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6 14: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历史部编版
纲要上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背景
“文革”结束,是不是思想上就能朝着
正确的方向发展呢?
毛主席要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毛主席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这样做。
──华国锋:《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思想解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作为指导思想。
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内容
史料阅读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远》第2卷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意义
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实现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最重要):
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
2.彻底结束了文革“左”倾错误的束缚,
实现了党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组织路线、意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
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政治
经济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个人崇拜
集体领导
(邓小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国家还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
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概况
史料阅读
三、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为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以及遭受冤屈的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族各界的领袖人物恢复了名誉,肯定了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建树的历史功勋。
四、在全国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宣布原工商业者已改造成为劳动者;把原为劳动者的小商小贩、手工业者从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为现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原地主、富农分子改订了成分。这一系列工作妥善地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影响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改革开放进程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原 因 核心内容 意 义
土地 改革
农业 合作化
人民 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总结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一大二公,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集体经营。
土地制度改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5月,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9年,《光明日报》刊发
《中国不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1990年,《北京日报》刊发
《中国的改革决不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1991年,《当代思潮》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姓“资”姓“社”争论场景,改革阻力重重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不争论作为一条原则定下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现在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说起市场,又有人讲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其实,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哪是有那么多清规戒律的主义。
——邓小平(1992,深圳)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纵横
“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共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思考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经过40余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共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涵
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安排》以及多个补充协议,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反映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与作为单独关税区的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体现了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对香港、澳门的关心和支持。这两个《安排》以及多个补充协议能够为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帮助。
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先后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1979年元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1992年11月,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台湾
历史纵横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1993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台湾独立”、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的这项决策,解决了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
第三,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开始积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同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始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总之,全会推动我国开始了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营批衡长你必明平球
第四,全会还讨论了民主法制问题,强调在集中统一领导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同时,还必须有充分的民主。而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B科总—陵
第五,从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实际工作的领导来说,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二,了解为什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却首先运用于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第三,了解香港回归过程中间出现过哪些曲折。如在香港后过渡期,香港总督怎样在香港问题上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为双方合作设置障碍;中国政府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采取了哪些政策;等等。
第四,分析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的原因。
第五,阐明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应该为祖国的统一作出哪些努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