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柒工作室(T1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专题-第三单元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基督教,C符合题意;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AB不符合题意;D是干扰项。故选C。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时间段里,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
A.李白、伯里克利、穆罕默德 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 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1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C项符合题意;7世纪初期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李白生活在唐朝;伯利克里是雅典著名的政治家;尼赫鲁是印度第一任总理;伏尔泰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开拓者。由此分析AB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考点】佛教的成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孔子的贡献与评价【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时可用排除法。
读右图:该图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权高于皇权 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
C.神权凌驾一切 D.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答案】B【考点】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教皇给皇帝加冕》。要求选出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本题应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中世纪的欧洲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因此A、C、D都是正确的,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基督教。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4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土生土长得宗教,排除;C项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亚洲,排除;D项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故选B。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
A.屋大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克洛维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故D符合题意;屋大维、凯撒是古罗马领导人,故AB均不符合题意;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答案】B【解析】考查点:封君封臣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等信息可知,通过土地的封赐形成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內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这种封君封臣制度必须以土地封赐为直接纽带,因此第一级封君由于没有直接对二次分封的封臣赐予土地,所以双方之间就不存在契约关系,也就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B正确;“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西周的分封制,与材料不符,A错误;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与材料不符,C错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指城市发展, 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答案】B【考点】法兰克王国[解析]题干的“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表明教皇支持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表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给予教皇土地。因此,丕平献土说明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故B符合题意;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与题干的“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不符合,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和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罗马教皇不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是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精神支柱。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公元800年前后,该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800年,教皇在罗马为该国国王举行了加冕礼,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西王国 D.意大利王国
【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罗马人的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与题干时间“800年”不符,排除;CD项是843年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排除。故选A。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答案】A【考点】西欧庄园经济【解析】[分析]材料”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体现的是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0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庄园经济的准确把握,材料强调的是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贵族元老院 D.公民大会
【答案】B【考点】庄园法庭特点和作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庄园法庭,B选项符合题意。AD选项是雅典的政治机构,排除。C选项是罗马的政治机构,排除。故答案为B。
下列关于古代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②西欧封建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盛行农奴制,是当时社会的基础
③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④罗马帝国前期呈现过欧洲奴隶社会的最辉煌状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考点】古代欧洲【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欧洲,可用排除法解答。【解析】关于古代欧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说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占据西欧的三分之一土地。在政治上,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和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僧侣。故选:B。
《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庄园法庭 D.人民法院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地主庄园里庄园主拥有司法权,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主持庄园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所以C符合题意。【点拨】本题较易,识记庄园法庭的相关知识即可。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自给自足 D.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答案】C【解析】根据“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自己制作”等信息可知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都通过自己生产满足自身需要,在经济上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东汉和中世纪西欧庄园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居民都带有农奴性质,不是自由民,排除AD;东汉和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经济都带有自给自足的性质,没有出现雇佣关系,较少面向市场,因此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故选C。
“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答案】D【考点】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解析】题干的“城市”指的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城市”可能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故D符合题意;刹帝利体现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英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奴隶主民主政治出现在雅典,故B不符合题意;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与题干的“城市”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答案】D【考点】中世纪西欧城市【分析】本题考查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内容。【解答】“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在中世纪,“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城市本身的结构就明确反映出了城市同农村是分离的,每座城市都筑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面则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也是一个自治团体,这种自治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故选:D。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解析】考察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开始慢慢地出现”等信息可知,农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促进城市慢慢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贸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生产,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是城市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体,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 了 “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答案】A【考点】欧洲早期的大学【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 了“同乡会”或行会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题干材料强调了“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故选:A。
大学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哪些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①巴黎大学 ②哈佛大学 ③牛津大学 ④博洛尼亚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考点】欧洲早期的大学【分析】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可用排除法解答。【解析】②哈佛大学是美国的著名高校,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故选:C。
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
【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从而得出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具有自治地位。D符合题意;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A不符合题意;实行精英教育与中世纪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无关。B不符合题意;获得教会支持与中世纪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
【答案】C【解析】考查点:中世纪的教育。解题思路:由材料“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可见中世纪欧洲大学自治地位突出体现为司法特权,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关A免赋税特权或教育自主权,排除AB;材料无关生命安全权,排除D。故选C。
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答案】A【考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解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 , 故称“拜占庭帝国”, 故①为拜占庭帝国。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茲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仍承袭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雏形。故②为查理曼帝国,③为德意志。A项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劳动中的农奴 西欧庄园 封臣宣誓效忠
亚非的文明 B.欧亚的文明 C.封建的欧洲 D.封建的亚洲
【答案】C【考点】封建时代的欧洲【解析】 图片展示了西欧封建时代的庄园、教皇给皇帝加冕,庄园法庭的情况,因而三幅图片共同主题的是封建时代的欧洲。
如图是《罗马民法大全》体系结构图,其中①应该是( )
《和平法令》 B.《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十二铜表法》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组成,故C符合题意;《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后颁布的法令,故A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故B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东部形成了拜占庭帝国,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了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创造了伊斯兰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是奴隶制军事帝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莫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答案】B【考点】罗马帝国的兴衰【解析】材料”、请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 -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立法产生深远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A选项排除。罗马法属于奴隶主专制的工具, C选项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D选项排除。故答室为B.
下列国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罗马帝国 ②德意志王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法兰克王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81年日耳曼人在高卢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8世纪,法兰克国王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查理统治的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曼的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雏形。故C符合题意;AB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下列关于封君封臣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 B.封臣仅对封君的政事有提出建议的义务
C.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D.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封君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其特点是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西欧封君封建臣制下,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关系,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封臣仅对封君的政事有提出建议的义务”说法不符合史实,B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下图是铸有查理大帝正面像的钱币,以下事件与查理大帝有关的是( )
①建立法兰克王国 ②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③800年时,教皇为其举行了加冕礼 ④四处征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故①不符合题意;查理大帝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故②符合题意;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大帝举行了加冕礼。故③符合题意;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故④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在西欧某时期人们常看到“城堡、庄园、领主”等,听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规则。以上内容反映的是西欧(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建立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确立。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由此可见,题干内容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不符,故选C。
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答案】D【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不必承担义务。D项符合题意。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成为“直领地”,另一部分是佃户的耕地“份地”,是佃户的主要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就是义务更周宁领主的“直领地”,A项不合题意;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还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教会也会项佃户征收“什一税”,B项不合题意;如果佃户是农奴,负担就更重了,农奴的女儿嫁到庄园以外的人家,要缴纳一笔称为“婚姻捐”的赔偿费。农奴死亡,子女继承份地,要向领主缴纳“继承捐”。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6世纪时,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丝绸衣服,睡觉时用木板床,窗户上的蜡布和纸换上了玻璃,这说明当时( )
A.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B.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基本消除
C.机器工业使社会产品日益丰富 D.近代的人们开始变得贪图享受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丝绸衣服,睡觉时用木板床,窗户上的蜡布和纸换上了玻璃”,可见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课本所学,在手工工场出现之前丝绸衣服、瓷器、玻璃等等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这是因为这些东西在手工工场出现之前产量比较低,未能普及。13世纪欧洲手工业发展,农村出现了出现手工工场;手工工场出现后,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项工业的发展,丝绸衣服、瓷器、玻璃等产量大幅增加,所以广大普通百姓也能从中受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择A。
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
A.暴动并且集体逃离庄园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而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连续剧,他们设计了一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它是( )
A.庄园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 B.农奴在为领主修盖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 D.庄园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像现代法院那样随时开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选项D. 庄园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是错误的,因为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
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B.部分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
C.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D.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3世纪,西欧的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欧的部分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消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取得自治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D【解析】此题中的提示词是: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结合课本所学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在这里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故此题选择答案C。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西欧城市兴起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故D符合题意;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与城市兴起不符。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有的则围绕着城堡或其他堡垒发展起来。……直到现在,……还可以见到‘爱丁堡’、‘汉堡’、‘匹兹堡’这样的名称。”材料反映了(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的统治
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D.巴黎圣母院的修建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有的围绕着城堡或其他堡垒发展起来,例如现在的“爱丁堡”、“汉堡”、“匹兹堡”等名称都体现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因此C项正确;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爱丁堡”、“汉堡”、“匹兹堡”等名称无关,排除A项;罗马教廷从古代罗马主教府发展而来,与“爱丁堡”、“汉堡”、“匹兹堡”等名称无关,排除B项;巴黎圣母院是欧洲一座著名的天主教堂,它的修建与“爱丁堡”、“汉堡”、“匹兹堡”等名称无关,排除D项。故选C。
1200年,法国国王规定了巴黎大学的首批特权: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大学师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大学师生只能由当地主教审理。这说明当时的大学享有( )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信仰自由权
【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大学师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大学师生只能由当地主教审理”可知,当时的大学享有司法特权,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免赋税特权、教育自主权、 信仰自由权,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千年的帝国被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在概括这个“千年帝国”灭亡原因的词语中,哪个不恰当?( )
A.骄傲自满 B.穷兵黩武 C.故步自封 D.开拓创新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内部财政枯竭,穷兵黩武使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拜占庭帝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不思进取,最后千年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由此可见,ABC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开拓创新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D。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 ②市民文化丰富
③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由此可见,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市民文化丰富与题干信息不符,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壹柒工作室(S1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专题-第三单元选择题)——每天进步一点点……
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时间段里,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
A.李白、伯里克利、穆罕默德 B.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 D.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读右图:该图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权高于皇权 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
C.神权凌驾一切 D.教皇和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
A.屋大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克洛维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温娜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不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公元800年前后,该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800年,教皇在罗马为该国国王举行了加冕礼,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国家是( )
A.法兰克王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西王国 D.意大利王国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据此,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 )
A.公民陪审法庭 B.庄园法庭 C.贵族元老院 D.公民大会
下列关于古代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②西欧封建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盛行农奴制,是当时社会的基础
③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④罗马帝国前期呈现过欧洲奴隶社会的最辉煌状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庄园法庭 D.人民法院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自给自足 D.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 了 “同乡会”或行会(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大学是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学校,又是学术研究的场所。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以下哪些属于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①巴黎大学 ②哈佛大学 ③牛津大学 ④博洛尼亚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获得教会支持 D.具有自治地位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免赋税特权 B.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生命安全权
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劳动中的农奴 西欧庄园 封臣宣誓效忠
亚非的文明 B.欧亚的文明 C.封建的欧洲 D.封建的亚洲
如图是《罗马民法大全》体系结构图,其中①应该是( )
《和平法令》 B.《汉谟拉比法典》 C.《查士丁尼法典》 D.《十二铜表法》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莫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下列国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罗马帝国 ②德意志王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法兰克王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下列关于封君封臣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 B.封臣仅对封君的政事有提出建议的义务
C.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D.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下图是铸有查理大帝正面像的钱币,以下事件与查理大帝有关的是( )
①建立法兰克王国 ②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③800年时,教皇为其举行了加冕礼 ④四处征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在西欧某时期人们常看到“城堡、庄园、领主”等,听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规则。以上内容反映的是西欧(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16世纪时,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丝绸衣服,睡觉时用木板床,窗户上的蜡布和纸换上了玻璃,这说明当时( )
A.手工工场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B.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基本消除
C.机器工业使社会产品日益丰富 D.近代的人们开始变得贪图享受
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
A.暴动并且集体逃离庄园 B.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D.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电视连续剧,他们设计了一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它是( )
A.庄园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 B.农奴在为领主修盖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城堡、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 D.庄园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
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B.部分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
C.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D.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的则围绕着城堡或其他堡垒发展起来。……直到现在,……还可以见到‘爱丁堡’、‘汉堡’、‘匹兹堡’这样的名称。”材料反映了(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的统治
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D.巴黎圣母院的修建
1200年,法国国王规定了巴黎大学的首批特权:世俗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大学师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大学师生只能由当地主教审理。这说明当时的大学享有( )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信仰自由权
“千年的帝国被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在概括这个“千年帝国”灭亡原因的词语中,哪个不恰当?( )
A.骄傲自满 B.穷兵黩武 C.故步自封 D.开拓创新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保护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 ②市民文化丰富
③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 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