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1 古诗三首 节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读句子,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田字格里。 在王昌龄的记忆中,那qín汉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sài见证了长年zhēng战从未停止;在王翰的《凉州cí》中,描绘了守边将士出征前一zuì方休的画面;在李清照的笔下,怀念xiàng羽,直抒做人中豪jié的xióng壮之志。 意图:基础生字,美观书写。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但:①只,仅 ②但是,不过 (1)但求无过 ( ) (2)但使龙城飞将在 ( ) (3)虽然工作忙,但他不放松学习 ( ) 教:①指导,教诲 ②令,使 (1)谆谆教导 ( ) (2)不教胡马度阴山 ( ) (3)请教别人时态度应诚恳 ( ) 意图:区分词义。
梳理诗中的人物和事件,把表格补充完整。 ① 边塞将士 ②宋朝男儿 ③出征前的战士 A 谴责朝廷 B 投身疆场 C 基础边关 诗句人物事件表达主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英勇善战, 外敌不敢南下( ) 国家统一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征前开怀畅饮, 一醉方休( ) 为国献身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统治者抛弃中原, 南渡偷生( ) 渴望建功立业
意图:积累古诗,感悟主题。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选字填空。 (1)赛 塞 寒 比( ) ( )冷 边( ) ( )北 球( ) (2)证 征 症 ( )明 ( )求 ( )状 ( )兆 长( ) 意图:区别形近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资料,回答问题。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背景资料: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宋高宗赵构领着臣子仓皇南逃,北方大好河山沧落敌手。李清照夫妇也逃亡江南,在路过乌江时,她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了《夏日绝句》。 李清照用《夏日绝句》鲜明提出她的人生追求,生为____,死后也要做____,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结合全诗和背景资料,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B本诗是一首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痛斥赵构君臣怯懦畏惧的丑恶行径。 C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意图:品析诗歌,加深理解。
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诗句的序号。 说起爱国,要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 ”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要有杜甫“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忧国伤时之感;要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刚正不阿的担当;要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①城春草木深 ②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图:拓展诗句,感受精神。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节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 读句子,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田字格内。 十二岁的周恩来亲眼目睹,在外国租界,一位受害的妇女反被中国巡警xùn chì,真正体会到“中华不zhèn”的沉重,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听了yí huò不解,但是魏校长却连声zàn tàn他有如此的抱负和xiōng怀。 意图:基础生字,美观书写。
2. 照样子,根据解释写词语。 (1)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让全家感到光荣。 (光耀门楣) (2)好象在思考着什么。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 (3)由于某种事情或行为深受震撼,醍醐灌顶。( ) (4)因为有疑问弄不清楚而困惑不能理解。 ( ) 意图: 根据意思写词语。
3.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疑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根据人物的表现,请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图中的合适位置。 A 忍气吞声 B 洋洋得意 C 训斥责骂 D 感同身受 (2)对“中华不振”的正确理解是( ) A 中国人由于吃不饱精神萎靡,营养不良。 B 当时的中国处于社会动荡变革中,缺少精神支柱。 C 当时的中国被列强侵略,人民饱受欺辱,却只能忍气吞声。 意图:品析文本,理解运用。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 由“左顾右盼”所联想到的词,选择恰当的字填入括号。 【全 多 好 久 】 左邻右舍——关系( ) 左思右想——考虑( ) 左来右去——折腾( ) 左膀右臂——帮手( ) 意图:理解词义。
2.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为_______而读书 我经常认为我是为______而读书,从周恩来爷爷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我要为______而读 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联系自己,培养理想信念。
3. 读一读,选一选。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耳闻目睹 ②饱受欺凌 ③中华不振 ④忧国忧民 这首诗是周恩来少年时代前去日本留学前所作,之前 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 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 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意图:拓展积累,理解人物精神。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3梅兰芳蓄须 节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 给加点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níng nìng 梅兰芳为了坚守民族气节,宁( )可失去安宁( )、富裕与幸福的生活条件,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yāo yào 尽管日本人拿生命安全来要( )挟,但梅兰芳坚持要( )蓄须明志。 意图:辨别多音字。
2. 划去下面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深居(简 间)出 (虚 须)度生命 细声(令 吟)唱 蓄须(明 名)志 不堪其(扰 忧) 斩钉(竭 截)铁 意图:生字识记,词语搭配。
3.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意图:梳理文本,感受人物精神。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 选词填空。 (1)妄想 梦想 日本侵略者的( )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丢了性命。 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努力,( )才能实现。 (2)决定 决心 目标( )高度,远大的目标成就非凡的人生。 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 )。 意图:联系上下文,辨析词意。
2. 选择填空。 ①西施 ②杨玉环 ③貂蝉 ④王昭君 (1)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又叫《百花亭》。取材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的历史故事。 (2)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其中“闭月”指的是( );“羞花”指的是( );“沉鱼”指的是( );“落雁”指的是( )。 意图:拓展知识,积累文学常识。
3.梅兰芳得到的只有民族气节,失去的却很多。比较梅兰芳蓄须带来的得与失,说说你的看法。 意图:辨析思考,感悟精神。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节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延河(yán tínɡ) 土炕(kānɡ kànɡ) 昔日(xī xì) 茅草(máo mào) 春笋(shǔn sǔn) 辉煌(hánɡ huánɡ) 意图:基础读音。
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叮咚 明媚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的流水 ( )的茅屋 ( )的土炕 ( )的理想 ( )的春光 ( )的太阳 意图:考察词语的搭配。
3.读课文,完成练习。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诗中多次提到“追寻”,其实就是说在追寻延安的精神。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 )和( )。 (2)朗读这一小节时语调应该是_____的,应饱含着_____ 的情感。( ) ①低沉 骄傲 ②平淡 自豪 ③高昂 赞美 (3)[多选题]延安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 ①不断奋斗 ②力求上进 ③自力更生 ④团结合作 意图:加深理解,感受延安精神。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选字填空。 (1)炕 亢 抗 土( ) ( )争 ( )奋 (2)矛 茅 予 ( )屋 给( ) ( )盾 (3)屈 茁 拙 笨( ) ( )服 ( )壮 意图:考察字义的理解。
2.根据诗句要强调的内容,用一个字填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建新大厦数量( )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美好事物种类( )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现代科技水平( ) 意图:考察句子意思的理解。
3.仿照课文中的话语,想一想,写一写。 意图:仿写诗歌,传承精神。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节次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1.将下列人物与相应的精神品质连线。 意图:积累词语,对应人物,感受品质。
2.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学以致用。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 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2)模拟情境,填空。 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意图:掌握反问句的运用。
3.下面的诗句中,表达作者在分别时对朋友予以鼓励的是哪一项?(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意图:积累古诗,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找出每组句子中意思相近的词语,并用横线标出来。 (1)正当周恩来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周恩来用刚毅果决的回答表明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 (3)“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让周恩来难以忘怀。 亲眼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欺辱的往事让周恩来刻骨难忘,也促使他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意图:掌握意思相近的表达形式。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再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1)袁隆平院士是一位( )的科学家,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2)抗金英雄岳飞文武双全,一生( )。 (3)宋朝包拯是一个( )、( )、刚正不阿的清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积累成语,学习运用。
3.读一读高适的《别董大》(二首),感受高适在临别时表现出来的豪迈与慷慨之情。再写一写你所积累的离别诗。 我积累的离别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积累离别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21课《古诗三首》
基础性作业:
秦 塞 征 词 醉 项 杰 雄
2.①①② ①②①
3.人物:①③② 主题:CBA
拓展性作业:
1.①③②②① ①②③②②
2.人杰 鬼雄 C
3.③①④②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基础性作业:
训斥 振 疑惑 赞叹 胸
2.若有所思 为一之振 疑惑不解
3.(1)B C AD (2)C
拓展性作业:
关系(好) 考虑(全) 折腾(久) 帮手(多)
2.略
3 . ①②③④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基础性作业:
1. ②① ①②
2. 间 须 令 名 忧 竭
3.
拓展性作业:
1.(1)妄想 梦想 (2)决定 决心
2.(1)② (2)③②①④
3.略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基础性作业:
1. yán kànɡ xī máo sǔn huánɡ
2. 叮咚、破旧、温热、金色、明媚、火红
3.(1)温暖、光明
(2)①
(3)①②③④
拓展性作业:
1.(1)炕 抗 亢 (2)茅 予 矛 (3)拙 屈 茁
2. 多 多 高
3.略
《语文园地七》
基础性作业:
1.
2.(1)不能
(2)答案不唯一。例:如果每个人都像这样想,那么打扫卫生的工作谁愿意做呢?我们还能生活在干净温馨的环境中吗?
3.C
拓展性作业:
(1)左顾右盼 围观 (2)斩钉截铁 刚毅果决
(3)难以忘怀 刻骨难忘
(1)志存高远
(2)精忠报国
(3)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4)略
3.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