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 生命科学)
第5讲绿色开花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
〇知识框架
〇回归教材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1、 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存储能量的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二、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变化:
(1)物质的转化:把简单的 合成为复杂的 ,实现了 ;
(2)能量的转化:把 转变成 储存在有机物,实现了 。
2、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来源和 来源;
(2)光合作用与生物的细胞呼吸及各种燃烧反应相反,它消耗 、放出 。因此,在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三、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和的转化及其反应过程
1、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_____的参与下,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_____作用,把糖类等_______氧化分解,生成________和_____,同时放出大量______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3、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和 等;
4、呼吸作用的场所: ;
5、呼吸作用的实质: (有氧呼吸)。
(1)呼吸过程中物质转变: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
(2)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变: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
6、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的一部分为能够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一方面为以 的形式散发掉。
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
物质变化 吸收CO2,放出O2,无机物→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______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变成_______及其他能,释放能量
意义 生物体有机物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维持大气中CO2 和O2含量的稳定 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 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原料。
五、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 、 地进行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_________,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 又会引起烧苗,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2、合理密植:根据______________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______、______等方法,降低种子的_________。
〇典例剖析
例1、三角梅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长出时,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推测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 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例2、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例3、如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绘制成的曲线,试问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光合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
C.甲装置中叶片脱色后,再用碘液染色会变为蓝色
D.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例5、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例题5图) (例题6图)
例6、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5讲绿色开花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作业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将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给花盆植物松土都是降低呼吸作用的做法
C. 有经验的菜农能用1千克黄豆长出6千克豆芽,此过程黄豆的有机物逐渐增多
D. 果农为了增加果实的产量,采用“环剥”切断了输送有机养料的导管
2、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3、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对粮食增产没有意义的是( )
A.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C.多通氧气勤灌溉,尽量让植物生长在氧、水充足的环境中
D.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 )
A. 蓝藻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
B. 蓝藻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虽然是原核细胞,但是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色素
D. 蓝藻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6、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7、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8、某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从同一水生植物上摘取长势、质量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1、2、3。1号直接烘干称重为a克,2、3号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分别置于适宜光照和黑暗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向水中通入空气,5小时后取出,烘干称重分别为b克、c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c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质量 B.a-c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
C.c-b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 D.b-a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质量
9、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
A.1、2、5 B.3、4、6 C.1、2、3 D.4、5、6
1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制成如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
B.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C.5~35℃时蔬菜的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分解的有机物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13、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14、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15、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是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 B.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 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 D.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变成了蓝色
16、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17、如图是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1)图中的“a”点时,A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2)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合成的有机物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18、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图和表。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_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风明月(共23张PPT)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模 块 一
生 命 科 学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生命科学)
第5讲 绿色开花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〇知识框架
植物的新陈代谢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实质
影响因素
部位
实质
影响因素
--细胞中的叶绿素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
--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活细胞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温度、氧气浓度等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1、 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 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存储能量的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 ;
3、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 和 等。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光照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〇回归教材
二、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变化:
(1)物质的转化:
把简单的 合成为复杂的 ,实现了 ;
(2)能量的转化:
把 转变成 储存在有机物,实现了 。
无机物
有机物
物质的转化
光能
化学能
能量的转化
2、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来源和 来源;
(2)光合作用与生物的细胞呼吸及各种燃烧反应相反,它消耗 、放出 。因此,在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物质 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三、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和的转化及其反应过程
1、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_____的参与下,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_____作用,把糖类等_______氧化分解,生成__________和_____,同时放出大量______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
3、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和 等;
4、呼吸作用的场所: ;
氧气
催化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温度 氧气浓度
活细胞
5、呼吸作用的实质: (有氧呼吸)。
(1)呼吸过程中物质转变: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
(2)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变: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
6、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的一部分为能够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一方面为以 的形式散发掉。
氧化反应
有机物 无机物
化学能 其他形式的能
动力
热能
四、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
物质 变化 吸收CO2,放出O2, 无机物→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 变化 光能→______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变成_______及其他能,释放能量
意义 生物体有机物和能量的最终来源,维持大气中CO2 和O2含量的稳定 释放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 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原料。
活细胞
化学
热能
物质
能量
五、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 、 地进行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_________,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 又会引起烧苗,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适时 适量
有氧呼吸
无机盐
2、合理密植:
根据______________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______、______等方法,降低种子的_________。
光合作用原理
低温 干燥
呼吸作用
例1、三角梅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长出时,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推测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〇典例剖析
C
解析:
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
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错误。B.树皮是茎的一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三角梅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此时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C正确。D.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C。
例2、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B
解析:
光合作用是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它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的是氧气,故选B。
本题的答案是:B。
例3、如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某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绘制成的曲线,试问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温度是( )
A.t0~t1 B.t1~t2 C.t2~t3 D.t3~t4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在t2-t3时光合作用的强度较强,能制造较多的有机物,而这时的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大,分解的有机物较少,对植物生长最有利。
本题的答案是:C。
例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光合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要将实验材料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
B.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
C.甲装置中叶片脱色后,再用碘液染色会变为蓝色
D.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解析:
A.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其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A正确;B.实验中所选用的塑料袋应该是透明的,便于透光。B正确;C.甲装置由于吸收剂能吸收二氧化碳,而使植株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C错误;D.该探究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正确。
本题的答案是:D。
例5、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B
解析:
根据分析和图示可知: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A正确;B.在Ⅰ、Ⅱ阶段种子没有萌发,所以干重变化很小,B错误;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萌发的是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所以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C正确;D.种子吸水膨胀,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D正确。
本题的答案是:B。
例6、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D
解析: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同,A错误;B.光照强度为a时,乙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B错误;C.据图可见:从0到c点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乙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不同,C错误;D.据图可见:甲的代谢比乙的代谢旺盛,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D正确。
本题的答案是: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5讲绿色开花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作业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B. 将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给花盆植物松土都是降低呼吸作用的做法
C. 有经验的菜农能用1千克黄豆长出6千克豆芽,此过程黄豆的有机物逐渐增多
D. 果农为了增加果实的产量,采用“环剥”切断了输送有机养料的导管
[解析] A、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能充分利用光照,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B、将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是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给花盆植物松土,是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B错误;C、黄豆在长成豆芽的过程中,还没发育成植株,也基本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其增重主要是来自于吸收的水分,C错误;D、树皮,即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的主要作用是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因此,采用“环剥”树皮可以切断输送有机养料的筛管,使有机物都积累在果实中,增加果实的产量.D不正确。
[答案]A
2、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解析]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必须有光照,此项说法正确;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必须接受阳光照射,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此项说法正确;C、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塑料袋口扎在了花盆上,原因是花盆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判断出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此项说法错误;D、因此应将丙装置的塑料袋扎紧在植物最下的叶片处(或塑料袋应该绑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此项说法正确。
[答案]C
3、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对粮食增产没有意义的是( )
A.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C.多通氧气勤灌溉,尽量让植物生长在氧、水充足的环境中
D.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析] 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光照,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正确;B.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正确;C.多通二氧化碳,合理灌溉,才有利于植物生长,不正确;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气体反熵,大棚种植的植物,在白天适当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正确。
[答案]C
4、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 )
A. 蓝藻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
B. 蓝藻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蓝藻虽然是原核细胞,但是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色素
D. 蓝藻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不是植物,植物是真核生物,蓝藻没有叶绿体,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光合作用片层,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C正确。
[答案]C
5、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解析]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进行,A错误;B、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B正确;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莲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于茎,茎中富含淀粉,C错误;D、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是胚珠的数目决定的。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错误。
[答案]B
6、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图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解析]由图可知,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A正确,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则首先应去除叶内原有的有机物即暗处理一段时间,才能验证实验后有无产生有机物,从而知道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B不正确;酒精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酒精除去,以免对淀粉的检验产生干扰,C正确;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故D正确。
[答案]B
7、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解析]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①是转运和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正确;B、将叶片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目的是看看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产生淀粉,因此②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正确;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③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以免叶绿素对蓝色的影响;所以用酒精不是为了消毒,C错误;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④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不变蓝色,而不是“变蓝色”,正确。
[答案]C
8、某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从同一水生植物上摘取长势、质量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1、2、3。1号直接烘干称重为a克,2、3号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分别置于适宜光照和黑暗处(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向水中通入空气,5小时后取出,烘干称重分别为b克、c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c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质量 B.a-c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
C.c-b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 D.b-a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质量
[解析] 叶片在5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质量是b-c,A、D错误;叶片在5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是a-c,B正确,C错误。
[答案]B
9、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解析] 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了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若要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变量是种子,除种子活性不同外其它均相同,故实验中装置B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并将其置于与装置A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答案]B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
A.1、2、5 B.3、4、6 C.1、2、3 D.4、5、6
[解析]萌发的种子生命活动强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释放能量(温度升高)都更明显,故正萌发的种子的温度、二氧化碳、氧气曲线应该是1、2、5。
[答案]A
11、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制成如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
B.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C.5~35℃时蔬菜的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分解的有机物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解析] A、由图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7℃左右,随着温度的增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曲线下降,故温度越高,该蔬菜新品种的光合速率不一定高,A正确。B、据图分析,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7℃左右,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5℃,B错误;C、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积累了有机物,蔬菜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分解的有机物,C正确;D、温度为25~30℃,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D正确。
[答案]B
12、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解析] A、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含水量都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B、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B正确;C、b﹣c段,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但制造的有机物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因此有机物一直在积累,C错误;D、C点以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D正确。
[答案]C
13、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D.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则该装置一定要放在光照环境下
[解析] 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进入B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正确;B、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正确;C、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装置B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正确;D、由于新鲜的豆苗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现象;因此若装置B中改用新鲜的豆苗,该装置一定要放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才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错误。
[答案]D
14、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解析]实验前甲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走,A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多于植物呼吸消耗的氧气,袋内氧气增加,氧气有助燃作用,所以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袋内,木条会复燃,B正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从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内石灰水浑浊现象明显,C正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瓶内氧气使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答案]D
15、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是为了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 B.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 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 D.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变成了蓝色
[解析]A、因为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会积累一定量的有机物,影响实验,所以暗处理一段时间消耗完原有的淀粉,故A正确;B、探究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有机物,光照是变量,黑纸片可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B正确;C、叶绿素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中,除去叶绿素是为了防止对淀粉的检验时的颜色变化产生干扰,C正确;D、叶片见光部分能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用碘液检验时会变蓝色,而遮光部分不会变蓝色,D错误。
[答案]D
16、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解析] A、分析题图可知,氧气浓度为d时,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只有有氧呼吸,没有无氧呼吸,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氧浓度为b时,释放二氧化碳为8,吸收氧气为3,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可以求出无氧呼吸消耗2.5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只消耗0.5的葡萄糖,B正确;
C、无氧呼吸最弱时应为0,即只有有氧呼吸,应为氧浓度为d时,C错误;D、最适于贮藏器官的氧浓度应该是释放二氧化碳最少时的氧浓度c,因为此时呼吸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D错误。
[答案]B
17、如图是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1)图中的“a”点时,A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2)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合成的有机物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解析](1)在“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2)从图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植物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植物B。
[]答案](1)呼吸作用 (2)多于
18、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图和表。
请回答: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_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用样本越多越有利于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可有效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光合作用的速度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故还应控制光照强度相同;(3)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与叶绿素含量有关,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答案](1)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2)光照强度 (3)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