实力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平远号”铁甲舰
李鸿章
(1823年-1901年)
问题:李鸿章和北洋海军为什么会失败?
未战之先,“定”“镇”两舰曾请购配克鹿卜十生快炮十二尊,以备制敌。部议以孝钦太后六十祝嘏(福)用款多,力不逮而未果……而战时子弹巨细,多与炮径不符。
——池仲祐《海军纪实·述战篇》
三、外患:天朝难敌被蚕食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火炮 火炮/速射炮 总吨位 总兵力 平均航速
中 10 191 173/0 31366吨 2050 15.5海里
日 12 272 268/97 40849吨 3566 16.4海里
赔两亿:赔款2亿两白银;
割三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四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马关条约》
(4)影响:
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14: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15:“甲午之前,在我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思想。……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时知识分子之言
材料16:“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
材料13: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01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02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03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
04
2、甲午中日战争 (4)影响
时间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列强侵略的加剧,已经让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满目疮痍。正在觉醒中的中国人该何去何从?
是不谙世事、继续做梦?
还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该变革了!
列强该清理了!
民族危机还在接踵而来!
同胞们,国亡了!起来啊!
1898年1月16日,法国《Le Petit Journal》刊登的漫画,标题为《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
1903年,上海出版的《俄事警闻》刊登的漫画《时局图》,把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描绘得赤裸裸又活脱脱。
04
陷入重围——瓜分中国的狂潮
知识链接:三国干涉还辽。
指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德国、法国三国故作仗义,插足中国事务,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的事件。事后,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1、三国干涉还辽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借款
材料:“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成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陷入重围——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中国的狂潮
表现:
(1)划分势力范围;
(2)强占租借地;
(3)争做中国的债主;掠夺铁路与工矿利权。
回忆:图中的动物分别代表哪些国家?
实质:帝国主义增大资本输出,加紧资本掠夺,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课堂小结
天国之梦
---太平天国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中兴之路
---洋务运动
外患之忧
主题:
内忧外患 寻求出路
原因
经过
纲领
影响
农民阶级的探索
目标
代表
内容
评价
地主阶级的探索
列强侵略的加剧
边疆危机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
探究:谈谈你对李鸿章的看法?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10月,到俄使馆议事,俄使极力恫吓胁迫,归后呕血,一病不起,11月7日去世,被谥“文忠”。
太平天国失败
洋务运动破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又将如何探索?
寻找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