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2021.12.3备课组(区优质课)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一、新课导入
“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难
坏事
化苦难为动力
二、知人论世
张继之:是子天分非凡,当令从名师,即有成尔。 (《玉堂丛语》引)
宋濂
宋濂,武宗至大三年名寿,后改名濂 。宋濂对于佛、道二氏,尤其对于佛教典籍,也曾潜心研究,并多所汲取。对于“吾身之心”,宋濂称之为天下“至宝”,因而人“心中自有圣人”,不劳外慕,关键在于如何去“识心”、“明心”。一代文宗,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风淳厚飘逸 ,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宋濂有史才,曾主持编纂《元史》二百一十卷,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比 ,四方学者称其为太史公。
二、知人论世
宋濂
宋濂冒雪访师
小故事
1.文章的视角为谁
二、解题答疑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
现身说法
知识小卡片:
1.从写的方面来说,更容易有话写,有真情实感,容易说服人,也便于排布,易放易收;
2.从读的方面来说,更容易接受,读出真实感,有理有据,不会认为是空洞说教,感觉作者有人生体验和阅历.
二、解题答疑
送东阳马生序
2.序是什么意思
序言
本文是一伤别赠言
知识小卡片: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
三、新知讲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诵读
诵读要求:
1.边读边划分朗读节奏,如:/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2.落实字词 ,注意字音字词,适当结合文章注释
3.情感到位 ,注意作者情感
三、新知讲解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诵读
三、新知讲解
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特别爱好。
2.没有办法。
4.得到。
3.常常。
5.借。
6.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7.跑。
8.超过约定期限。
9.因此。
10.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2.学问渊博的老师。
11.交游,交往。
13.快步走。
14.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请教。
三、新知讲解
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抄书之艰(幼年读书的艰辛)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师之难(成年求师的艰难)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跋涉之苦(求学的艰难)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三、新知讲解
第一段
2.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无书
无师
求学中途艰难
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
(思维扩充)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 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三、新知讲解
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精彩时刻)请同学表演作者求学时的行动,其余的同学读旁白。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总结感悟:背诵课文时想想当时勤学的生动画面
三、新知讲解
第二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2.深冬,隆冬。穷,极。
3.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6.这里指客舍。
4.四肢僵硬。支,同“肢”。
7.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5.拿了热水来洗濯。汤,热水。沃,浇。
8.被子。
9.暖。
8.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逆旅,旅店。食,供养,给……吃。
9.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
10.系帽的带子。
11.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12.香袋。臭,香气。
13.光彩鲜明的样子。
14.破旧的衣服。蕴,乱麻。敝,破。
三、新知讲解
第二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6.丝毫没有。
15.羡慕。
17.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18.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意思是做了官。预,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19.恩宠光耀。
21.跟随。
23.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自谦的说法。
22.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三、新知讲解
第二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析读书之动力(找关键句给予证明)
2.物之间的差距: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环境的疾苦: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三、新知讲解
第二段知识迁移
(2020中考)析读书之动力(找关键句给予证明)
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拓)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三、新知讲解
第三段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3.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7.给予,赠送。
6.饥饿。
8.都是古代学官名。
9.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10.低微,低下。
1.指太学生。
2.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4.这里指朝廷。
5.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11.同辈。
12.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13.拜见。
14.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16.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15.议论辩驳。辨,同“辩”。
三、新知讲解
第三段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作者为什么花较多笔墨谈自己青少年时学习上的勤且艰?
作者讲述自己勤且艰的学习经历是为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作者讲述自己青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条件,与当今的太学生优渥的学习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勉励马生珍惜现在的良好条件,加倍努力学习。作者这样描述,拉近了与马生的心理距离,避免了板起面孔的空洞说教,显得委婉含蓄,更具说服力。
作者写此文的原因是什么?
三、新知讲解
第三段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马生是作者的同乡,在京师拜见作者;
马生文辞畅达、态度谦和、勤于学习,受到作者称赏;
作者希望能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三、课堂总结
从宋濂身上你有何感悟
要“勤且艰”和“用心专”,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