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双减”分层书面作业设计
单元名 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1.古诗词三首 节次 第一课时
作业类 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秋暝.(míng) 浣.女(huàn) 那畔.(bàn) B 榆.关(yú) 聒.碎(kuò) 一更.(gēng) C 姑.苏(gū) 竹喧.(xuān) 山寺.(shì) D 帐.灯(zhàng) 随.意(suí) 泊.船( bò) 意图:辨析易错读音。
2. 回顾诗词,填写诗句。 诗中有画,王维用“ , ”为我们描绘了明月朗照、泉水淙淙的画面。诗中有情,张继用 “ , ” 表达旅途中的满怀愁绪;纳兰性德借词句 “ , ”抒发远征将士的思乡之情。 意图:诗词活用。
3. 默写古诗《枫桥夜泊》。 , 。 , 。 意图:积累诗词。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分享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或词写在横线上。 意图:积累思乡的古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诗文赏析,韵无穷。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特点是: 、 、 。 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 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 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 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 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 句即可) 意图:积累诗词,体会韵味。
3. 找“朋友”,将词语、诗句与季节连起来。 ①金风送爽 春 天阶夜色凉如水 ②万物复苏 冬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骄阳似火 秋 小荷才露尖尖角 ④银装素裹 夏 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图:积累诗词。
单元名 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2、四季之美 节次 第一课时
作业类 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1.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田字格里。
春天最美的是 lí明,天空染上微微的红 yùn 。夏天 qī黑的暗夜,
美在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的黄昏,夜 mù降临,风声、虫 意图:巩固字词,辨析字
鸣听起来 yù发叫人心 kuàng 神 yí。冬天最美是早晨,手捧暖和的 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 yì的心情和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等 音
中午火炭变成白灰,未 miǎn 令人有点儿扫兴。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这篇课文按 的顺序描写了 、 、 和 等不同时间的景致。本文通过对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 和 的热爱之情。 意图:内容梳理,训练能
力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3.阅读训练。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冬天最美的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 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
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 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变成了一堆
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请用“ ”划出选段的中心句。 选段对于落雪的描写属于 态描写,手捧火盆的情景属于 态描写。 选段中的“扫兴”表现了( ) A.作者看到火盆时的兴奋心情。 意图:阅读感悟,关注语用
作者爱冬,主要是喜爱冬天早晨手捧火盆的温暖和谐之美。 作者看到了冬天的温暖,无比幸福。
D.作者领略到了冬天的美丽景象,感到白灰美丽。
1.品味写法,按要求写一写。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意图:理解词句,恰当运
拓展性 作业 (1)这句话是(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 的情景。 用
(选做) (2)我也能用仿照这样的写法来描写一处景物:
2.点亮思维,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课文选自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以上是另一位 译者翻译的节选。与课文相比,内容相似,语言表达却有不同。其中画线句子内容相近的课文是这样写的: ,对比读读,我发现 。 意图: 思维训练,表达看法
3.搜搜资料,体会感情。 其实自古逢秋悲寂寥。如:杜甫这样悲叹,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李后主这样伤感, 深院锁清秋;李清照也在秋风秋雨中长叹: ?大部分诗词里的秋, 总是笼罩着一层凄风苦雨。而清少纳言的笔下却包含更多 的 。 意图: 延伸生活实际,表达看法
单元名 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3.鸟的天堂 节次 第一课时
作业类 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读句子,根据拼读提示,将汉字有序地写在田字格里。 zhǎng cháo 后,水没过树 zhuāng。我们有 guī lǜ地拨动船jiǎng,船便缓缓地向前行驶,许多芦苇丛被我们远远地 pāo 在身后。几只 huà méi 从 tǎ dǐng 飞起,落到大 róng 树的树 shāo 上。 意图:巩固生字,美观书写。
2. 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 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 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真”的解释有:①清楚,明白;②本来的;③确实,的确。句中第一个“真”指 ,第二个“真”指 。 从“ ”一词中我能独处枝干之多,树木之大。 意图:考察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3)一个“卧”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榕树 的特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意图: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选择恰当的字词填空。 暇 假 瑕 遐 暑( ),我终于有闲( )时光好好享受大自然了,那洁白无( )的云朵,令人( )想。 持续 继续 连续 陆续 观众们( )走进体育馆观看乒乓球比赛。首先进行的是男子单杠比赛,在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分时,两个运动员( ) 抽打了十几个来回,才见分晓;接着( )进行女子双大比赛, 运动员们高超精湛的球技,博得观众一片喝彩,掌声( )了整整一分钟。 意图:考察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运用。
2.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 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 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 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阅读文段,将相应的句子填到下表里。 意图: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写“我 ”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句子。 ( 5 ) 文段最后一句中第一个加引号的“ 鸟的天堂” 是指 , 第 二 个 没 加 引 号 “ 鸟 的 天 堂 ” 是 指 。
3.展示台: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既写了群鸟,又着重写了一 只画眉鸟,请你也试着写一写课间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吧! 意图: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名 称 第七单元 课题 24*月迹 节次 第一课时
作业类 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 用“√”给下列词语中横线上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悄没声儿(qiǎo qiāo) 瓷花盆儿(cíchí) 嫉妒(jí jì) 身后袅袅(niǎo liǎo) 意图:巩固字词,辨析字音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盼月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 月迹 议月 …… 意图:内容梳理,训练能力
3. 课内阅读。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去找它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 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 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1)选段画了横线的句子用了(动态 静态)描写。 意图:理解课文,关注语用
(
数量多
种类多
姿态多
)
选段中我们越发觉得奇了,请写出“奇”的具体含义。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①奶奶说的月亮,不单单是月亮,还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②孩子们寻找月亮实际是在寻找美好事物。 ③“妙极了”写出了“我们”再次找到月亮时的惊奇和欣喜。 ④选段通过对话写出了月亮之美。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妒忌,眼红。 ( )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 )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恐惧或不知 所措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 ( ) 意图:理解词语,明白意思
2.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词语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月亮( )地溜进来,( )地爬高了,洒下的光是 ( )的,( )的。( )地又亏了,再也不是一个( )的圆了。它( )地来去,透过( )的桂树枝叶,又在我们身后( ),有一种( )的( ) 的感觉。 我发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许多( )词,这样的描写给人感觉 是 。 意图: 思维训练,积累运用
3.积累描写月亮的优美语句,可以抄写背诵,也可以自己创编。 我爱月亮,爱月亮的温柔、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 燎地把炽热的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一样忽急呼缓的工作;更不 像云儿一样懒洋洋地在天空飘荡。月亮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 星星的衬托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 意图: 拓展积累
单元名 称 第七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节次 第一课时
作业类 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 读词语,任选一个词,写下你想象的画面。 蒙蒙细雨 夕阳西沉 彩霞满天 皑皑白雪 意图:培养想象能力,把画面写具体。 。
2. 回顾本单元课文,用双气泡图比较《鸟的天堂》与《月迹》的异同。(提示:可从描写侧重点、表达方法、作者情感等方面 来比较。) 意图:回顾单元课文,梳理写法。
3.古诗阅读与感悟。 渔歌子 [唐]张志和 , 。 , , 。 默写古诗。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点在 ,季节是 。在这两句里,描绘了 、 、 等景物,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这首词富有色彩美,词中展现出的色彩有 、 、 、 等,意境优美,回 味无穷。 意图:理解古诗,感悟诗情。
拓展性作业 (选做)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C.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月光照着满院的树木,树影布满整个庭院。院子里光影离合, 意图:灵活运用描写方法。
黑白斑驳。( )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 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 )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 阅读提升。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唐]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从题目中能知道这首诗是 和 的诗( 填人 名) 。 对比张志和的《渔歌子》,比较两首诗,有何异同? 异:同: 意图:对比古诗,深入感悟。
3. 语句段运用。 育才小学五年级同学要开展一场辩论赛,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 宣传海报,再写一条响亮的、富有号召力的宣传标语。 意图:联系实际,拓展运用。五上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21.古诗词三首
基础性作业:
1. D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拓展题答案:
1.略
2.(1)天冷 声杂 孤城
(2)C
(3) 示例一:角声满天秋色里。
示例二:巴山夜雨涨秋池。
示例三:枯藤老树昏鸦。
3.
①金风送爽 春 天阶夜色凉如水
②万物复苏 冬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骄阳似火 秋 小荷才露尖尖角
④银装素裹 夏 千树万树梨花开
22.四季之美
基础性作业:
1.黎 晕 漆 幕 愈 旷 怡 逸 免
2.时间 春天的黎明 夏天的夜晚 秋天的黄昏 冬天的早晨 四季景色 大自然 生活
3.冬天最美的是早晨。 静 动 B
拓展性作业:
(1)动态 乌鸦归巢
(2)示例:大雨过后,蜘蛛重新织好网,端坐在中央。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略。
万里悲秋常作客 寂寞梧桐 怎一个愁字了得 略
23.鸟的天堂
基础性作业:
涨潮、桩、规律、桨、抛、画眉、塔顶、榕、梢
2.(1)② ③
(2)不可计数
(3)拟人 大、茂盛
3.
拓展性作业:
(1)假 暇 瑕 遐
(2)陆续 连续 继续 持续
2. (1)chù yìng huá
(2)静寂——热闹
数量多 种类多 姿态多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
(4)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5)第一个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第二个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的指鸟儿生活的乐园。
3.(略)
24.月迹
基础性作业:
1. qiǎo cí jìn liǎo
2. 寻月 竹窗帘、穿衣镜、院子里、葡萄叶、瓷花盆儿、锨刃儿、河水里……
3. 静态 “奇”指“我们”对于月亮没走的事实感到惊奇。
拓展性作业:
1.嫉妒 无边无际 面面相觑
2.款款 渐渐 玉玉 银银 慢慢 满满 匆匆 疏疏 袅袅 淡淡 叠词 非常形象生动,更有画面感。
3.略。
语文园地七
基础性作业
1.略
2.
3.(1)略
(2)西塞山 春天 白鹭 桃花 鳜鱼
(3)白色 粉色 青色 绿色
拓展性作业
1.(1)C (2)B (3)A (4)C
2.(1)张松龄 张志和
(2)异:张志和的词表达了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对悠闲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表达的是对弟弟的牵挂。
同:都是词。
3.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