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5 15: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回 忆
1、苏联成立于?
2、苏联工业化方针最显著的特点是?
3、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特点?
4、“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5、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1922.12.30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轻工业必须为重工业服务
“一五”:
“二五”:
工业—农业国
工业强国
速度___
____经济

计划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积极
消极
1、2、3、
政治:
经济: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879~1953)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

(四)、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成效甚微
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2、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 (1894—1971)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刺激企业改进经营
管理
政治方面
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一)、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经济方面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背景:
2、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3、内容:
赫鲁晓夫的重点是农业,
勃列日涅夫的重点在工业
4、结果:
相似,都取得一些成果,工业利润提高,农民
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
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
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
经济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经济改革为何不成功?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 (邦联制)加强。
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在1991年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放”。
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八一九事件
经过
结果
后果
叶利钦在八一九之后
签字认栽
“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有:特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在他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
——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电视演说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
别了,列宁!
提问: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
道路是_____的,前途是_____的
曲折
光明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对中国的改革有何借鉴?
探究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