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场景 ?标志着什么事件的结束?
2、你认为在这一事件结束后,全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请回答: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
国民党
(蒋)
代表
共产党
(共)
代表
中国人民
独裁、内战
和平、民主
美国
扶
反
第23课 内战爆发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做了什么事?
2、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毛泽东参加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4、重庆谈判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一、重庆谈判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真实目的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重庆),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
八月二十日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呀,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八月二十三日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如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弃,自必遗害无穷……”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发给下属何应钦的密电
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蒋介石立即发动内战的困难
1.在国内,全国人民刚经过八年抗战,普遍反对在战后再发生内战,要求实现国内和平,以便在和平环境中重建家园;
2.在国际上,美英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都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
3.对蒋介石来说,更大的困难在于其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用意
可以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从而把内战责任强加在共产党身上。
如果不去:
如果去:
可以通过谈判施加压力,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即使谈判不成,也可以利用和谈麻痹人民,借机加紧进行内战的准备。
毛泽东
去?不去?
中共对蒋介石的“邀请”作了认真分析,认为:
第一,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渴望休养生息。
第二,国统区有一部分人对蒋介石的反动本性还看不清,对他抱幻想,可以通过和谈看清其真实面目,有利于教育和争取这一部分人。
第三,那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已有很大发展,解放区有127万军队、200多万民兵和1亿多人口,蒋介石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是难以立即发动战争的。
2、毛泽东参加谈判的目的
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右一)与前来迎接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美国特使赫尔利(左三)飞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
1945年8月28日,在周恩来和王若飞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周恩来和毛泽东、王若飞抵达
重庆时,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
细节探究
读材料,现场有哪些新闻媒体?说明了什么?
柳亚子称毛泽东到重庆是“弥天大勇”这又说明了什么?
材料:虽然接机场面非常热闹,但王淮冰发现,到场的多是外国
记者,仅有几个重庆本地记者是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约来的。
为了减小中共影响力,国民党对本地报纸封锁了消息。
国民党不替对手——共产党制造声势
表明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的真心;
说明重庆之行存在着风险。
材料:“我们到这儿来,是为了和平,实现永久的和平。”毛泽东
共产党:
真和平
避免内战
细节探究
席间,毛泽东称蒋为“委员长”,蒋则称毛泽东为“润之”。这次宴会安排的是西餐。满桌面包黄油牛排,毛泽东吃得很少。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共会面11次,同时在公众场合出现仅3次。
蒋在林园官邸举行欢迎宴会
由于当时蒋介石判断毛泽东不敢来重庆,
所以,在谈判的准备工作上很不充分。正如
后来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他们连发三封电报
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
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心不在焉的和谈说明了什么?
细节探究
重庆和谈自9月4日-10月5日结束,共进行了12次谈判,
蒋介石和毛泽东进行了八次直接会谈。蒋在《日记》中写
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
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次日又写
道“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读材料,说说蒋介石认为会谈的焦点是什么?
谈判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僵局
焦点:政权和军队问题
在解放区问题上,共产党提出由共产党人担任山西、山东等
五省解放区所在地的省主席等要求,而国民党则只允许共产
党参加政府,各解放区官员都需要国民党认可才能继续留任。
军队问题上,共产党提出将人民军队整编成16个军48个师;
而国民党坚持最多只允许保留12个师。
细节探究
在重庆的43天中,他会见民主人士,接受各国记
者采访,处处显示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气度,使
国民党宣传中青面獠牙的“赤匪”形象一扫而光。
毛泽东回访柳亚子
9月6日,毛泽东一行到沙坪坝南开中学回访
柳亚子先生,并将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
赠与柳亚子。这首词一发表,便大放异彩,轰
动整个山城。
读材料,中共重庆之行的收获:
政治上赢得主动并表明和平的诚意,在国统区
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毛泽东在重庆
《双十协定》
经过43天艰难的较量,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时间地点
会议名称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1945年10月10日 重庆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
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双十协定》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磨好刀再杀
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是由我们提出。
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次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1、共产党表明了和平的诚意,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为中共和人民争取了许多民主权利,在政治上取得主动。2、国民党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但政治上失去主动。
重庆谈判有什么意义?
思考探究: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1946年1月10日
重庆
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对于解放区的军队问题,共产党做了必要的让步:
1、整编全国军队(国民党的军队缩编到120个师,共产党缩编到20个师)
2、共产党撤退军队(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河南、湖北8个地区的军队)至陇海线以北级苏北、皖北解放区集中。
这些让步表明了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有利于取得广大中间势力和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巩固北方的解放区,避免一旦内战发生,这些部队孤悬敌后,陷于不利的处境。
中共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同国民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同时,加紧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一方面在解放区开展减租、生产和练兵运动;另一方面派十万多军队和大批干部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国民党没有驻军队,如果国民党发动大规模内战,东北可以作为可靠后方基地)。
《剿匪手本》
国民党以谈判为掩护,加紧进行全面内战的部署。在谈判期间,国民党秘密印发了反共的《剿匪手本》。美国用飞机、军舰将54万国民党军队运到内战前线,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大中城市。
美国帮助国民党运送大批部队抢占各地
美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的坦克
装备军队 45个师
训练军事人员 15万人
给予贷款和物资 59亿美元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表
美教官帮忙训练国民党军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内战爆发原因: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是其阶级本质,内战是不可能改变的政策
为达到控制中国目的,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美蒋勾结发动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代表人民利益推翻独裁统治,是民主革命任务
为什么说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国民党:
美 国 :
共产党:
面积 人口 军队 装备
国民党
共产党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730
余万
228
余万
3.39
(亿)
1.36
(亿)
430
(万)
精良
(美械)
127
(万)
落后
(步枪)
内战初期国共军队人数约为3.4:1
国民党战略方针:全面进攻、速战速决。
战略意图:48小时内消灭中原中共军队,
3个月或6个月内解决关内问题,然后再
攻占东北全境。
张家口
全面进攻
达到最高峰
1946年6月26日调集约30万兵力,全面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中原
国民党发动内战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敌强我弱
1、背景: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略上藐视敌人)
2、经典论断: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防御战略)
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图为《美亚杂志》用英文发表了这篇谈话和上海出版的《文萃》第6期译载了毛泽东与斯特朗的谈话。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大论断依据是什么?
毛泽东指出:“从本质上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貌似强大.实际虚弱.从长远的观点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因为反动派代表反动,人民代表进步”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因素
国民党
全面进攻
作战方式:
运动战
主要目标:
歼灭敌人
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6.12-1947.4
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1947.2
莱芜战役
1946.7
苏中战役
1946.6
中原突围
宣化店
1946.10
新开岭战役
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战术上重视敌人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共歼敌71万余人,平均每月歼敌约9万人。而国民党在这期间占领了105座城市,一线的兵力从117个师下降到85个师,完全处于被动,敌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了。
国民党
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1947年3月
党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转战陕北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作战。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延安换取全中国。—毛泽东
青化砭战役的前沿阵地
左二彭德怀 左三习仲勋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的胜利,歼敌2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山
东
解
放
区
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国民党军45万兵力进攻山东解放区。
在山东解放区战场,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主力(20万)分别从五个方向向固守孟良崮的国民党整编74师(4万人)发起了攻击,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3.2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粟裕、陈毅
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5
万人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5个旅共78万人,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共歼敌11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的突击兵力,已下降到只占开始进攻解放区时的总兵力的34%,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总兵力。
思考探究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反人民的非正义战争,遭到人民的反对;
2.毛泽东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增强了人民群众战胜国民党的信心;
3.党中央制定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正确的军事方针(蘑菇战术);
4.陕北地区群众基础好;陕北地区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
5.人民的支持等
课堂小结 内战初级阶段
国民党发动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华东、晋冀鲁豫、晋绥
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
解放军粉碎
(防御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术上:作战目标(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方法(运动战)“蘑菇”战术
战果
全面进攻:歼敌70多万
重点进攻:青龙羊沙、孟良崮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奠定了战略反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