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柒工作室(T1-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专题-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和精神盛宴。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化中。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因被大众关注而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熠熠。我市准备举办一次改革开放科技成就展,其中可以选入的是( )
A.两弹一星 B.神州载人航天系列
C.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改革开放科技成就展”和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将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B正确;“两弹一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在改革开放之前,A排除;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此时处于文革时期,C排除;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此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D排除。故选B。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B【详解】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中国成为了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B符合题意;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A排除;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C排除;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D排除;故选B。
2021年5月22日,我国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继离世,他们为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被人民所景仰和怀念。其中,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夏德昭 B.杨伯达 C.袁隆平 D.吴孟超
【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1973年研制成籼型杂交水稻,命名为南优2号,比一般水稻产量多20%,大大缓解了中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 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电灯 ⑤青蒿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南优2号”、青蒿素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史实,故D正确;万能蒸汽机、电灯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故排除ABC项。故选D。
齐齐哈尔一座孕育英雄的城市,在太空漫步的航天英雄就来自于我们齐齐哈尔。他是( )
A.杨利伟 B.王进喜 C.翟志刚 D.邓稼先
【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翟志刚是齐齐哈尔人,他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是在太空漫步的航天英雄,故C正确;杨利伟是辽宁葫芦岛人,他是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故A错误;王进喜是大庆石油的劳动模范,被誉为“铁人”,故B错误;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故D错误。综上故选C。
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袁隆平 B.钱学森、邓稼先
C.邓稼先、屠呦呦 D.钱学森、屠呦呦
【答案】B【详解】“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B符合题意;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A排除;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CD排除。故选择B。
科技人员是民族之瑰宝。前有钱学森、邓稼先海外负笈归来,推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今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投身抗疫一线。两位院士与其他广大抗疫工作者们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B.勤俭节约,自强不息
C.舍身奉献,众志成城 D.隐姓埋名,追寻真理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前有钱学森、邓稼先海外负笈归来,推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今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投身抗疫一线”可得出我国的科技人员不管是求学归来,还是临危受命,都体现了我国科技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还是抗击疫情,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取得的,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形容为官廉洁,不符合材料,故A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故B项排除;科技人员没有隐姓埋名,故D项排除。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在此期间,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这十年中,我国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 )
①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袁隆平在世界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⑤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的时间是1966年到1976年,其中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成功发射;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故D正确;1956,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①⑤不是文革时期的成就,故排除ABC项。故选D。
以下摘自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按时间先后顾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队在俺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争胜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
④俺媳妇菊兰和几个妇女偷偷去指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指不到苜蓿,便偷偷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吃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发生于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前夕;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发生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期;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 ”,发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发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②④①③正确,故D符合题意;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发生于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前夕晚于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发生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发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晚于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发生于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前夕;故B不符合题意;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发生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早于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 ”,发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占手机网民的86.5%。这一情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繁荣 B.手机制造业发达
C.互联网的普及 D.货币发行量减少
【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网络支付……”可知,这体现的是互联网普及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市场经济繁荣、手机制造业发达均是重要原因,故AB均不符合题意;货币发行量减少,这种说法片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不可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人们买商品需要票证,用布票买衣服、用粮票买食材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变化。D符合题意;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微信支付买东西;人们的服饰不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穿着现代服装,显示人们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住小洋楼;ABC排除;故选D。
下表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归根到底得益( )
项目 1990年 2010年 2013年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D.文化教育的发展
【答案】C【详解】依据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中的数字,从1990年到2013年居民在食品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呈上升趋势,反映了人民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得益于即原因,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人民的消费支出才会增多。C正确;科技的进步、文化教育的发展,跟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没有直接关系,AD排除;“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消费结构变化说明的是现象,不是原因,B排除;故选C。
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种现象说明( )
A.三大改造获得成功 B.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的时装发展己经领先世界 D.“文化大革命”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反映了中国人的衣服穿着发生了,改变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变。结合课本所学,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法,衣着丰富多彩。B正确;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成功,与题干“时装”无关,A排除;中国的时装发展“己经领先”世界,表述错误,C排除;通过题干材料“时装模特队成立”“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些都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思想解放了,D排除;故选B。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 ②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
③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④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反映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图片内容可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故B符合题意;图片说明的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是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下框是周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 B.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 D.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答案】A【详解】根据“建成”、“研制成功”、“爆炸成功”、“从无到有”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所以复习的专题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故选A;原子弹的爆炸不属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排除BC;材料中的内容和农村政策不符,排除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答案】B【详解】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食物充足,所以食物匮单调不合实际,B符合题意,故选B;ACD都与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相符合,不符合题意,排除。
1964年,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材料中“爆炸”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力量,A符合题意;BCD项分别是1960年、1967年、1970年,排除。
“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止我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师生之间通过线上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不能在教室集中上课的难题。这种便捷的教学交流方式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新材料技术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师生之间通过线上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不能在教室集中上课的难题”可知,这种便捷的教学交流方式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由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组成的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教学方式。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信息不符。故选D。
“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答案】A【详解】材料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从50年代到90年代掌握时间的手段的变化,从看阳光到看钟表,到看手表,到看手机,表面上看是人们掌握时间的方法的变化,实质上是反映了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A;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内容是时间,不是通讯手段,C错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
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
C.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 D.“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可知,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后,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除了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C符合题意;邓小平领导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不合题意;袁隆平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为解决中国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B不合题意;“吃饭靠两平”说明了政策与技术对农村生产力的推动作用,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C。
读下面两幅图片,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总结概括应是( )
A.中国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成就显著 B.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C.中国在微生物技术领域成就卓越 D.中国在信息产业领域成就斐然
【答案】B【详解】1970年4月,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读题干两幅图片,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总结概括应是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选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08年9月27日16时,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宇航员,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该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答案】B【详解】根据“2008年”、“神舟七号”、“我已出舱”等信息可知该宇航员是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中国宇航员翟志刚,B符合题意;杨利伟、刘洋和景海鹏都与“我已出舱”不符,排除ACD。故选B。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它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A.商家鼓励消费发行粮票 B.发行粮票满足收藏爱好
C.食物匮乏只能凭票供应 D.物质丰富购粮不需要钱
【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它反映的社会状况是食物匮乏只能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物资匮乏只能凭票供应,粮票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2019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对记者说,“去年年底作为人口较少的‘直过民族’,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独龙江乡1086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种草果、采蜂蜜、养独龙牛,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他的话主要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 )
A.已完全摆脱贫困 B.正在实现繁荣发展
C.迈进了社会主义 D.正在进行民主改革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独龙江乡1086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种草果”等信息可知,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说明该地区正在实现繁荣发展,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正在发展的现象,不代表已经完全摆脱贫困,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正在发展繁荣的现象,没有强调迈进社会主义的问题,并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错误;材料所述脱贫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民主改革无关,D项错误。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网购”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B.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的商品生产增多 D.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网购”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说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无关,BC项表述错误;故选D。
从7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到80年代的洗衣机、冰箱、彩电到90年代的空调、电脑、手机再到21世纪的私家车、地铁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就业渠道拓宽
【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文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在材料内容中无法体现。故选B。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
【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所以“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用品的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就。所以上述材料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变化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特别注重“吃饱喝足”,偏重肉食。
B.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C.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地铁、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D.中国的通信事业迅速发展,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现在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特别注重营养均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地铁、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中国的通信事业迅速发展,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亩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还为解决世界人类的饥饿问题做出了贡献,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符合题意;A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B项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C项邓稼先是两弹一星的研制者,被誉为“两弹元勋”。由此可知ABC三项与题干“东方魔稻”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0年4月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50年前,我国曾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 )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第一颗氢弹 D.第一艘神舟飞船
【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20年的50年前是1970年,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B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爆炸成功,A排除;第一颗氢弹是在1967年爆炸成功,C排除;第一艘神舟飞船是在1999年升空,D排除。故选择B。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北斗系列卫星”组网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970年”、“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技术指的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A正确;2020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B错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对大国核垄断的突破,与题不符。C错误;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D错误。综上故选A。
2020被称作中国航天“超级年”,这一年我国航天领域计划完成超过40次发射任务。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
C.东方红一号卫星邀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答案】C【详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C符合题意;AB项不属于空间技术,排除;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2003年,D排除。故选择C。
如图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统计调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互联网逐渐取代了其他大众传媒 B.中国从2016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们工作生活 D.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案】C【详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统计调查图”并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学习工作、购物交流等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面貌,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互联网逐渐取代了其他大众传媒,A排除;中国从2016年开始接入互联网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C。
下面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项目 1990年 2010年 2013年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娱乐活动的丰富 D.文化教育的发展
【答案】B【详解】据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可以看出,食品支出在逐渐下降,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支出明显提升,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符合题意;ACD项都推动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择B。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人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答案】A【详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符合题意;BCD项发生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排除。故选择A。
他是著名的水稻专家,国际上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
A.袁隆平 B.侯德榜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他是著名的水稻专家,国际上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可知,他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发明了“侯氏制碱法”,C项是“两弹元勋”,D项是中国的“航天之父”。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度恐慌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
【答案】B【详解】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度恐慌,排除A;原子弹的爆炸并没有导致两极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排除C;原子弹爆炸并没有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排除D。故选B。
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材料表明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是( )
A.发展科学技术 B.增强国防力量
C.维护民族独立 D.稳定国际局势
【答案】B【详解】根据“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可知,材料表明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国防力量,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从1970年中国开始航天“强国梦”,到2019年中国成为航天“超级年”,中国的航天成就举世瞩目。2019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到34次,超过美国的27次和俄罗斯的25次,继2018年之后再次独占世界第一。这表明( )
A.中国高新技术研究突飞猛进 B.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中国生命科学创新突破 D.美国和俄罗斯航天水平的退步
【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到2019年中国成为航天“超级年”,中国的航天成就举世瞩目。2019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到34次,超过美国的27次和俄罗斯的25次,继2018年之后再次独占世界第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国高新技术研究突飞猛进。选项A符合题意;“高等教育”、“生命科学创新”,在题干信息中都没有体现,BC排除;“美国和俄罗斯航天水平的退步”,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A。
202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老一代航天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答案】B【详解】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人物是邓稼先,他为我国核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B符合题意;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A排除;王进喜被称为铁人,C排除;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D排除。故选择B。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C符合题意;ABD项都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变化,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择C。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 如果研究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做出的贡献,以下所列史料最原始的是( )
A.电影《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的手稿、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初中历史教材的“人物扫描”
【答案】B【详解】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一星”作出的贡献,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邓稼先遗留手稿、日记,故B符合题意;电影、故事和“人物扫描”有艺术夸张充分,是二手史料,排除ACD。故选B。
建国后,我国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是私家车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C.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位
D.2011年6月正式通车的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汽车行业在我国发展比较晚,所以私家车人均拥有量是很少的,因此表述不正确的是“我国是私家车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符合建国后,我国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元,他获奖的主要原因是( )
A.参与研制原子弹 B.发明了青蒿素
C.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 D.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C【详解】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奖的主要原因是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C符合题意;ABD项袁隆平没有参与,排除。故选择C。
下列湖湘科学家与其科技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袁隆平—— 研制巨型计算机 B.刘筠——培育湘云鲫
C.黄伯云——发明高性能碳航空制动材料制造新技术 D.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巨型计算机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因此湘科学家与其科技成就搭配错误的是“袁隆平——研制巨型计算机”。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湖湘科学家与其科技成就搭配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答案】D【详解】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两弹一星”会战。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多领域的成就,从大庆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D符合题意。大庆精神反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B;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显然大庆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关,排除C。故选D。
2020年1月7日23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回顾历史,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答案】B【详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B正确;长征一号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A排除;1999年我国发射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C排除;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D排除。故选B。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指的是我国哪项科技成就(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C.我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D.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答案】A【详解】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符合题意;1966年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取得成功,排除B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排除C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排除D项。故选A。壹柒工作室(S1-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专题-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和精神盛宴。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化中。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因被大众关注而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熠熠。我市准备举办一次改革开放科技成就展,其中可以选入的是( )
A.两弹一星 B.神州载人航天系列
C.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2021年5月22日,我国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继离世,他们为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被人民所景仰和怀念。其中,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夏德昭 B.杨伯达 C.袁隆平 D.吴孟超
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 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电灯 ⑤青蒿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齐齐哈尔一座孕育英雄的城市,在太空漫步的航天英雄就来自于我们齐齐哈尔。他是( )
A.杨利伟 B.王进喜 C.翟志刚 D.邓稼先
打破当时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袁隆平 B.钱学森、邓稼先
C.邓稼先、屠呦呦 D.钱学森、屠呦呦
科技人员是民族之瑰宝。前有钱学森、邓稼先海外负笈归来,推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今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投身抗疫一线。两位院士与其他广大抗疫工作者们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B.勤俭节约,自强不息
C.舍身奉献,众志成城 D.隐姓埋名,追寻真理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在此期间,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这十年中,我国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 )
①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袁隆平在世界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⑤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以下摘自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按时间先后顾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队在俺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争胜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
④俺媳妇菊兰和几个妇女偷偷去指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指不到苜蓿,便偷偷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吃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占手机网民的86.5%。这一情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繁荣 B.手机制造业发达
C.互联网的普及 D.货币发行量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下表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归根到底得益( )
项目 1990年 2010年 2013年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A.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D.文化教育的发展
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种现象说明( )
A.三大改造获得成功 B.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的时装发展己经领先世界 D.“文化大革命”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逐渐国际化 ②中国人积极地融入世界
③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④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下框是周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 B.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 D.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1964年,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材料中“爆炸”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止我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师生之间通过线上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不能在教室集中上课的难题。这种便捷的教学交流方式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新材料技术应用 D.网络技术的发展
“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
C.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 D.“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读下面两幅图片,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总结概括应是( )
A.中国在原子能利用方面成就显著 B.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C.中国在微生物技术领域成就卓越 D.中国在信息产业领域成就斐然
2008年9月27日16时,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宇航员,挥动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该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它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A.商家鼓励消费发行粮票 B.发行粮票满足收藏爱好
C.食物匮乏只能凭票供应 D.物质丰富购粮不需要钱
2019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对记者说,“去年年底作为人口较少的‘直过民族’,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独龙江乡1086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房,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种草果、采蜂蜜、养独龙牛,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他的话主要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 )
A.已完全摆脱贫困 B.正在实现繁荣发展
C.迈进了社会主义 D.正在进行民主改革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网购”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B.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的商品生产增多 D.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7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到80年代的洗衣机、冰箱、彩电到90年代的空调、电脑、手机再到21世纪的私家车、地铁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就业渠道拓宽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变化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特别注重“吃饱喝足”,偏重肉食。
B.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C.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地铁、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D.中国的通信事业迅速发展,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20年4月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50年前,我国曾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 )
A.第一颗原子弹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第一颗氢弹 D.第一艘神舟飞船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北斗系列卫星”组网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2020被称作中国航天“超级年”,这一年我国航天领域计划完成超过40次发射任务。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
C.东方红一号卫星邀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如图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统计调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互联网逐渐取代了其他大众传媒 B.中国从2016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们工作生活 D.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下面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项目 1990年 2010年 2013年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娱乐活动的丰富 D.文化教育的发展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人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他是著名的水稻专家,国际上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
A.袁隆平 B.侯德榜 C.邓稼先 D.钱学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舆论认为:“这是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度恐慌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华封锁
中国的核事业创建于1955年初,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材料表明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是( )
A.发展科学技术 B.增强国防力量
C.维护民族独立 D.稳定国际局势
从1970年中国开始航天“强国梦”,到2019年中国成为航天“超级年”,中国的航天成就举世瞩目。2019年,我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到34次,超过美国的27次和俄罗斯的25次,继2018年之后再次独占世界第一。这表明( )
A.中国高新技术研究突飞猛进 B.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中国生命科学创新突破 D.美国和俄罗斯航天水平的退步
202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老一代航天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从凭票证购买到用手机扫码在无人货架自助购买。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 如果研究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做出的贡献,以下所列史料最原始的是( )
A.电影《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的手稿、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初中历史教材的“人物扫描”
建国后,我国交通、通信不断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B.我国是私家车人均拥有量最多的国家
C.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位
D.2011年6月正式通车的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元,他获奖的主要原因是( )
A.参与研制原子弹 B.发明了青蒿素
C.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 D.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下列湖湘科学家与其科技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袁隆平—— 研制巨型计算机 B.刘筠——培育湘云鲫
C.黄伯云——发明高性能碳航空制动材料制造新技术 D.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说明了( )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2020年1月7日23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回顾历史,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指的是我国哪项科技成就(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
C.我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D.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