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数学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难点名称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方法有困难,计算比以前的计算有困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理解困难,计算有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复习学过的知识,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说一说。然后集体回答。老师订正个别生的回答。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他叫小明。你想知道小明现在在干什么吗?(课件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跑来2只,过了会儿又跑来1只小鸡。) 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生述) 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这个问题能解决吗?(现在一共有几只鸡?根据学生的回答5+2=7,7+1=8,然后总结出5+2+1=8) 师:像这样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设计意图:运用动态的主题情境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并在学生运用已学的加法知识上尝试用一个式子解决问题,进而引出连加,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感知连加的含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计算顺序的方法 1、师:同学们,5+2+1怎么算出得数呢?下面请你们分组讨论。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并总结计算顺序。 板书: 5 + 2 + 1=8 7 设计意图:先凭借实物得出计算结果,再离开实物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对连加计算方法的初步理解和掌握。 4、游戏:我说,你摆,共同算。 师说算式,生摆小棒,共同回答计算顺序。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活动,强化对连加的理解,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 ( 二)迁移方法,学习连减 1、创设情境,引出连减 ⑴ 师:同学们在学习连加时的表现真棒!忙到现在差点把东东喂鸡的事给忘了。那东东现在把鸡喂饱了吗?(课件出示东东喂鸡情境图:东东喂8只小鸡,吃了会有2只小鸡离去了,过了会又有2只小鸡离去了。) ⑵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说一说,并提一个数学问题? (还剩多少只小鸡?) ⑶你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由8-2=6,6-2=4得出8-2-2=4) ⑷师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两个减号的算式,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完善板书:连减) 设计意图:再次利用主题情境导学,并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紧紧抓住,使“喂鸡图”的情境先动态演示再停留在静态上,帮助学生进步体验理解连减的意义。 2、类比迁移,掌握计算顺序 ⑴师:我们在算连加的时候算几步?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出连减也是两步,顺序一般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⑵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动手画一画计算顺序,记下第一步结果,再计算第二步。 ⑶汇报、总结、板书: 8 – 2 – 2 = 4 6 3、动手操作,巩固连减知识 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连加的计算方法上寻找连减的计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尝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做一做,深化新知 1、看看谁最有数学眼光,能举例说说运用连加连减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举出事例,教师认真倾听,适时鼓励。) 2、完成练习第1-3题。 设计意图:运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逐步抽象,拓展新知 1、用黑板擦擦去式子下面的 和第一步的结果,引导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心里。 2、口算 9-3-4= 4+2+4= 10-5-2= 设计意图:从详尽到简略,从具体到抽象,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结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