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 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司马光》 部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4 20: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司、跌、皆、弃、持”五个生字,随文学写“司”字。
2、学习有停顿、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比较法、读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理解小古文,并能尝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通过学法迁移,初步感受小古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课文,熟读成诵,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阅读单元页,想一想本单元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是什么?——美好的品质;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结合“交流平台”:学习默读方法。
2、走进第一篇课文,出示故事画面,引入课题《司马光》,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外框略窄,横画偏左,内部饱满,外部收紧,这个字才匀称好看。
3、了解复姓:“司马”是一个复姓。回顾姓氏歌:你姓什么 我姓李。   什么李 木子李。   他姓什么 他姓张。   什么张 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拓展《百家姓》节选: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yù】迟公羊......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复姓的名字?如:诸葛亮、欧阳修、东方朔、司马迁......
4、司马光资料简介: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司马光的了解,师再补充司马光资料: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篇课文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这是一本介绍司马光一生故事的书。
二、检查预习,读通全文。
1、指名朗读全文,掌握学生朗读情况。
2、与现代文对比,说一说本文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了解“小古文”。
3、尝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划分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1)请出“魔法小棒”,助力节奏朗读。(指名读)(2)师范读难读的句子如:“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全班跟读。(3)师生赛读,师一句,生一句,再轮换一遍。
三、试讲故事,品读感悟。
过渡: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刚才把课文用不同方法读了好多遍,其中的意思你知道多少呢?
1、学习故事起因:出示“群儿戏于庭”。
(1)理解“戏”和“庭”字,感悟运用“于”字。 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成“戏于庭” 若是在(水中)嬉戏呢?古人会说“戏于(水)” 若是在庭院里(学习)呢?古人会说“(学)于庭” 若是在教室里学习呢?古人会说“(学)于(堂)”或者(学)于(室)。(2)指导朗读: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你觉得他们心情如何? 开心地读读这句话。 (3)用上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开始。提示:可以加上合适的时间。
2、学习故事经过:“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指名读,尝试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理解“瓮”字,小结阅读理解古文的方法:“注释法”和“插图法”。(2)孩子们的表现一样吗? 结合插图分别说一说孩子们的不同表现,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等)——指导朗读:语速稍快,读出紧迫感。(3)理解感悟:代词“之” “破之”一词中破的是——(瓮),所以这个“之”字指的是(瓮)。举一反三:若是持石击“缸”破之,那么这“之”,就是“(缸)” 若是有个调皮的孩子持石击“ 窗”破之,那么这个“之”,就是“(窗)若是有个聪明的孩子持石击“核桃”破之,那么这个“之”,就是“(核桃)”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理解这样的词语要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4)结合注释,用上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经过。
3、 学习故事结果:“水迸,儿得活”。(1)联系上下文,理解“儿” 你发现了什么?(ppt标红三个“儿”) (2)这3个“儿”意思一样吗? 生:第一个“儿”一群小孩子,一儿指“落水的孩子”,“儿”指落水的孩子。所以课文中说“一儿登瓮” ——小结:当一字多次出现时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4、根据“注释法”,“插图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师小结:我们运用“注释法”“组词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谁能够用上这些方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练习提示:可以加上这样的开头——宋朝的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1)与小伙伴一起讲故事。 (2)指名讲故事,点评指导。
5、小结: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认识了一位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司马光。
四、镂空记忆,熟读成诵。
出示镂空过得短文引导背诵: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很精彩,那么大家会背诵这篇小短文了吗?敢来挑战吗?
1、出示镂空集体练习:( )戏于庭,( )登瓮,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得活。
2、出示镂空2,集体练习:群儿( ),一儿( ),( )。众( ),光( ),(),儿( )。
3、出示空白,指名挑战:仅余一幅插图,谁敢挑战?
4、评价小结,总结小古文学习窍门。
五、拓展阅读,活学活用。
过渡: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这样的智慧少年,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位,他叫“王戎”。请大家运用“看注释”、“观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读这一篇小古文。 1、出示短文:《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shé)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出示要求:带着以下三个问题,根据节奏划分默读此文,借助本节课学习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1)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哪句话体现了王戎很聪明?(3)三个“之”分别指什么?
3、师生交流,完成学习。六、课堂总结,推荐阅读。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司马光,相信同学们都收获满满,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类似的小古文读一读:《杨氏之子》 、 《少年孔融》、 《曹冲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