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素材+知识背记手册+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精品课件+视频素材+知识背记手册+达标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5 10:57: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识背记手册
【背记关键词】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美国参战
1、起止时间:1914-1918
2、一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军备战。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3、爆发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称谓及国家: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 三国协约(英、法、俄)
5、战争中:同盟国 协约国
(建立同盟或关系敌对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6、矛盾最为突出的国家:英德矛盾
7、欧洲的 “火药桶”(即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巴尔干半岛
点燃“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8、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
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其爱国精神值得肯定; 采取的刺杀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进行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的战火,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
9、一战的战场:欧洲是主战场,后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10、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 “绞肉机”“地狱”“屠场”。形容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
11、1917年发生的大事:美国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中国参战
12、一战结束标志:1918年德国投降. 13、性质:帝国主义战争(依据:参战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战争)
14、影响: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5、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应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图片解读】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九下P35)
解读:1871年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英德矛盾尖锐
解读: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欧洲战场上形成东、西、南三条战线,西线是主要战线;战 争同时在陆上和海上进行
解读: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 “地狱” “屠场”之称
解读:变化(1)俄国→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德意志→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一分为二
(3)传统帝国为主→欧洲新兴民族国家增多(波兰复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的出现)
原因:(1)“一战”引发俄国革命,通过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3)“一战”摧毁了德意志帝国、沙俄、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英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防止欧洲大陆出现超级政权,欧洲民族意识觉醒,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砥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萨拉热窝事件
3.(2021·江西吉安市·九年级期末)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对下边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4.(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14年9月,协约国的生铁、钢、煤等重要军需品产量均落后于同盟国,到1917年却都大幅超过同盟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背弃同盟国集团 B.协约国突破工业技术
C.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战 D.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5.(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历史课上,某小组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展开讨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6.(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许多人都预感到战争难以避免。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7.(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对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8.(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9.(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下表可知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10.(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德国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过程 B.规模 C.性质 D.影响
11.(2021·广东清远市·九年级期末)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写道:“当我看到熙熙攘攘、五光十色的商店时,我在一片幻觉中重新看见了一九一八年的景象,那些商店被抢劫得空空荡荡……战争的影子将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这说明
A.二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B.二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C.一战造成欧洲国家的衰落 D.一战给人们带来巨大伤痛
12.(2021·山东潍坊市·九年级期末)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某历史领域的公众号推送了右侧专题资料包,由此判断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3.(2021年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对德宣战 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14.(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观察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选出其中较为恰当的一组解释
A.“一枝独秀”---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成为政治大国
B.“两败俱伤”——交战双方都损失严重,新兴的民族国家代之而起
C.“三头六臂”--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D.“四大皆空”---四大帝国崩溃,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
15.(2021年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战争大约900万人战死(相当于过去1000年同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战争的残酷 B.战争的规模 C.战争的性质 D.战争的经过
材料题
16.(2021·山西九年级期末)战争与和平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陈老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战争爆发成因)
(1)下面两个统计图分别反映了一战前的什么问题?
任务二(军事集团形成)
(2)观察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列强矛盾示意图,写出与序号①②③相对应的内容。
任务三(大战相关史事)
(3)下面两则资料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根据资料进行简单评述。
资料一 射向斐迪南大公的两颗子弹竞然引爆了整个世界,霍布斯鲍姆很刻薄地将这所谓的一战导火索称为“一个无能的学生恐怖分子在欧洲大陆被遗忘一角的行动”。 资料二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其中,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任务四(战争世界影响)
(4)根据下面的图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题任选三个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
17.(2021·河南周口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凡尔赛条约》中有一项条款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向战败国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1)材料一反映作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持什么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材料三中《凡尔赛条约》对战争责任是如何认定的?你认为应怎样客观认定战争责任?(提示:从战争背景、战争性质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砥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答案】A
【详解】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万安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这反映了一战前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的背景,故选A;1929年暴发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排除D。
2.(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故D符合题意;三国同盟的形成、三国协约的形成,反映了帝国主义争夺的激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21·江西吉安市·九年级期末)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对下边地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集团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为了争夺世界霸权,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成员国社会性质的相同,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4.(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14年9月,协约国的生铁、钢、煤等重要军需品产量均落后于同盟国,到1917年却都大幅超过同盟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意大利背弃同盟国集团 B.协约国突破工业技术
C.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战 D.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在1917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协约国优势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综合实力,故D正确;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但是这不是导致变化主要原因,故A错误;B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俄罗斯帝国在一战中属于协约国一方,俄国退战不能增强其协约国的实力,故C错误。综上故选D。
5.(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历史课上,某小组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展开讨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两大对抗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故B符合题意;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指的是九一八事变,排除A;经济大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排除C;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故选B。
6.(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许多人都预感到战争难以避免。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是1914年至1918年,故A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到1945年,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他们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7.(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对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答案】C
【详解】依据表中信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德国的崛起、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C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解读不全面,排除A;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最终引发一战,B理解不全面,排除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排除D。故选C。
8.(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说明一战导致欧洲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即一战使欧洲的殖民统治地位下降,从而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故选D;材料反映了一战对欧洲的打击,说明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ABC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
9.(2021年广东中考真题)下表可知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可知,从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呈现急剧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各国之间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竞相扩充军备,增强军事实力,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表格反映了各国竞相扩充军备,无法说明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也就无法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202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德国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过程 B.规模 C.性质 D.影响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因此材料“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做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是对一战的性质的描述,C正确;材料与一战的过程、规模及影响无关,ABD排除。故选C。
11.(2021·广东清远市·九年级期末)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写道:“当我看到熙熙攘攘、五光十色的商店时,我在一片幻觉中重新看见了一九一八年的景象,那些商店被抢劫得空空荡荡……战争的影子将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这说明
A.二战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B.二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C.一战造成欧洲国家的衰落 D.一战给人们带来巨大伤痛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一九一八年的景象”“战争”可判断,这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材料中“那些商店被抢劫得空空荡荡……战争的影子将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表明了一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伤痛,故D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一战造成欧洲国家的衰落,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2.(2021·山东潍坊市·九年级期末)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某历史领域的公众号推送了右侧专题资料包,由此判断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A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两大军事对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大战的导火线。1916年在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凡尔登战役因战争的残酷性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大战中,英国率先投入坦克作战。故上述材料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排除B,A符合题意;材料与社会主义运动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排除D。故选A。
13.(2021年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对德宣战 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7年11月;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美国对德宣战是在1917年4月;凡尔登战役1916年,所以排序是②④③①,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
14.(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观察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选出其中较为恰当的一组解释
A.“一枝独秀”---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成为政治大国
B.“两败俱伤”——交战双方都损失严重,新兴的民族国家代之而起
C.“三头六臂”--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D.“四大皆空”---四大帝国崩溃,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崩溃了,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D项正确;一战后,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受到西方大国的孤立和敌视,二战后苏联才真正成为政治大国,排除A项;一战交战双方虽都损失严重,但是英法等国在国际舞台上仍有重要影响力,“新兴的民族国家代之而起”夸大了,排除B项;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但并没有“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表述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1年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战争大约900万人战死(相当于过去1000年同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战争的残酷 B.战争的规模 C.战争的性质 D.战争的经过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战死、受伤、终身残疾”可知,这体现的是战争的残酷和非人性,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材料题
16.(2021·山西九年级期末)战争与和平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陈老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战争爆发成因)
(1)下面两个统计图分别反映了一战前的什么问题?
任务二(军事集团形成)
(2)观察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列强矛盾示意图,写出与序号①②③相对应的内容。
任务三(大战相关史事)
(3)下面两则资料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根据资料进行简单评述。
资料一 射向斐迪南大公的两颗子弹竞然引爆了整个世界,霍布斯鲍姆很刻薄地将这所谓的一战导火索称为“一个无能的学生恐怖分子在欧洲大陆被遗忘一角的行动”。 资料二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其中,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任务四(战争世界影响)
(4)根据下面的图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题任选三个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军费开支大幅增加,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2)①三国同盟;②三国协约;③英国。
(3)资料一:萨拉热窝事件。资料二:凡尔登战役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但普林西普的刺杀行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德、法两军伤亡惨重,证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4)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通过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渴望和平的广大人民的不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攻占冬宫为标志布尔什维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帝国主义列强缔结《凡尔赛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为了协调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最终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各国之间的工业产量都不一样,军费开支等都在增长,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军费开支大幅增加,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组成的是三国同盟,所以①是三国同盟;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所以②是三国协约;③是英国。
(3)根据“射向斐迪南大公的两颗子弹竞然引爆了整个世界”可知资料一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根据“此役有‘绞肉机’之称”可知资料二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但普林西普的刺杀行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德、法两军伤亡惨重,证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图一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图二反映的是巴黎和会,图三反映的是华盛顿会议,图四与甘地有关。可从中任选三幅图片进行阐述。如根据图片内容可归纳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通过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引起渴望和平的广大人民的不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攻占冬宫为标志布尔什维克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帝国主义列强缔结《凡尔赛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为了协调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九国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最终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17.(2021·河南周口市·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凡尔赛条约》中有一项条款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向战败国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1)材料一反映作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持什么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3)材料三中《凡尔赛条约》对战争责任是如何认定的?你认为应怎样客观认定战争责任?(提示:从战争背景、战争性质分析)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源于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
(2)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损失惨重。
(3)战争责任认定:德国及其盟国对战争发起负责。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各帝国主义国家均应对战争负有责任。
【详解】
(1)由材料“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源于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
(2)由材料“四年多”“参战国30多个”“卷入人口15亿”“伤亡人员0.3亿”,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损失惨重。
(3)关于“战争责任”,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可得出德国及其盟国对战争发起负责。客观认定战争责任,可以从战争背景、战争性质等方面分析。就战争背景而言,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战争性质而言,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各帝国主义国家均应对战争负有责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