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
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导火线----
学生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原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学生喊出了什么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争回青岛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天安门
东 交 民 巷
外 国 使 馆 区
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北京
天津
济南
上海
长沙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
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新”在哪里?
阶段 地点 主要人员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5.4-6.3)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
第二阶段(6.3之后)
上海
工人
“三罢斗争”
旧金山华侨举行游行,支持国内的爱国运动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京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人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由上述材料可知,主要是工人阶级的罢工,才迫使北洋军阀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这也说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你知道吗?
阶段 地点 主要人员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5.4-6.3)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
第二阶段(6.3之后)
上海
工人
“三罢斗争”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民主
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
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
主义
马克思
列宁主
义
实现社会
主义
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
国
这是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它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什么是“五四精神”?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活
动
园
地
爱国、进步、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
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与黑暗势
力做斗争、坚持正义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
实现的途径。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
发扬五四精神,就要求我们青少年一代拥
有诚实的美德、追求进步、追求民主和科
学,以积极的心态在生活中互帮互助、团
结友爱,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